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瑛
在互聯網時代,信息技術日益發達,為我們的教學提供了大量的資源。那么,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術使小學英語課堂活起來?
英語是一門語言學科,尤其對于整天處于母語包圍中的中國小學生來說,缺乏英語學習的環境和氛圍,真正能聽、說、讀、寫不是件容易的事。而互聯網時代的信息技術則能很好地幫助我們解決困擾我們的這一問題。如何利用信息技術使我們的小學英語課堂活起來?下面淺談一下我的做法。
一、利用信息技術讓學生看一看、聽一聽、說一說
語言學習的規律告訴我們,學生年齡越小,對具體、形象、生動的語言越容易接受,越感興趣。在小學低年級的英語課堂教學中,我常常使用動畫來學習語言。動畫里的人物具體、形象、生動,又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尤其動畫里惟妙惟肖的語言,深受孩子們喜愛。例如,我們在學習I like football這篇課文時,就充分利用動畫來學習。動畫中將課文中的主人公panda 喜愛和不喜愛的行為通過panda 的肢體動作、幽默的語言表現得更加具體、形象、生動,活靈活現。讓學生通過“聽一聽”“看一看”“說一說”“演一演”等活動來學習I like basketball .I dont like basketball.I like football.I dont like football.I like table tennis .I dont like table tennis.I like morning exercises.此時此刻,不用老師講解、領讀,更不用老師解釋漢語意思,再看看孩子們,被動畫中panda的神態、語言、動作和聲音深深吸引了,將panda的語言模仿得淋漓盡致,恰到好處,此時他們身臨其境,完全擺脫了漢語的干擾,全身心地投入到純正、具體的語言情景中學習,心情愉悅、沒有壓力、興趣濃厚,不用老師去強調語音、語調,更不用去強調意群等,已經將“I like basketball .I dont like basketball.I like football.I dont like football.I like table tennis .I dont like table tennis.I like morning exercises.”熟練地掌握了。這樣的教學效果難道不是我們倡導的嗎?
二、利用信息技術讓學生“演一演”,大膽說英語,體驗學習樂趣
在小學英語課堂上充分利用信息技術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大膽說英語,體驗學習樂趣。
低年級學生不怕羞,好動,可塑性強,課文中的動畫又深得小學生的喜愛。所以在課堂上學習語言時,我先播放動畫,讓學生通過“聽一聽”“看一看”“說一說”等環節熟悉語言。之后,我這樣鼓勵他們:“想讓自己成為配音演員嗎?來吧,同學們!給這段文字配配音!讓你們的夢想成真吧!”于是,將動畫中的聲音設置靜音,繼續播放動畫,讓孩子們來給動畫配音,此時此刻,孩子們熱情高漲、躍躍欲試,將自己的角色演繹得非常到位。
三、利用信息技術讓學生的多種感官動起來
在課堂上充分利用信息技術調動孩子們的眼、耳、手、口、心、腳等多種感官來學習。例如:在學習下面的chant:“I like coffee. I like tea. I like cats and they like me. I like coffee. I like tea. I dont like lions and they dont like me.” 時,我播放了動畫來學習這個chant 。
孩子們邊看動畫、邊聽音樂、邊跟讀,和著節奏,讀得朗朗上口,情不自禁地拍著小手、晃著小腦袋、腳踏節拍,異口同聲地說著I like coffee. I like tea. I like cats and they like me. I like coffee. I like tea. I dont like lions and they dont like me. 眼、耳、手、口、心、腳多種感官被調動起來,避免了傳統教學中單一、枯燥、乏味的語言學習。既感知了音樂美、語言美和韻律美,又在動畫中進一步感知、熟悉、領悟、運用了語言,全身心地投入到英語學習中。這難道不是我們所期望的教學效果嗎?
四、利用信息技術使學生“唱一唱”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在學習語言方面,這是最具說服力的,英語學習亦如此。在小學階段,出現在課文中的英文歌曲是我必教的內容。為了讓所有學生參與到語言學習中,在課堂上我常將歌曲的錄音或動畫反反復復在課堂上播放,讓學生在輕松、愉悅、恰如其分的語言氛圍中學習,徹底擺脫單調、乏味、重語法、輕實踐和以文字翻譯為主的教學模式,有效地擺脫漢語的干擾。時間一長,這些歌詞牢牢地印在孩子們的心里,他們常常倒背如流,全身心地投入到英語學習中。每當在課堂上要唱一唱的時候,孩子們常常躍躍欲試、熱情高漲,都想把自己最優秀的一面展示給老師和同學,一下就喜歡上英語課了,英語課堂也就這樣活起來了。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