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月
摘要:我國目前正處在經濟高速發展階段,由于受環境因素的影響,人類的很多活動都受到制約,這是來自于自然的一種懲罰,地球只有一個,我們必須重視生態文明建設,關于污染的治理已經刻不容緩。但是,如何協調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兩者之間的關系已經成為了重要話題,如何在保護環境的過程中做到經濟的穩步發展是我們的研究方向。本文就以科學的角度解析生態文明目標下環境污染的治理對策。
關鍵詞:生態文明;目標;環境污染治理;對策研究
引言
我國在生態文明的建設上有著越來越明確的目標和方向,這是我國在生態建設中發展比較好的一面,然而另一方面,污染衍生的環境效應具有滯后性,往往在污染發生的當時不易被察覺或預料到,一旦發生就表示環境污染已經發展到相當嚴重的地步。當然,環境污染的最直接、最容易被人所感受的后果是使人類環境的質量下降,影響人類的生活質量、身體健康和生產活動。例如城市的空氣污染造成空氣污濁,人們的發病率上升等等;水污染使水環境質量惡化,飲用水源的質量普遍下降,威脅人的身體健康,引起胎兒早產或畸形等等。嚴重的污染事件不僅帶來健康問題,也造成社會問題。
1 發展與生態文明的關系
就科學發展觀而言全面協調可持續是我們發展的基本要求,用統籌兼顧的方法來協調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之間的關系。雖說發展是第一要務,但是生態文明也同樣必不可少,發展是我們的生存條件,而生態文明是我們生存的家園,因此二者相互統一、必不可少。要想打造全國良好的生態結果,就需要我們實行比以往更嚴密的法治、更嚴格的制度和更嚴厲的懲處,只有我們加大對破壞環境行為的懲處力度,我們才能更有效地保護好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寶貴成果。
2 加強生態環境的保護與治理
我國在人均資源方面一直嚴重不足,人均耕地、淡水、森林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27.4%、12.8%和32%,因此我們要全面的加強生態環境的保護與治理。
2.1 生態環境的保護與治理分為政府行為、企業行為和個人行為三部分
政府行為應該起到主導作用,應大力宣傳保護環境、防治環境污染等,應該統一對公共環境的治理以及生活消費產生的污水和垃圾進行管理,并且要監督企業的污染狀況,要求企業要有處理污染的設備,設立相關的法律政策;企業行為則主要是嚴格控制污染源的產生,將造成污染源作為是一種違法行為;而個人行為則主要是從自身做起,提高自身素質,對破壞環境的行為進行譴責。
2.2 要加強對環境污染的治理
保護環境關系到經濟的發展以及子孫后代的生存問題,所以我們必須要堅持節約以及合理利用措施,把節約放在首要位置,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嚴格執行土地、水、礦產、森林等資源的管理和相關法律法規,做到長期保護環境,讓我國的經濟得到可持續發展。
2.3 大氣污染的治理對策
我國受大氣污染嚴重地方的空氣質量都為中度或者重度污染,而且防治大氣污染是一個龐大的工程,需要每個人的共同努力,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采取防治措施:一方面要減少污染物的排放量,盡量多采用無污染的能源以及設備,比如:太陽能、風力、水力等,降低污染源,另外,在污染物未進入大氣之前,可以使用除塵消煙技術、冷凝技術、液體吸收技術等,消除廢氣中的部分污染物,減少大氣的污染數量;一方面治理排放的主要污染物,主要方法有:利用各種除塵器去除煙塵和各種工業粉塵;采用氣體吸收處理有害氣體,比如用氨水、氫氧化鈉、碳酸鈉等堿性溶液吸收廢氣中的二氧化硫;利用其他物理方法回收利用廢氣的有用物質,或者將有害氣體轉為無害化;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大氣的自凈能力,由于氣象條件的不同,大氣對污染物的容量也是不同的,因此應該有效控制不同地區、不同時段的排放量;一方面是廠家在選擇建廠地址以及煙囪的設計時要合理,不要過度集中排放污染物,以免形成局地嚴重污染的事件發生;一方面是進行綠化造林,植物有美化環境、調節氣候、吸收大氣中的有害體等功能,可以在大面積的范圍內,長時間的凈化大氣,所以多種植一些綠色植被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尤其是對大氣中污染影響范圍廣、濃度比較低的狀況,使用這種方法最好不過。
2.4 水環境污染的治理對策
要解決我國的水污染問題要從多方面著手綜合考慮,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對于20萬人口以上城市,要建立水源地水質旬報制度,環保重點城市要實施生活飲用水源水環境質量報告制度,采用截污、治污、清淤、保證城市河湖用水、加快水體交換、維護城市濕地等措施,使城市地表水按功能達標,綜合運用價格、行政、科技和工程措施,推行城市節水、污水處理及其資源化,創建節水型城市,還要嚴格控制地下水開采量,嚴禁超采地下水,合理使用化肥,增加有機肥,要根據土地的特性、氣候以及農作物的生長特點,嚴格控制有毒化肥的使用范圍和用量,增施有機肥,提高土地的有機質量,增加土地對重金屬和農藥的吸附能力。
2.5 垃圾的治理對策
大量堆放固體廢物,浪費土地資源,嚴重污染土壤,污染水體,污染大氣環境,影響環境衛生,傳播疾病。目前我國城市垃圾的處理技術對策是:以衛生填埋和高溫堆肥為主,提倡有條件的城市發展焚燒技術。
2.6 土流失的治理對策
①減少坡面徑流量,減緩徑流速度,提高土壤吸水能力和坡面抗沖能力,并盡可能抬高侵蝕基準面。②強化造林治理。③加強預防監督職能的發揮,依法防治水土流失。④處理好生態效益與社會經濟效益的關系。⑤加強水土保持的科技投入,提高科學治理水平。
2.7 治理城市噪聲污染
加強對建筑施工、工業生產和社會生活噪聲的監督管理,要限制機動車、火車市區鳴笛,對造成敏感建筑物聲環境超標的交通重負荷路段,采取降噪措施,控制交通噪聲污染。
2.8 污染企業治理對策
①改進生產工藝和設備。生產中廢氣的排放是不可避免的,但可通過對現有設備的改進減少以生成量。反應不充分時生成的廢氣中含有大量的有用物質,直接將其排放在空氣中不但污染環境同時造價成本也會隨之加大。環保部門要加強清潔生產理念的宣傳,幫助企業認識到先進設備帶來的經濟效益。在初期建設階段可成立相應的網絡互動平臺,有助于了解同種企業在廢棄處理環節中使用到的設備,將調查結果結合工廠實際情況進行分析,整理出有用的方案。已建成的生產設備科進行小規模的改動,使加工環節更高效,在源頭降低廢棄的生成量,為原料的充分反應提供有力的設備基礎。高溫產生的蒸汽不能直接進入排泄管道,要將其聚集在收集裝置內,回收有用的成分。常用的處理方法都是將廢氣液化后在添加化學物質進行反應,因此在處理環節中要有加熱裝置,幫助剩余氣體排出。改進生產工藝可提高技術人員的工作環境質量,促進冶煉廠實現清潔生產的最終目的。各項系統配合運轉,提煉出的物質可快速進入加工設備中,減少原料的投放量。②加強廢氣成分的分類、選擇恰當的處理工藝。廢氣排放治理方面,根據煙氣的成分不同要選擇合適的回收利用方式。
3 結語
在現階段的我國,已經明確了放緩經濟發展,加大環境治理力度的基本方向,我們在研究環境治理的方法時,要注重與科技相結合,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最高效的完成對各個地區環境污染的治理,治理環境污染只是生態文明建設初步階段,接下來更為重要的是對以治理好的生態環境進行合理有效的保護,制定出相應的保護管理制度,才能持久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姜世平.生態文明建設若干問題淺見[J].世界環境,2014(4):86-87.
[2]陳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不能忽視生態文明[J].經濟與社會發展,2016(6):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