潘旭曉
摘 要:在互聯網發展模式的影響下,共享經濟已然成為了我國經濟發展中一項不容忽視的重要內容。中國具有本土化的社會主義特質,其發展方向中,也希望能夠建立起讓人們共享的理念。在文化禮堂的建設上,以共享理念推動其可持續化的發展,才能夠真正豐富人們的生活,幫助民眾在文化禮堂中收獲更為多元化的幸福感和存在感。
關鍵詞:共享發展理念;文化禮堂;可持續發展;探索
中圖分類號:G24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33-0262-01
共享發展理念,其要求是在“共”字上做足功夫,秉承共建、共享和共商的發展原則,探索出建立利益共同體的機制內容來,進而推動行業的共同發展。文化禮堂的建設,主要是一種集宣傳文化、黨員教育、普法教育和科學普及教育為一體的綜合性公共文化場所,在文化禮堂的建設上,共享發展理念既能夠保障群眾的文化權益,同時還可以對人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予以滿足。
一、實現共建共享的文化惠民政策
1.弘揚優秀的價值觀念。文化禮堂是百姓的精神家園,其核心價值即是其存在的精神命脈。在建設的過程中,主要的建設人員、活動的參與人員,要對自身所需要承擔的責任內容進行明確,把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念,借助各種傳統節日活動和民俗活動,在文化禮堂宣揚出去,幫助民眾領會“真善美”的感情內容;在推動文化禮堂的可持續性發展的過程中,也要將社會發展的核心價值觀念,融入到其中,用以對百姓日常生活進行約束,進而達到傳遞主流價值觀念的目的。像在我國的不少地區,都開設了“儒家文化禮堂”,使得儒家文化內容在百姓生活中得到不少的認同。
2.活躍禮堂文化的生活。在活躍禮堂文化的時候,首先,應該對供給服務進行強化,將政府部門的組織引導作用發揮出來,對公共文化內容的產品和服務進行供給。在文化禮堂中,可以送入一些文化器械,做好開展群眾文化的保障工作,并在文化禮堂的建設中,定期進行送圖書、送戲劇和送電影的活動,豐富百姓的精神食糧;其次,在建設過程中,則要堅實百姓為中心的工作方向,在發展共享精神的同時,還要糅合進當地的人文特色,引導百姓自編自導文藝節目,選拔出一些優秀的“草根明星”,進而為文化禮堂品牌的建設,奠定一個扎實的基礎來。像在永康市的文化禮堂建設上,在共享發展的工作理念下,對永康大話這種資源形式進行了充分的宣傳利用。
3.創設多元的禮堂文化。在鄉村地帶的文化禮堂建設上,可以開發出一些具有特色的文化禮堂主題館。像在革命老區,可以建設“紅色宣傳禮堂”,在應試基地,則可以就影視服務培訓活動展開辦班;其次,在當前這個移動互聯網時代,為了將共享理念發揮出來,還應該在禮堂建設上推廣數字技術,無線網絡覆蓋禮堂,讓數字影院走進禮堂,創建相應的文化禮堂公眾號,搭建一些文化禮堂交流的共享平臺;最后,要以待業青年和留守婦女為重點,對本地區的一些土特產,像水果、茶葉、山貨等進行電商服務,借助文化禮堂的發展,推行鄉村的綠色經濟。
二、做好文化禮堂的共用共享保障
1.形成共建的合力。在文化禮堂的共用共享上,要使得上層機構和下層機構產生聯動主用,首先堅持黨委政府的領導,相關部門要深度參與到協調工作中來,而基層群眾則要對文化禮堂的建設給予積極的配合,這樣才能確保其可以持續性、長久性的發展下去。對于文化部門的服務指導職能,要進行充分的利用,從禮堂的設計布展、工作團隊的組建,以及具體活動的策劃等等,都要進行完善的布置,爭取能夠將文化禮堂的教育宣傳作用,進行最為完美的呈現。
2.設定保障的體系。在以共享發展理念來推動禮堂的可持續發展的時候,不僅需要在制度上進行保障,同時還需要相應的資金支持。關于資金這部分的內容,一方面需要政府的財政撥款,另一方面,還需要民間資金的注入,這樣才能夠為文化禮堂的共享建設,提供較為扎實的物力、財力支持。在農村地區的文化禮堂建設中,不妨采取財政投入、鄉鎮配套和村級自籌的方式,通過市鎮村共建以及村企聯建的方法,確保文化禮堂的能夠具備多元化的資金投入,達到持續性發展的目的。
3.推行一體化發展。在推行一體化發展的內容上,首先應該確保文化禮堂的建設保質保量,并在共享發展的理念下,秉承著管好、用好和育好的文化理念,建設處一套長效化的投入機制,確定出相應的考核機制來。在文化禮堂的宣傳工作上,要以文化內容聚民、悅民、育民,讓文化禮堂成為思想教育的主要陣地,充分的服務于社會。在文化禮堂宣傳工作的建設上,也應該堅持以人民為工作中心,通過共建共享文化禮堂,將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發揮出來。
三、結語
總而言之,在文化禮堂可持續發展的內容上,相關部門應該就共享發展的理念性內容,展開較為深入的辯證,結合各個地方的實際情況,對其文化禮堂的建設構想,做出穩妥的調整,爭取能夠讓文化禮堂的作用最大化,這樣才能夠對我國的經濟文化發展,貢獻出有效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葉晨陽.全力推動農村文化禮堂可持續發展[N].臺州日報,2017-08-19.
[2]黃繞龍.以共享發展理念推進文化禮堂可持續發展[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7(07).
[3]尹懷斌.農村群眾自主參與文化禮堂建設研究[J].湖州師范學院學報,2016(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