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強
【內(nèi)容摘要】作為班主任,最頭疼的事是班級里有幾個特頑皮的孩子。在新形勢下,如何轉(zhuǎn)變他們,讓他們能回歸課堂,理解父母和老師,感恩社會,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對待這樣的學生,我們不能粗暴的說教,也不能告狀家長,更不能聽之任之。我們要以更多的關愛,撫慰他們幼稚的靈魂,時時處處關注他們,“潤物細無聲”,慢慢的他們就能轉(zhuǎn)變過來了。
【關鍵詞】班主任 管理 愛心
學生是受教育者,教師不要埋怨“學生的無知”,更不要抱怨“學生的犯錯”。因為學生身上出現(xiàn)這樣或那樣的問題都是正常的。心理學上有一種“心理暗示”的說法,當學生犯錯后,我們一味地批評指責,不但不能改變這種局面,還有可能放大他的缺點,強化他的頑固的思想。
俗話說:“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教師一定要有一個寬廣的胸懷,懂得寬容,才不會對學生的自私、頑皮、狂傲而感到失望和憤怒。其實,在管理中,我們不必求全責備,對于學生成長中所犯下的錯誤要包容引導,就像路上的石子,只要不影響他們趕路,就無需移開,要給學生一個改過的空間。
對有過錯的學生能給予一定的寬容是一種美德,是一位人民教師必須具備的心理品質(zhì)。教師要善于以自己的愛心,走進學生的內(nèi)心,變成學生心目中可親可敬的人,從而順利達到教育的目的。
案例分析
上學期的一個晚上, 我來到班里上自習,我班的一學生沒有在教室上自習課,問學生是不是知道他的去處,學生說不知道。這下我擔心了,外面下著雨,孩子能到哪里去呢?去網(wǎng)吧了嗎?還是回家去了?抑或是逃學了?按說下著雨學生不會無故外出的,要么就是逃學了。我就安排我班的另一位老師來看班,我要出去找找他。
首先與家長取得聯(lián)系,問孩子是不是因為有什么事走的急,沒來得及向老師請假,但家長的回答讓我既失望又擔心。失望的是孩子沒有回家,擔心的是我這樣給家長說了,家長有多擔心啊。于是我快步往宿舍走去,但在宿舍查看的結(jié)果依然讓我感到了失望。這時我唯一的念頭就是孩子逃學了,最大的可能是去網(wǎng)吧了。 因為下著雨,孩子不可能在校園里,想到他曾經(jīng)多次逃課上網(wǎng)吧。
還沒有回到辦公室,家長就打過電話來,問是不是找到了孩子,我只好如實的告訴了他們,聽他們的口氣,想到他們肯定在為孩子擔心著急,我騎上自行車快速趕到了離我們學校最近的網(wǎng)吧。想著這孩子的面容,我走進了網(wǎng)吧,網(wǎng)吧的老板看著我顯得很警覺,問我是做什么的,我知道如果我說是老師,網(wǎng)吧老板肯定不會讓我進去。于是我撒了個謊,說是找孩子,老板也就讓我進去了。就在我對每一個角落到處尋找時,我班的另一位老師打來了電話,說學生回到了教室里了,那顆懸著的心終于落了下來。我趕緊拿出手機給家長聯(lián)系,免得家長那么著急,沒想到家長也已經(jīng)冒雨趕往學校了。
等我回到學校時,孩子已經(jīng)站在了我辦公室的門口了。看到我被雨淋濕的樣子,孩子的眼神中明顯的流露出不安和愧疚。說實話,當時的我真的想狠狠的批評他,因為那顆懸著的心,給他爸爸媽媽帶來了那么大的擔憂。但看到他的緊張的表情,我有點不忍心了。走進辦公室里,我按捺住自己的怒火,問他為什么不上晚自習的原因。原來,孩子想家了,再加上下午的課沒有聽很明白,于是自己一個人在校園內(nèi)溜達,并且這個情況已經(jīng)是第三次出現(xiàn)了,聽了孩子的解釋,說實話,我的心里真有一種打翻了的五味瓶的感覺。多么可憐的孩子,離開父母來上學,每周回家一次,想爸媽是很正常的情況,更何況他感到了學習的壓力,在校園里走一走其實也是一種發(fā)泄啊,別說是他了,想想我當年剛讀初中的時候,不也是這樣的心情嗎?
我沒有批評他,而是走到他的身邊,用手撫摸著他的頭,說起我當年讀初中的情景,并且耐心的對他沒有聽懂的英語課進行了輔導,當他爸爸媽媽悄悄推開門后看到這個情景時,他們什么話都沒說,而是靜靜的聽著我給孩子輔導,看到他終于明白了,臉上也露出了點笑意后,我又告訴他學習英語的方法,教給他在以后的學習中要注意的事項。這個時候孩子根本沒有注意到父母的到來。
當孩子轉(zhuǎn)過身看到了爸爸媽媽后,猛然間大聲哭了起來,“爸爸媽媽對不起,讓你們擔心了!”簡單的一句話,把我也感動的差點流出了眼淚。想到孩子還要在父母跟前撒撒嬌,我趁機回到教室去了,把時間和空間還給他們一家人。
反思
面對這樣的情況,面對青春期思想萌動的孩子,面對信息多元化的社會現(xiàn)實,我們該怎么理解孩子,我們該怎么讓孩子感受到學校的溫暖,我們又該如何讓孩子不再有壓力的生活和學習,我們?nèi)绾巫鲆粋€孩子可以信賴,可以說心里話的老師,這應該成為我們教師思考的問題。
總結(jié)
學生出現(xiàn)問題,作為老師應該及時去了解情況。必要的時候要和家長取得聯(lián)系,了解該生的家庭情況和表現(xiàn),與家長溝通思想,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達成共識,以便對癥下藥。創(chuàng)造良好、民主的班級學習環(huán)境。對學生不會的知識點的要耐心的講解,提高學生的學習信心和學習興趣。多鼓勵、表揚,少批評、責罵,合理對待學生的需求,不挫傷他的自尊心,尊重他,信任他。
(作者單位:安徽省阜陽市太和縣民族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