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妹
【摘 要】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制造企業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存貨是制造企業資產中流動性較強的部分,存貨狀況直接影響到制造企業的資產質量,有效的存貨管理能降低制造企業的成本,增加其效益,提高制造企業的競爭力。本文在分析制造企業存貨管理的重要性基礎上,深入探討了當前制造企業存貨管理存在的普遍問題,并針對性的提出了完善制造企業存貨管理的對策措施。
【關鍵詞】存貨管理;制造企業;信息化
一、引言
存貨是指企業在日常活動中持有以備出售的產成品或商品、處在生產過程中的在產品、在生產過程或提供勞務過程中耗用的材料、物料等。經過前期激烈的市場競爭,使制造企業已經很難在管理的其他環節降低成本,而存貨成本降低的空間仍然存在,在市場競爭壓力較大的情況下,存貨成本降低的要求顯得更加迫切。只有建立適合自己企業特點的存貨管理策略,即滿足生產需要又不浪費存貨,降低存貨成本,增加企業利潤,才能在市場上求得生存和發展。存貨管理水平的提高,對制造企業整體管理水平的提高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二、制造企業存貨管理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目前,制造企業存貨管理往往存在采購計劃與實際需求不一致的情況。比如,生產需要的沒采購進來,采購進來的生產暫時不需要,進而導致經營受阻,存貨積壓;存貨的管理制度不健全,無制度可依;存貨管理制度執行力差,在驗收、存儲和保管過程中有制度不依,隨意性大,導致存貨庫存及呆滯品增加;存貨管理信息化低下,大量的手工臺賬和報表人為差錯頻出,庫存數據失真,統計效率低下,不能為管理帶來及時準確的數據。當前制造企業存貨管理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如下方面:
1.存貨管理制度不健全
一般制造企業的存貨業務流程可分為取得、驗收、倉儲保管、生產加工、盤點處置等五個階段,歷經取得存貨、驗收入庫、倉儲保管、領用發出、原料加工、裝配包裝、盤點清查、銷售處置等主要環節。企業在各個階段及環節需建立相應的管理制度,確保各環節能按要求進行操作及管控。現階段制造企業的經營存貨管理表現出基礎薄弱、起點較低,其管理僅停留在傳統粗放型的管理層次上,無健全、完善的內部管理制度,更沒有認識或重視到企業存貨管理和控制是生產經營過程中的重要性,導致存貨呆滯積壓、損失、賬實不符等現象存在。比如沒有完整的驗收制度,會出現驗收時沒有標準,殘次品驗收入庫、入庫數據不實、未經采購申請的存貨驗收入庫等情況的出現;沒有完整的存貨領用內控制度,會出現領用時無審批,領用的存貨無具體的責任人,材料領用錯誤,領用數量與實際出庫數量不一致,從而導致存貨丟失,領料的錯誤使產生不合格品,人員的舞弊行為出現。
2.最佳存貨量的確定不合理,存貨量多大
當前,制造企業存貨管理存在的一個比較嚴重和突出問題是存貨量占企業總資產比重過大,合理的存貨量的確定沒有好的工具與方法運用,為了不影響生產,不影響銷售發貨,導致各個環節的存貨量往往過多的存在。比如,生產需求人員在提交材料采購申請時,因為怕出現不正常的生產,往往在給定的定額上加上一定的比例,然后流到計劃管理部確定具體的材料采購量時,考慮到供應商批量送貨的量及生產補做的余量,又在生產需求的量上增加一定的比例,等到完成實際生產時,會出現實際產出的產品比訂單需要發貨的量多,材料、半成品都有庫存,如果積壓的存貨沒有一個有效的機制進行消化清理,日積月累,存貨就會不斷增加。存貨的管理沒有打通整個價值鏈,存貨量過多影響企業整體流動資金的運轉、資金周轉速度變慢,存貨占用的資金成本增加,從而影響企業的盈利能力。
3.庫存管理信息化程度較低
當前,制造企業存貨管理在基礎核算和物流運轉方面已經逐步采用了信息化的操作方式,但是對存貨管理整體流程及存貨的規模和結構進行預測沒有有效地利用信息技術,同時也缺乏必要的先進存貨管理模式引進。企業的管理層與基層單純的認為存貨管理信息化只是將存貨流程中的數據信息體現在計算機上。這使得當前雖然名義上實施了信息化管理,但實際的實時、動態、高效的存貨信息資源未能在部門與部門間、部門與員工間、部門與供應商之間的共享,賬面數據與實際庫存數量不符的情況依然沒有得到及時的發掘與改善,產生大量的潛在損失,不能如實反映存貨的實際狀況。比如存貨系統與財務系統不是一體化系統,存在通過接口,實現數據的共享,當接口數據不能實現有效的更新,就會存在接口數據錯誤,最后到底以哪個系統中的數據準確為準都確定不了,這種現象在制造企業中普遍存在。
三、完善制造企業庫存管理的對策及建議
1.健全存貨管理制度
為了保證存貨的安全完整、經濟合理、滿足生產經營需要,根據有關的會計制度及內控管理要求,對存貨業務的各個環節制定相應的管理制度,明確機構設置及各部門的管理職責。同時明確各環節的審批權限,建立不相容職務相分離,規避舞弊行為出現,造成企業存貨損失的風險。比如存貨的請購與審批不能由同一部門擔任,存貨的請購必須由存貨使用部門及存貨倉儲部門提出,由倉儲部門匯總提出存貨請購申請,而請購申請的審批需按照授權審批管理制度執行。從而可以規避先前制度不完善前,請購申請與審批不分離,沒有約束機制,會導致無需求的采購、采購需求量不實或不合理的現象存在。
2.合理確定最佳存貨量
最佳存貨量的確定需要采用一些有效的方法,存貨管理的ABC分類控制方法最早由意大利經濟學家帕累托于19世紀首先創立的,后經不斷的完善與發展,現廣泛應用于存貨管理、成本管理和生產管理等環節。ABC類存貨控制方法就是按照一定的標準,將存貨分為A、B、C三類,分別實行分品種重點管理、分類別一般控制和按照總額靈活控制的存貨管理辦法。具體可以理解為,A類存貨品種少,但價值大,占用資金多,應作為重點管理,科學地確定該類存貨的安全庫存量,盡可能增加訂貨次數,并經常檢查這類存貨的庫存情況。C類存貨品種多,但價值小,占用資金少,可集中采購,增加每次訂貨數量,減少訂貨次數,一般采用簡化手續進行管理。B類存貨是介于A類與B類之間,存貨品種與價值介于兩者之間,需加強訂貨時間與訂貨數量的控制,定期進行庫存的檢查。
根據企業實際運行情況及各類存貨的分類,制定出每類存貨的動態庫存量,建立庫存預警,才能有效的降低庫存,存貨量得到有效的控制。這需要從幾個方面考慮:
(1)正常生產和銷售需要的量,分常規與非常規,分交貨期。
(2)季節性生產與銷售需要的量,比如國家法定假日期間、周末雙休日期間。
(3)存貨生產運輸周期及最小批量額度。
(4)生產與銷售計劃的準確性及調整頻率。
(5)材料采購時要考慮供應商的供貨能力及供貨質量。
在考慮了上述的情況后,制定出安全的庫存量,從而可以建立庫存預警,同時也需要管理系統的信息化,在庫存達到安全庫存量下限時進行系統補貨的提醒,在達到上限時,進行系統控制的提醒,不能進貨。庫存量在安全庫存量時未必就是合理的,還需定期對存貨的賬齡進行分析,建立庫齡超期的提醒,根據交貨期和生產、銷售計劃,原本應該消耗或銷售出庫的還在庫存里就是不合理的庫存,需要進行原因的分析,制定消化方案,并制定改善措施,規避此類情況的出現。比如某個訂單的產品按訂單上的交期進行生產入庫,但到期發貨時因對方原因延長交期,只能放庫存等待通知發貨,從而就增加了預期庫存,針對此種情況,一方面需要銷售員有存貨成本的概念,與客戶事先進行有效的交期溝通,明確交期變化對企業的經濟損失,或在合同中就明確交期變化的損失歸責,與客戶慎重確定交期;另一方面在確定客戶改變交期的事實無法改變時,對非定制化的產品進行訂單的調發貨,及時消耗存貨。
3.推動存貨管理的信息化
制造企業應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建立存貨管理信息化系統,對存貨相關業務實現一體化管理,實現實物流、單據流、資金流、數據流有效整合,實現資源共享,使存貨管理信息透明化。讓管理層能實時有效的掌握存貨的實時動態數據,管理信息越來越細,產業鏈上的產、銷信息有變化時,存貨管理者及時查詢和了解實時庫存情況,并據此進行生產和銷售的調整,及時將調整的信息傳遞下去,以最大限度的利用庫存,降低庫存,從而實現企業價值鏈資源的整合,合理安排采購、生產計劃,減少各環節的庫存。
存貨管理信息系統首先要滿足內控對各流程的要求,其次要滿足信息的全面性、準確性和及時性,部分原有業務流程需要重新調整以減少隨意性,加強規范性。在信息系統設計開發階段需進行充分的調研,特別是對企業自身比較個性化的業務必須進行慎重考慮,不能因為業務量少或只是個別情況,而在流程設計時不加以考慮,在實際實施時,此類業務無法在系統中運行,導致系統的數據不完整,從而使系統中的管理報表不完整、不準確,無法提供有效的數據支撐。這就要設計開發階段要結合內控制度的要求,使存貨管理的各流程嵌入信息系統中,既要符合內控要求,又要能提高工作效率,使存貨管理的出入庫資料能實時存檔及查詢,同時需做好各流程設計開發文檔存檔,便于后期流程合理性的復查與流程優化的開發。在信息系統實施階段,要以“一把手”的項目進行實施,不能有凌駕于系統外的業務進行操作,所有涉及存貨業務操作及管理的人員都要有信息系統的觀念,企業所有涉及存貨的業務都應在系統中運行,即使出現系統設計未考慮到的業務也需及時反饋給信息系統的設計開發團隊,讓其及時制定出業務流程及系統流程開發。對實際業務系統操作人員,需建立相應的考核機制,確保各個流程按流程操作規范進行運作。
存貨信息系統還需做好日常的運行和維護,及時跟蹤、發現和解決系統運行中存在的問題,確保信息系統按照規定的程序、制度和操作規范持續穩定運行。根據企業業務的不斷更新與轉化,需不斷的進行系統優化,使系統能滿足企業的發展需要。在基礎數據信息化的基礎上,還需不斷深入研究管理的信息化,最大限度地堵塞漏洞,降低存貨,從而提高存貨資產的運行效率,可有助于提高企業的盈利能力。
四、結論
在現代市場環境日益競爭激烈的狀況下,制造企業經濟效益的發展和存貨的管理息息相關,減少存貨的成本,也是提升企業在同行業競爭力的一種手段,才能取得更大地市場份額。加強存貨的管理是很有必要的,采取有效的管理方法,優化、配置存貨,通過信息化手段,打通整個產值鏈的信息資源共享,使企業可以使用的資金一直保持在比較寬裕的狀態,以少量投資獲得最大效益,從而使企業得到健康穩定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牛司時.存貨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其解決對策[J].現代經濟信息, 2017,(8):120-120.
[2]臧桂琴.淺析企業存貨管理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經濟師, 2011(9):240-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