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職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始終是人們關注的焦點問題,音樂教育貫穿學生的學習生活,文章主要以音樂教育為切入點,探討音樂教育對高職學生心理健康的積極影響。
關鍵詞:音樂教育;高職學生;心理健康
音樂是反應人類現實生活情感的一種藝術,是一種用聲音表達情感,情緒和情懷的本能。大部分人在嬰幼兒時期甚至胎兒時期就開始接觸音樂。在還是胎兒的時候,母親會通過聆聽胎教音樂來與胎兒溝通,嬰幼兒時期會通過嬰幼兒音樂來鍛煉其各種機能。從幼兒園到小學,初中,高中甚至大學,根據我國素質教育的要求將進行系統的音樂教學以提高學生的藝術審美能力,以促進學生到達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音樂教育始終貫穿著人們的成長學習過程。高職學生作為大學生,已經有了較為豐厚的音樂學習經驗,對音樂已有個人偏好與見解。音樂對其行為發展,心理健康發展也有非同小可的影響。
一 音樂與心理健康的淵源及高職學生的心理健康現狀
音樂心理學最開始是在19世紀中葉的實驗心理學流派中,他們致力于研究音響與感覺的關系。如德國心理學家H.黑爾姆霍爾茨(1821~1894)通過調查及系統觀察法研究了樂音與感覺的問題。直到20世紀初,音樂心理學逐步分離出來,著重研究音樂與心理的關系。音樂心理學是以市政研究為基本方法,研究與音樂相關的心理現象與問題的科學。隨著時代的發展與人們的需要,心理學不僅僅局限在科學研究中,人們希望可以通過音樂來解決心理上的某些問題,從心理咨詢室分解出來專門的音樂治療實驗室。這類實驗室以心理健康教育為目的,通過音樂為切入點,對人進行心理疏導,心理干預,心理治療。
大學生深處學生轉變成為社會人的過渡時期,由于現如今大學已與社會緊密接觸,這一時期的大學生已具備社會青年的諸多心理特點,但是又不能完全類似。現在的大學生雖在象牙塔中,但是承擔著學業,就業,生活,情感,人際交往等等各個方面的壓力。高職學生具備同齡大學生的基本特點,還有其特殊性。高職學生相對于本科學生而言,分數更低,學習能力也普遍較差,而且高職為三年學制,因而學生的學習壓力,就業壓力更加顯著。一部分學生由于學業水平差不能按時如期畢業,并影響其就業,心理壓力激增。而且根據不完全統計,高職院校的學生由于學費更加昂貴,經濟壓力更為顯著,這些因素都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產生負面影響,導致學生心理問題呈出不窮, 引起各方人士的重視。
二 音樂教育對高職院校學生的影響
(一)音樂課堂教育對高職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影響
音樂是一種藝術,與繪畫,雕塑等一樣都記錄或者反映人類情感的發展變遷。音樂可以分為聲樂與器樂兩大類型,也可以分為古典音樂,流行音樂,民間音樂等。職業院校的學生的音樂知識積累主要來源于音樂課堂和網絡。在高職音樂教育中,音樂課堂分為音樂鑒賞課與音樂理論課,教師運用不同的教學手段將兩者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在音樂課堂中,教師會有甄別性的選擇一些積極向上的欣賞曲目,引導學生理解樂曲所表達的意境,帶領學生聆聽音樂感受音樂的旋律,從而產生美好想象。希望學生在聆聽音樂的過程中,感受音樂之美,以此感受生命生活之美,在此基礎上調節心理狀態,促進心理健康的發展。同時,教師在課堂上普及正確的音樂知識,提高學生辨別好壞音樂的能力,有效的預防不良音樂作品對學生的心理影響。
(二)音樂社團文化對高職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影響
在高校,學生除了基本的學習之外,大部分課余生活都投入在校園社團之中。學生在參加這些社團的過程中,不僅可以充實豐富校園生活,也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溝通交流的平臺。學生在社團活動中,尋找到志同道合的知心朋友,用興趣帶動思想交流,提高學生人際交往的能力,減少人際關系帶來的心理壓力,促進心理健康發展。音樂社團一般包括聲樂隊,器樂隊,舞蹈隊。在聲樂隊的訓練過程中,教師會引導學生通過歌唱來表達內心情感,抒發情緒,為每一個學生提供自我表現的機會,培養學生的自信心,以此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在舞蹈的訓練中,學生可以通過肢體語言來表達情緒,達到宣泄不良情緒的效果。舞蹈通過身體動作,將內心的焦慮,負擔等不良心理狀態安全的表達釋放出來,幫助學生釋放壓力。在器樂的訓練過程中,培養學生對樂器的專注力,減少不良情緒對自身的影響,特別是在器樂合奏中,通過與他人的配合共同努力完成,在這個過程中可以營造良好的團隊氛圍,有助于心理健康的發展。除此之外,學校還有多種其他很多類型音樂類社團如吉他社,戲劇社,話劇社等等,這些社團在音樂訓練活動的開展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及專注力,有助于學生在需要抒發情感的時候找到宣泄渠道,發展學生之間的情感友誼,培養良好的人際關系,促進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
(三)音樂活動對高職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影響
校園音樂活動是校園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生最熱衷參加的活動之一。相比較其他的活動,學生對音樂活動的熱情是最高的,在高校普遍的音樂類活動有舞蹈類包括民族舞大賽,街舞,聲樂類有合唱比賽,校園歌手大賽等,器樂類包含器樂專場等等。學生在活動參與的過程中,經過不斷的訓練彩排提高技巧技能,在活動中展現個人魅力,激發學生的成就感,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同時,在活動過程中提高了學生的溝通交流能力,領導組織能力,增強學生的責任感,樹立主人翁精神,促進心理狀態健康發展。
三 結語
大學生心理健康始終是高校重點關注的問題,音樂對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特別是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有顯著影響。音樂教育是在教師的指導下有甄別的學習欣賞,利用音樂的積極作用促進高職大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
作者簡介:
李君寧,女,1988.08,助教,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