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雪紅
摘 要:數學是一門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學科。數學與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所以,教師在數學教學中應當秉承“生活化”的教育理念,并采取多種有效的方法,使生活化教學法與小學數學教學緊密融合起來,從而構建生活化的小學數學課堂,進而助力數學教學質量的提升。立足于構建生活化小學數學課堂的意義,就如何構建小學數學生活化課堂提出了幾點看法,希望對廣大數學教師有所幫助。
關鍵詞:生活化;小學數學;興趣;情境
一、構建小學數學生活化課堂的意義
(一)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學習的驅動力。然而,有些教師在開展數學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沒有把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內容有效地融入教學實踐中。如果這一問題得不到解決,那么這不僅會影響學生的思維能力,還會降低學生的學習動力,讓學生覺得學習數學知識是一種負擔。出現這樣問題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師沒有充分考慮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以及認知規律。這時,教師若能使生活化教學法與教學有機融合,那么這有利于消滅這一攔路虎。所以,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該利用生活化教學法,積極構建生活化小學數學課堂,這不僅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與理解能力。
(二)有利于提升數學教學質量
俗話說“質量就是生命”,這句話強調了質量的重要性。所以,教師在教學中應當采取有效策略,提升教學質量。然而,有些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的時候,往往會出現教學效果事倍功半的問題。這樣不僅不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還會影響學生的運用能力。這時,教師將生活化教學法與數學教學有機融合,有效地構建生活化小學數學課堂,這能有效改善這一問題,并產生許多意想不到的效果。這不僅有利于生活與小學數學教學的“友好往來”,還能對數學教學質量的提升起到促進作用。
二、構建小學數學生活化課堂的策略
(一)設計生活化的導入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只有產生了興趣,學生才會自覺地、自發地投入到數學教學活動之中。所以,小學數學教師應當把握這一特點。數學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當設計生活化導入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為接下來的數學教學注入新鮮的血液。
例如,教師教學“認識鐘表”時,可以使生活中的實物與數學教學有機融合。教師可以設計這樣的導入語:小朋友們,你們好,你們在生活中都見過鐘表吧,那么請你們說一說,你在生活中所見到的鐘表是什么樣子的呢?由于教師所設計的導語十分貼近學生的現實生活,所以,當學生一聽到這個導語后,他們就立即興奮了起來,喜悅之情從心窩里不斷地涌現出來。有的學生說,我見到的鐘表是圓形的,它還發出滴滴答答的聲音;還有的學生說,我見到方形的鐘表,它由三個指針構成;還有的學生說,我家里有一個大掉鐘,每當中午十二點的時候,它總是準時地發出“當當”的聲響,這告訴我要準備吃午飯了;還有的學生說,我媽媽給我買了一個小鬧鐘,這個小鬧鐘很漂亮,它是唐老鴨的形狀。這樣不僅打開了學生的話匣子,還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總之,教師在教學中通過設計生活化導入語的方式,有效使用生活化教學法,這在激發學生認識鐘表的興趣的同時,還能為生活化小學數學課堂的構建做好鋪墊。
(二)創設生活情境,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在數學教學中往往采用對知識進行灌輸的教學方法,這不僅不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教師講解的知識,還會使學生無法盡情地體會數學知識的美妙。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的時候,需要有效地使用生活化教學法,積極創設生活情境,為小學數學生活化課堂的構建插上騰飛的翅膀。
例如,教師在開展“小數乘法”這一內容的講授時,可以設置生活化數學課堂。首先,教師向學生描述一個生活化情境:星期天的下午,小明的媽媽帶著小明去菜市場買菜。當來到菜市場后,媽媽和小明發現這里的蔬菜品種十分齊全,有新鮮翠綠的豆角,有綠油油的大白菜,有紅彤彤的蘿卜,還有水靈靈的西紅柿,還有……簡直是應有盡有。當售貨員阿姨遞給明明媽媽一個價格單后,媽媽看到:一斤西紅柿2.5元,一斤黃瓜2.3元,一斤白菜2.2元,一斤豆角4.6元,一斤土豆1.8元。經過仔細的挑選,媽媽買了3斤豆角,2斤土豆,2斤黃瓜,請你們算一算媽媽一共需要支付多少元。于是,學生紛紛積極地思考,認真地計算。這能夠充分地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主動性。總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描述小明去菜市場買菜的生活情境的方式,將生活化教學法與小學數學教學有機融合。這樣不僅可以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還有利于數學教學躍上一個新的臺階。
總而言之,構建生活化的小學數學課堂不僅是新課改對教師的要求,也是廣大家長的共同心愿。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積極主動地把握生活化教學的內涵與意義,從而讓“生活化教學”之水滋潤“小學數學教學”之花的綻放,進而打造和諧快樂的數學課堂。
參考文獻:
[1]王文路.生活化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15(24).
[2]宋儀松.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策略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6(14).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