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瑩妍
【教材分析】
《蘭蘭過橋》是一篇融知識性和趣味性為一體的常識性課文。作者運用淺顯的兒童化語言,采用生動形象的描寫,講述了蘭蘭的爺爺帶她外出途中經過了兩座橋,一座是架在水中的奇特的潛水橋;另一座是能折疊的方便攜帶的塑料橋。課文內容淺顯,富有情趣。給人以新奇的想象空間,讓我們了解了迅速發展的科學技術在現代化建設中的應用,激發了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的熱情以及探索科學的興趣。
【設計意圖】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識字教學要注意兒童心理特點,將學生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引導他們利用各種機會主動識字,力求識用結合。
因此,在這篇課文的教學中,利用識字游戲、學生已有的識字方法、生活經驗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從而引導學生識記生字、理解詞語。運用情境引讀、兒歌創編的方法,在鞏固識字的同時引導學生感悟課文內容,想象課文情景,品味語言魅力,從而激發學生情感,開闊學生思維。
【教學目標】
1.認識“蘭、梁、程”等12個生字,會寫、會用“坐、座”2個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簡單了解課文介紹的兩種橋,感受潛水橋的特點。
4.激發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的熱情以及探索科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1.認識“蘭、梁、程”等12個生字,會寫、會用“坐、座”2個字。
2.感受潛水橋的特點,激發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結交朋友,趣揭題
1.從古至今,我們的生活都離不開橋。從最早的木橋、石橋,到現在的斜拉橋、立交橋。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橋還將不斷地發生變化。今天,我們就要和一位小朋友一起過橋。
2.這個小朋友叫 。(出示詞語“蘭蘭”認讀)
3.“蘭”字還是要寫的生字。小朋友伸出手和老師一起書空。(教師范寫“蘭”)今天,我們和蘭蘭一起 (生:過橋 教師補全板書)
4.齊讀課題。
二、層層深入,樂識字
1.蘭蘭過了哪幾種橋呢?請同學們把書翻到143頁,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學生自由讀文)
2.(課件出示帶拼音的詞語)有哪個字音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預設:①前后鼻音 程 穩(學生領讀)
②平翹舌音 磚 采(學生領讀)
3.請小老師帶讀詞語。
4.去掉拼音你還能讀好這些詞語嗎?我們男女生比賽讀讀。(男女生輪讀)
5.生字寶寶離開了它的朋友,你們還認識嗎?(課件出示單個的詞,學生開火車讀生字)
6.你們是用什么好辦法記住這些字寶寶的,說說吧!
預設:
①“波” 加一加識字法。
②“架” 這個字的偏旁是木字底。本課還有幾個木字底的字,你發現了嗎?(課件出示)這幾個都是木字旁的字,說明它們都和樹木有關。看,歸類識字能夠幫助我們記住更多的字。
③“特” 猜謎語:寺廟旁邊有頭牛
④“巧” 生活中你在哪里見過這個字?(多媒體出示巧克力、特侖蘇、士力架、波力海苔的圖片)我們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多在生活中識字。
⑤小游戲——字寶寶過橋(學生再次認讀生字)
7.(多媒體出示句子:蘭蘭驚奇地站在潛水橋上,透過玻璃看見大大小小的魚游來游去,各種各樣的船只從橋頂上駛過來劃過去)
①學生自由練讀。
②指讀,教師評價。
③全班齊讀。
三、理解課文,巧鞏固
1.在課文中,蘭蘭過了哪幾種橋?(板書:潛水橋 塑料橋)
2.那潛水橋是怎樣的呢?小聲讀讀課文一到四自然段,把描寫潛水橋樣子的句子畫下來。(學生自由讀文畫句子)
3.學生交流。
句一:她一看,原來是一座架在水里的橋,很像一幢長長的房子。
①學生齊讀句子。
②潛水橋是一座橋,是一座怎樣的橋?(生:架在水里的橋)平時我們看到的橋都是架在地面或水面上的,而這座橋是架在水里的,就像潛水艇一樣,難怪它叫潛水橋。這座橋可是架在水里的?你想說什么?(生:神奇)
③架在水里的潛水橋很像一幢房子,一幢怎樣的房子 ?
(生:長長的房子)
④像這樣的短語,你還能說嗎?
多媒體出示短語:一座橋 一座架在水里的橋
一幢房子 一幢長長的房子
一朵花 一朵_______的花
一只鳥蛋 一只_______的鳥蛋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⑤全班齊讀句子。
句二:爺爺告訴她,這種橋叫潛水橋,是用特別結實的玻璃磚造的。
①這句話中還藏著一個生字(出示生字“磚”認讀)“磚”是個形聲字。右邊是專心的專表示讀音,左邊石字旁表示磚像石頭一樣堅硬。而潛水橋是用什么磚建造的——(生:玻璃磚,出示詞語“玻璃磚”認讀)這玻璃磚比一般的磚要結實。句子中是怎么說的?(特別結實)
②(出示詞語“特別”認讀)你能給它換個意思相近的詞嗎?(生:十分、非常、格外)你還能用特別說個句子嗎?
③平時你看到的玻璃有什么特點?(生:透明)蘭蘭站在用玻璃磚做成的潛水橋上,透過玻璃看見 【出示句子:蘭蘭驚奇地站在潛水橋上,透過玻璃看見大大小小的魚游來游去,各種各樣的船只從橋頂上駛過來劃過去。】現在你就是蘭蘭,站在潛水橋上,你有什么感受?(學生自由回答)
④指導朗讀,全班齊讀。
4.我們跟著蘭蘭一起過了潛水橋,老師把它編成了一首小兒歌,里面還有不少我們今天學習的生字,讓我們讀讀吧。(多媒體出示,師生齊讀)
蘭蘭過潛水橋
爺爺是個工程師, 帶著蘭蘭來過橋。
過的什么橋? 過的潛水橋。
潛水橋,架水中, 結實透明玻璃磚,
透過玻璃往外看, 船只魚蝦劃游忙。
潛水橋,真神奇, 蘭蘭看了拍手笑。
四、指導書寫,活用字
(一)學寫“坐、座”
①(課件出示:坐 座)仔細觀察這兩個字,你發現了什么?
②指導寫“坐”。仔細觀察,有什么地方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③教師范寫“坐”,學生書空、練寫。
④教師指導寫“座”。仔細觀察,你發現了什么?
⑤教師范寫“座”,學生書空、練寫。
(二)學用“坐、座”
①這兩個字,讀音相同,字形不同,所以字意也不相同。
②【課件出示:坐的字理演變】古人把席子鋪在地上,兩膝跪在席子上,屁股坐在腳后跟上,叫做“坐”。所以“坐”就表示坐下這個動作。
③那廣字頭的“座”我們在什么情況下用呢?老師這有首兒歌,我們一起來讀讀。(多媒體出示:兩個小人背靠背,坐在車上擠座位,座位請加廣字頭。一座橋,一座山,量詞全加廣字頭。)讀了兒歌,你知道了什么?
④(多媒體出示答題卡)我們現在來練習運用這兩個字。請同學們完成答題卡。
⑤展示臺展示,教師評價總結。
五、總結課文,激興趣
這節課,我們和蘭蘭一起見識了神奇的潛水橋,那塑料橋又是什么樣的,我們下節課繼續學習。
板書設計:
32 蘭蘭過橋
架水中
潛水橋 結實
透明
塑料橋
【教學反思】
《蘭蘭過橋》是一篇科普文,課文寫了身為橋梁工程師的爺爺為蘭蘭介紹了新奇美觀的潛水橋和輕巧實用的塑料橋,讓我們了解了迅速發展的科技在現代化建設中的作用,激發了學生對學科學、愛科學的興趣。
這篇課文對于一年級的孩子來說比較長,因此根據課文的內容,學生的認知特點,我把本堂課的教學重點定位識記課文中的12個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讀好課文、理解課文。反思本堂課,我感覺做到了:
1.識字有法。《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識字是低年級教學的重點。識字教學要注意兒童心理特點,將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引導他們利用各種機會主動識字,力求識用結合。
本課共有12個生字,大多數是形聲字。教學時,我遵循學生的識字規律,從有拼音拐杖幫助的認讀到去拼音認讀,從課文中的詞語認讀到單個生字的認讀,層層遞進幫助學生讀好字音。通過小老師領讀、男女生賽讀、開火車讀以及幫字寶寶過橋的小游戲等,形式多樣的認讀激發了學生的識字興趣。
在交流識字方法環節,我先讓學生自由發言,再根據本課生字的特點,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利用超市中常見的食物圖片,引導學生識記“巧、特、波、架”,鼓勵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在生活中識字。還引導學生發現構字規律,用歸類識字法記帶有“木”字底的“梁、架、采”。以及通過師生的互動猜謎記住“特”。形式多樣的識字方法,不僅激發了識字興趣,還啟迪了學生的思維。使識字教學變得快樂、有味。
2.讀文有法。課文中介紹了新奇美觀的潛水橋和輕巧實用的塑料橋。這兩種橋對于孩子們來說都非常的神奇。本堂課我重點引導學生學習潛水橋。因此,我利用情境法、體驗法、引讀法等多種讀書方法引導學生層層深入地讀課文,感知語言,在讀中理解課文、鞏固識字、積累語言。
首先,感受潛水橋“架水里”這一特點時,我通過引讀法先讓學生感知潛水橋“架水里”這一與眾不同之處,再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體驗潛水橋的神奇。在引導的過程中學生發現了“一座橋,一座架在水里的橋”“一幢房子,一幢長長的房子”這類短語的構詞規律,再適時拓展詞語的運用,學生在積累詞語的同時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
其次,感受潛水橋“結實、透明”這一特點時,我從分析形聲字“磚”字入手,讓學生先認識到磚是結實的。再結合學生對生活中玻璃透明這已有的生活認知,從而達到理解玻璃磚“結實、透明”的特點。
最后,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讀出感知潛水橋的神奇。這一教學過程,不僅隨文鞏固了識字,讓學生感受了形聲字的構字特點,還揭示了語文學習由字—詞—句的規律。
3.寫字有法。本篇課文有6個要寫的生字,我選取了“坐、座”這兩個在生活中運用有難度的字進行教學。
首先,我引導學生發現這兩個字在音、形方面的異同,再觀察這兩個字在田字格中占位,最后指導學生規范書寫。
在學生能規范書寫的基礎上著重引導學生在生活中正確運用這兩個字。“坐”字的運用,我通過觀看“坐”字大篆、小篆的字理分析,讓學生認識到“坐”表示“坐下”這一動作。通過一首兒歌讓學生發現“座”字運用的規律。真正做到寫字是為了今后的正確語言表達打基礎的。體現《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強調的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還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首先,課堂上,學生的感情朗讀不到位時,沒有把握好語氣語調時,我沒有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沒有及時進行范讀。其次,傾聽能力、課堂調控能力還有待加強。
課堂有界,行者無疆。希望通過我的不懈努力,能讓孩子在語文課堂上浸入其中,潤澤靈智。
編輯 馬曉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