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玉海
語文是一門基礎性學科,在教學過程中有著重要的地位。趣味性教學也分很多方法,要采用循序漸進的方式去指導學生慢慢增加聽課的積極性,才能夠取得比較顯著的教學效果。教育體制的改革也促使教學方式的更新迭代,教師只有深刻認識到課堂趣味教學在教學過程中的重要性,才能夠出色完成教學任務,發揮趣味教學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以下就對趣味性教學對初中語文教學的促進作用進行分析。
一、充分調動學生在課堂上的能動性
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教師所扮演的角色不僅僅是教書育人,更是在學生學習過程中起著引導和指導的作用。教師的知識結構是非常豐富的,因此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不僅只對學生進行機械式的知識輸出,更要在授課過程中,留有充足的時間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上來。
比如,講到《范進中舉》這一課,文章運用諷刺、荒誕的寫作手法,揭露封建科舉制度和封建文化教育對讀書人的殘害。通過本文學習,可以使學生對封建科舉制度的腐朽和罪惡有更深層次的理解。歷史上并無范進這個人,范進是封建時代無數底層知識分子的典型——科舉制度的殉葬者。課前設計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預習。如:范進中舉前后,胡屠戶、眾鄉鄰及張鄉紳對他的態度有什么變化?課文到底是悲劇還是喜劇,范進值不值得我們同情?為什么?你知道哪些歷史上落第后反而寫出千古名句的文人?他們是誰?學生帶著問題去讀課文,去感受文章中的人物變化,去拓展和課文相關的其他課外知識。
使學生學會把知識進行串聯起來,在自己的腦海中形成知識結構體系。這樣做的原因主要是鑒于語文授課過程中的枯燥乏味以及學生自身對單一教學形式提不起學習的興趣所突出的一個問題,通過語文知識的邏輯性和語文知識面的寬廣性等,增加他們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融入到課堂的學習環境中來。
二、豐富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聽課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豐富的教學模式不僅能夠增加課堂的趣味性,而且還能夠運用豐富的授課方式讓學生感受到學習過程中的樂趣。
通過舉行朗誦比賽的方法來增加語文學習的趣味性。語文這門學科是有感情的。學生在學習語文的時候,如果只是靠單一的通過閱讀來記憶的話,往往會適得其反,而通過有感情,并且繪聲繪色地去朗讀一篇語文課文,往往會事半功倍。如:高爾基的《海燕》是一首散文詩,兼有散文和詩的特點。它通過對暴風雨到來之前的大海景象的描繪和對海燕戰斗英姿的刻畫,歌頌了俄國無產階級革命先驅者堅強無畏的戰斗精神。可配音樂,讓學生體驗語句的激昂和震撼。另教師可以采用知識競賽的方法來促進學生課文朗讀能力的提高,一定時間內舉行一到兩次的課文朗讀比賽,讓學生通過朗讀,充分理解一篇課文的感情色彩,這樣才能讀懂作者,完全理解一篇文章,從而也能達到記憶的效果。
在學習到特定的文章時,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來增加語文學習的趣味性。比如,在學習《皇帝的新裝》之前,可以先讓學生多閱讀幾遍文章,理解文章內人物的感情和人物的語言特色,然后讓學生輪流通過角色扮演去領悟文章中人物的感情色彩,通過學生自己切身的體會幫助他們理解整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和折射出的現實意義,最后通過總結加深學生對這篇文章的印象。
三、根據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
學生在成長過程中都有自己的個性,這些個性也影響著他們對待學習的態度,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個性,通過對他們的了解,進行因材施教,學生的個性決定著因材施教的重要性。趣味教學要求學生能夠體會到語文學習的樂趣,并且能夠自覺融入到語文的學習中去,而因材施教也是趣味性教學的一個重要的方法。教師不應該抹殺每個學生的個性,相反,教師還應該積極培養他們的個性特點,使他們在不耽誤學習課程的前提下充分發揮他們的個性,去更好地進行學習。
例如,有的學生在表達能力上非常欠缺,而學生的寫作能力卻是非常的出色,教師認識到這一點就要著重對該學生的表達能力進行培養,對于該學生的寫作能力進行針對性的拔高,使學生能夠克服自己的學習短板,發揮自己的長處,讓他充分認識到學習語文的樂趣。對于不同個性的學生,教師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去指導他們進行學習,只有這樣,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才能找到樂趣所在,才會積極主動地去學習語文。
通過這些方法的指導,教師在提高語文趣味性的同時也應當提高自身的知識水平,在學生學習的同時也不要忘記自己知識能力的提升,教師只有不斷進步才能夠采用更好的學習方法去指導學生,才能夠讓每一個學生認識到學習的樂趣,使他們克服厭學癥。語文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學科,只有深入挖掘它的趣味性,讓學生知道它有趣在什么地方,學生才會樂意主動學習語文,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素質教育的改革不僅是教師教育方式的變革,還需要教師通過教學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認識到學習過程中樂趣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