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明莉
摘 要:高校體育教育可以說是我國體育教育體系當中最后的環節,其要點在于為學生養成終生體育鍛煉能力,所以其教學理念和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區別,高校的體育教育也承擔著為學生培養良好的身體素質。在近年的教學工作中,導學教學應用日漸廣泛,其從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作為出發點,重視學生的創新能力。本文針對其概念和應用要點進行了剖析,希望可以給相關教學工作的開展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導學式教學法;高校;體育教學
高校體育教學的意義在于可以讓學生擁有一個良好的身體素質,并養成終生體育的技能和意識,所以作為高校體育教師來說,其應當采用合理的教學方法來對學生進行誘導,一方面可以讓學生掌握基本的體育知識,更要讓學生形成體育運動的興趣。但是在傳統的體育教學工作中,我們沒有對學生自身的興趣培養問題給予重視,近年來,導學理念的興起和發展給高校體育教學工作的開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論基礎。
1 素質教育的概念
素質教育這個概念的形成其實是基于應試教育理念所形成的一個相對應的概念,其目的在于從整體上提高國民的綜合素質,在明確了這個概念后,才能更好地分析素質教育的特點。
首先,素質教育是一種具有全面性質的教育。從目標上看,素質教育的目的在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涵蓋范圍是非常廣泛的,包括了學生的內在涵養、生理和心理素質,不僅僅要給學生傳授知識,更要讓學生學會探求知識、學會做人、學會健體。其次,素質教育也著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和應試教育相比起來,其重視學生在未來階段的發展,具有一定的超前性,經由傳播知識、培養能力來實現學生的全方位發展,在教學方法上,也可以采用啟發、探索等方法,讓學生養成獨立思考能力。第三,素質教育從實質上看,是一種教育觀念,并非是一種模式,和應試教育相比,其側重于身心的發展,讓學生自己完成知識的消化,而在高校的體育教育工作中,則表現為經由一定的體育鍛煉,結合學生的發展和社會發展的需求,對學生進行一定的引導,從而讓學生積極主動地開展運動,挖掘自身的潛能。
2 導學的概念
在教學工作中,通過教師自身的一言一行來實現對學生的引導,這樣的方法就叫導學。導學這種理念突出的教師的引導作用,并不是過去所采用的單調的學習方法。其更加強調教師的引導、學生的自學和師生之間的互動。在這種教學理念之下,教師的地位出現了變化,其不再是知識的講授者,而是成為了學生的引導者,在這種教學理念之下,學生之間的差異都得到了尊重,不僅有利于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更大大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這對于學生創新理念的形成也是非常有意義的。
3 導學在高校體育教學工作中的應用
導學這種教學理念的應用對于教學工作的開展而言,是一種突破,教師在教學工作中積極對學生進行引導,將學生作為教學工作開展的主體,其對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而言意義重大。
3.1 體育能力的提高
前文已經提到,高校階段是我國體育教育體系的終點,重點在于為學生培養出體育鍛煉的習慣,所以最為重要的就是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高校生可以逐漸加深對課本知識的理解程度,進一步建立起主動學習的能力,培養自我學習的習慣,這對于當前的教學改革來說有重要的意義。
3.2 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創新是民族的未來,沒有創新的民族必然無法走在世界前列。在改革開放浪潮之下,國人已經越來越多的明白創新的重要性,也在積極努力的鼓勵創新。創新是一種精神,需要我們對大學生這個群體進行更多有關方面的培養,而傳統的滿堂灌式的教學方法顯然是難以實現創新的。導學式教學法則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形成獨立思考的能力,甚至建立起抽象思維的概念,這些對于學生在今后的學習過程中有很重要的作用。
4 高校體育教學中導學式教學法的具體實施-以“運動與機理”為例
“運動與機理”課程內容是建立大學生運動思維概念的重要啟蒙課,通過該課程的學習目的是幫助高校生建立起合理運動觀念,為今后的體育運動形式提供鋪墊。由于該課程內容對大多數大學生來說屬于比較抽象的內容,內容比較枯燥,課堂上往往氣氛不夠熱烈,學生學習起來效果也是差強人意。但是在導學式教學法實施下,教師把該課程內容分成空間概念的培養、測量的能力、相互位置等幾個較為獨立同時又存在一定聯系的不同內容單元,較好的提升了教學效果。具體來說如下:
4.1 初步培養高校生的空間概念
空間概念對于大學生來說并不抽象,但是多數學生在運動中并不能很好的感受到空間的存在,這就需要教師不斷的進行引導,將運動空間抽象的思維實質化,再把實質化的思維進行拓展,重新步入抽象化,讓學生實現從抽象到具體再到抽象的過程,學生也就實現了對運動空間概念的再認識。
4.2 進行測量教學
測量教學是對競技運動項目的有效教學輔助方式,例如對一些球體如足球或者籃球的直徑、周長、體積、角度等各個教學參數對學生進行重新講解,培養學生對于這些球類的觸感,就能夠進一步加深對這些運動項目的認識,提升學生運動能力。
4.3 在“綜合與實踐”中應用導學式教學法
綜合與實踐課程是當前高校教學改革的重點領域,是幫助學生提高實踐動手能力的重要方式。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能夠幫助學生綜合運用己經習得的體育知識與生活經驗,通過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創造性地解決與生活經驗密切聯系的,具有一定挑戰性和綜合性的問題,以發展高校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加深對‘運動與理論,運動與人體構造關系內容的理解,加深對不同體育教學內容之間聯系的理解。教師在教學完成后可定期采用業余比賽活動等方式對所教內容進行鞏固,使學生在運動訓練和比賽中反復運用所學知識,強化記憶,在重復學習、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能綜合運用所學知識。
5 總結
經過前文總結,我們不能發現,這種導學理念的應用,對于高校體育教學的開展來說起到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自學即可取得一定的成效,學會相應的技能。自學是一個較為復雜的過程,其中不僅僅可以依靠教師的指導,同時自己的學習和同學的啟發也都可以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導學理念下,學生在自學過程中,也可以不斷完成發現和創造,其對于素質教育也是一個很好的補充。本文針對導學理念的相關問題進行了簡要分析。
參考文獻
[1]鄭志彬,袁雷,俞大偉.高校公共體育教師的“導學”理念[J].體育學刊,2017,24(5):102-105.
[2]俞大偉.互惠分組教學模式中體育教師的“導學”角色研究[J].教學與管理,2016(24):93-95.
[3]劉從梅.“互聯網+”背景下高校體育“自主-合作-創編創新”教學模式研究[J].重慶與世界(學術版),2016(12):126-128.
[4]姜增民.淺談體育教學的創新與培養[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