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媛
產后康復操訓練對剖宮產產婦產后子宮修復的影響
王 媛
目的探討產后康復操訓練對剖宮產產婦產后子宮修復的影響。方法選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科分娩的120例剖宮產產婦,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將產婦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0例。對照組在產褥期行產科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行產后康復操訓練。比較兩組產后子宮復舊及康復情況。結果觀察組產后第5、7、14d宮底高度低于對照組(P<0.05),產后第5、7、14 d惡露量少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產后泌乳始動時間、子宮復舊時間、惡露持續時間、體重恢復至產前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結論產后康復操訓練能有效促進剖宮產產婦產后子宮復舊,促進惡露排出,有利于產后康復。
產后康復;剖宮產術
剖宮產由于手術創傷大,術中出血量大,產后免疫功能下降及炎癥反應而出現產褥期相關疾病[1]。剖宮產產后恢復或接近至正常未孕狀態時需要較長的一段時間,剖宮產產婦分娩時需消耗大量的精力及體力,導致產婦全身多器官出現巨大的變化,尤其是胎兒娩出后對產婦子宮造成較大損害,產褥期促進產婦子宮復舊對降低晚期產后出血及產褥期感染有重要的意義[2,3]。產后康復操是一種有利于產婦產后盆腔肌肉功能及體力恢復的體操,能促使腹肌張力及骨盆底功能恢復,可縮短產婦康復時間,預防產褥期疾病發生[4]。本研究將探討產后康復操訓練對剖宮產產婦產后子宮修復的影響,為剖宮產產婦產后康復提供指導。
選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科分娩的120例剖宮產產婦。納入標準:(1)均為單胎活產妊娠;(2)孕36~40周,且無認知功能障礙、語言溝通障礙;(3)無其他妊娠合并癥、并發癥;(4)產婦均有選擇母乳喂養的意愿;(5)均于知情同意下參與研究。排除標準:(1)合并嚴重產科疾?。?2)合并溝通障礙、精神障礙產婦;(3)妊娠期間濫用藥物或酒精產婦;(4)具有影響催乳素水平的各種因素;(5)產后宮內組織殘留,軟產道損傷或感染所致出血產婦。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將產婦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0例。對照組年齡24~38歲,平均(29.5±2.2)歲。孕周36~42周,平均(38.9±1.4)周。文化程度:小學18例,初中22例,高中 10例,大?;蛞陨?0例。初產婦38例,經產婦22例。觀察組年齡24~39歲,平均(29.2±2.7)歲。孕周37~42周,平均(38.6±1.7)周。文化程度:小學18例,初中20例,高中 12例,大?;蛞陨?0例。初產婦34例,經產婦26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術后行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于產后第3 d行產后康復操訓練。
1.2.1胸部運動 產婦取仰臥位,四肢自然伸直,緩慢吸氣與呼氣,擴胸同時收縮腹部,每次堅持10 s,重復10次。
1.2.2手臂運動 取站立位,雙手臂自然放于身體兩側,吸氣時將雙手臂伸直上舉至頭上方,呼氣時恢復原狀,再次吸氣時將雙手臂伸直上舉至胸前并向兩側打開伸直,呼氣時恢復原狀。每次堅持10 s,重復10次。
1.2.3臀部運動 產婦取仰臥位,雙腿交叉夾緊,盡量感受陰道往上提,并雙腿同時彎曲。每次堅持10 s,重復10次。
1.2.4腿部運動 產婦取仰臥位,伸直雙臂,交替抬起雙腿,盡量與上身保持90°,當產婦感覺自身恢復良好時,同時抬高雙腿。每次堅持10s,重復10次。
1.2.5會陰收縮運動 產婦取仰臥位,彎曲雙腿,四肢支撐在床面上,同時抬起臀部。堅持5s,重復10次。
1.2.6盆底運動 產婦保持站姿,雙腿分開與肩部同寬,由緩慢到加快過程逐漸收縮盆底肌肉,緩慢分開雙腿至兩肩同寬,在收縮盆底肌肉同時進行下蹲或起立動作。每次20 min,每天2次。
1.2.7橋式運動 仰臥、屈曲雙膝、雙足平放在床上,兩臂自然平放在身體兩側,深呼吸后,將臀部抬高,背部離開床面,緩慢呼氣,并放下臀部,恢復原位。每天3次,每次10~15 min。
1.2.8縮肛運動 雙膝屈曲、仰臥,分開雙腿,雙足平放在床上,雙臂自然平放于身體兩側,用力合攏雙腿,收縮肛門,分開兩腿,放松肛門,并在床上進行憋尿運動及收縮肛門運動。每天3次,每次10~15 min。
1.2.9仰臥起坐運動 產婦取仰臥位,兩手置于枕部,雙腿自然伸直,抬起頭部,雙肩背部離開床面約20~30°,停留5~10 s,恢復原位或取仰臥,四肢向前伸直,慢慢坐起,雙手觸摸雙足趾。每次5~10 次,每天3次。
記錄兩組產后第5、7、14d宮底高度、惡露量、產后泌乳始動時間、子宮復舊時間、惡露持續時間、體重恢復至產前時間。宮底高度是在腹部偏下被觸及處,通常為間歇性鼓起硬塊,每日同一時間段采用軟皮尺測量宮底高度,了解子宮恢復情況,并記錄子宮最終復舊所需時間。


組別例數宮底高度(cm)產后第1d產后第5d產后第7d產后第14d惡露量(ml)產后第1d產后第5d產后第7d產后第14d觀察組6017.05±1.0516.02±1.2214.11±0.8512.02±0.9615.22±2.7813.52±2.7011.45±1.028.25±1.78對照組6017.22±1.1017.04±1.0616.45±1.0215.88±1.3615.78±2.3615.20±2.6914.08±1.6912.42±1.82t值0.8664.79313.65117.9611.1893.41410.32012.688P值0.3880.0000.0000.0000.2360.0000.0000.000


組別例數泌乳始動時間子宮復舊時間惡露持續時間體重恢復至產前時間觀察組602.48±0.458.02±1.4525.12±4.0245.12±4.02對照組604.22±1.3616.78±2.7836.45±3.9680.22±5.78t值9.40921.64115.55338.617P值0.0000.0000.0000.000
剖宮產后由于保持子宮正常位置的盆底肌肉及各條韌帶、筋膜等松弛,分娩過程可引起筋膜、盆底肌肉損傷,因此產后會導致子宮后屈、子宮脫垂、膀胱膨出、直腸膨出等,而子宮后傾后屈又影響惡露排出,導致子宮恢復不良[5]。此外,產婦分娩后,由于血清中孕激素、雌激素、胎盤生乳素等水平急劇下降,導致乳汁分泌減少,從而影響新生兒母乳喂養率,不利于新生兒身體發育[6]。既往研究指出[7],產婦康復功能鍛煉能有效促進產婦子宮復舊及產后泌乳,有利于產婦身心健康。
本研究觀察組產婦行產后康復操訓練,該康復操包含被動運動及主動運動鍛煉,通過康復操鍛煉能有效調節患者植物神經系統及中樞神經系統,能有效改善患者代謝能力及心肺功能,恢復及維持產婦運動功能及器官生理功能,促進機體新陳代謝[8]。本研究通過胸部運動及手臂運動能有效改善產婦產后肺功能,促進產后呼吸平穩,使其全身放松及有規律深呼吸,并能有效恢復乳房彈性,防止乳房下垂,同時能促進乳汁分泌。對產婦行腿部運動及臀部運動可促進下肢血液循環,舒展下肢肌肉,恢復肌肉原有彈性及曲線,消除肢體局部水腫[9]。同時,對產婦行盆底運動及會陰收縮運動能有效恢復盆底肌肉張力,因女性盆底肌肉承托及支撐膀胱、直腸、子宮等臟器,通過加強盆底肌肉鍛煉能有效控制產婦產后排便及排尿等多項生理活動,并能有效降低盆底肌肉及筋膜造成的損傷[10,11]。另外,通過橋式運動、仰臥起坐等運動能有效增加腰背部、臀部肌肉及腹直肌、骶骼關節韌帶的張力,進而能有效維持體形及促進子宮復舊[12]。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產后第5、7、14d宮底高度低于對照組(P<0.05),產后第5、7、14d惡露量少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產后泌乳始動時間、子宮復舊時間、惡露持續時間、體重恢復至產前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表明產后康復操訓練能有效促進產婦產后機體功能恢復,有利于產婦身心健康。
綜上所述,產后康復操訓練能有效促進剖宮產產婦產后子宮復舊,促進惡露排出,有利于產后康復,且產后康復操易于操作,可應用于臨床。
1 宋珍美,徐嘉,陳祖云,等.產后康復操訓練對產褥期婦女康復的效果研究[J].護理與康復,2015,14(10):960~962.
2 時惠霞,丁亞艷,李曉敏.產后康復操對產婦子宮復舊、肌肉恢復及惡露排出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6,22(18):84~85.
3 徐嘉,徐峰,朱霖竑,等.早期護理干預促進產褥期產婦康復的效果研究[J].護理研究,2014,28(13):1612~1613.
4 徐嘉,朱文英,徐峰,等.早期應用產后康復治療儀促進產褥期婦女康復的效果[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4,11(3):43~44.
5 劉芳,錢永華,林麗.盆底康復操鍛煉對產婦產后盆底肌力及心理狀態的影響[J].護理學雜志,2015,30(12):97~100.
6 劉彩云.產褥期產婦行早期康復體操練習對身體恢復影響的研究[J].中國實用醫藥,2015,10(27):259~260.
7 徐秋平,張海波.觀察比較產后常規護理和使用產后康復治療儀在產后康復中的效果[J].中國醫藥指南,2016,14(31):239~240.
8 王運連.物理康復聯合健康教育對產婦產后盆底肌功能恢復的影響[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6,37(14):1871~1873.
9 張蓉梅,徐嘉,徐峰,等.早期護理干預在產褥期婦女康復中的應用[J].中國護理管理,2014,14(1):97~98.
10 劉芬琴,吳雪文,鄭敏亞,等.產后康復治療儀對產婦康復的效果評價[J].浙江預防醫學,2014,26(6):620~621.
11 陳小荷.圍產期綜合護理干預對產婦產程及產后康復情況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4,11(1):8~9.
12 洪梅,吳冰,朱樹貞,等.產褥期康復健康教育對產婦產后康復的作用[J].中國婦幼保健,2014,29(29):4716~4718.
postpartumrehabilitation;cesarean section
10.3969/j.issn.1671-8933.2017.06.016
212000 江蘇省鎮江市第四人民醫院婦產科 鎮江
王媛,女,本科,護師
R473.71;R719.8
2017-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