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高飛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人們對教育也越來越重視。工商管理專業作為當下的熱門專業,受到了人們的強烈關注。然而在實際中,許多工商管理專業在畢業后往往難以找到工作,因此,促進工商管理專業的就業成為了專業老師們關注的重點,本文將對工商管理專業的就業問題展開進一步探討。
關鍵詞:工商管理;專業;就業;問題;對策
工商管理專業作為當下較為熱門的專業,受到了人們越來越多的關注。工商管理專業的主要目標是為我國社會培養具有商業頭腦和商業管理能力的人才,并向企業輸送高素質的經濟性工作人員。然而隨著大學招生規模的擴大,大學生的就業越來越艱難,工商管理專業也是如此,為了解決大學生的就業難題,教師與學校應當通過多種途徑來提高學生的專業知識水平和綜合素質,保證學生能在激烈的就業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1]。
一、工商管理專業就業現狀概述
工商管理專業自開設以來就受到了人們的追捧和關注,它在漫長的發展史中為我國輸送了不盡其數的優秀經濟性人才,由于工商管理專業所涉及的范圍較廣闊,學生往往具備多種多樣的經濟知識,因此工商管理專業的學生被各大企業所喜好。學生在學習工商管理專業的過程中,既能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也能按照自己的喜好來決定職業發展方向。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浮現在市場中,而這些企業想要在激烈的市場中立于不敗之地,那就只能重視人才的競爭和培養,因此,引進優秀的人才就成了企業們的重中之重,然而在實際工作中,絕大多數工商管理專業的學生仍舊面臨著就業困難的問題,所以工商管理專業教師與學校應當對學生就業問題保持高度的重視[2]。
二、工商管理專業學生的就業問題分析
(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過于注重理論知識,忽視學生實踐能力
當前我國大多數院校教師在選擇教育方式時,仍舊選擇傳統模式下的“填鴨式”教育,“填鴨式”教育存在著諸多弊端,教師通過在課堂上一味給學生灌輸理論知識,以此讓學生獲得提高,這樣的教學模式雖然能讓學生的理論知識獲得一定的提高,然而卻忽視了學生的實踐能力。新課程標準的提出要求我國教師的教學目標應當從傳統下的以提高學生成績為教學目標,轉而為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學習目標,所以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的時候,應當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力求將學生培養為兼具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的綜合性人才。然而當前我國大部分院校的教師還沒有做到這一點,傳統模式下的“填鴨式”教育嚴重損害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學習積極性,枯燥乏味的課堂不僅會讓學生難以融入,嚴重者還會失去學習興趣,進而對教師的教學工作造成阻礙[3]。
(二)工商管理專業教學內容過于統一,未形成自身特色
由于工商管理專業涉及的內容較為廣闊,因此受到了人們強烈的追捧,越來越多的學生加入到了學習工商管理專業的浪潮中,然而在實際工作中,工商管理專業的學習內容往往具有統一性,各個院校所開設的工商管理專業內容在內容上較為貼近,并且未帶領學生深入理解透徹,學生只能片面的掌握專業相關知識,不利于學生展開深入學習。在這種情況下,絕大多數學生在學習工商管理專業的時候無法真正掌握工商管理專業知識,從而也不能促進自身工商管理能力的提高[4]。
(三)學生的工商管理技能不符合現代社會發展需求
隨著我國企業的多元化,越來越多企業希望能爭奪到高質量的人才,經濟水平的高速發展也要求我國企業在招聘人才時,應當將具有工商管理能力的人才置于首位。許多工商管理專業的學生在畢業后往往難以找到工作,這是由于學生的素質較低所引起的,當代社會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學生若是想要找到心儀的工作,那就只能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知識水平與綜合素質,然而在實際中,許多工商管理專業的學生存在能力較低的情況,因此無法滿足企業的需要,最終被企業淘汰[5]。
三、工商管理專業學生的就業對策
(一)改進教學方式,明確教學內容,提高學生實踐能力
在應試教育制度的影響下,教師往往都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作為教學目標,然而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應當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教學目標,因此,教師應當改進當前的教學模式,從“填鴨式”教育中走出去,杜絕將自己置于課堂的主體地位,而是將學生置于課堂上的主體地位。教師還應當結合社會需求,著重培養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在傳統的教育模式下,教師只能一味給學生灌輸理論知識,教學內容也缺乏針對性,為了更好的開展教學工作,教師應當重新設計教學內容,根據學生職業發展方向的不同來開設相應的教學工作,展開針對性的教育。此外,為了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教師還應當在課堂上展開實踐活動,或者是在課外時間組織學生去參與社會實踐活動,保證學生具備較高的專業知識水平與實踐能力[6]。
(二)建立具有特色的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
工商管理專業雖然在我國許多院校中均有開設,然而這些院校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存在著許多雷同之處,這就使得工商管理專業缺乏競爭力,企業在招聘工商管理人才時,大多“英雄不問出處”,因此,工商管理專業的學生畢業后往往很難憑借自己的學校獲得優勢,這就進一步加劇了工商管理專業學生找工作的困難。同時,大部分院校的專業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時,理論學習與實踐學習的嚴重失衡也構成了學生就業問題的阻礙,學生實踐能力的嚴重缺乏使他們難以找到工作。以上所述都說明了我國院校應當加快建立具有特色的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改善當前院校內存在的重理論輕實踐狀況,促進理論與實踐并重的教學體系,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符合社會需求的綜合性人才。同時,院校還應當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在不斷的實踐中提高自身專業知識水平與綜合素質,從而成為符合企業需要的經濟性人才。
(三)建立多種渠道讓學生參與實習
想要讓學生在激烈的人才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除了提高學生的專業知識水平與綜合素質外,院校還可以建立多種渠道讓學生參與實習,例如院校可以與社會上的企業進行合作,定期為企業輸送工商管理專業的優秀學生,為學生提供實習機會,以此促進學生的實踐能力,進而增加就業機會。
結束語:
工商管理專業應當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水平與綜合素質,院校也應當結合社會需求,建立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確保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張賀,李頌揚,金環等.淺談工商管理專業大學生就業問題[J].數碼世界,2018(1):245.
[2]劉暢.工商管理類大學就業能力素質模型研究[J].考試周刊,2016(73):144-145.
[3]張敏.地方應用型高校工商管理類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現狀評價[J].山東農業工程學院學報,2016,33(12):83-83,84.
[4]李科.獨立學院金融學專業畢業生就業特征分析--以重慶工商大學派斯學院金融學專業為例[J].讀寫算(教研版),2015(6):2-2.
[5]宋天梟.工商企業管理專業學生職業核心能力研究[J].新疆職業教育研究,2016,7(1):71-74.
[6]肖艷.工程管理專業畢業生就業現狀調查及建議——以重慶工商大學為例[J].高等建筑教育,2017,26(1):4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