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月均
摘 要:班級文化建設是班級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總和。文章以廣西壯族自治區橫縣六景鎮第二初級中學(以下簡稱“我校”)主要論述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如何開展班級文化建設,并進一步分析班級如何開展精神文化建設和物質文化建設。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孟母三遷”的故事也告訴我們,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力真的大。班級文化環境猶如一個大染缸,如果一個班級有好的制度來約束學生,有明確的目標讓學生努力奮斗,學生就能置身于良好的學習環境中。
既然班級文化建設那么重要,我們該如何開展班級文化建設呢?結合我多年擔任班主任的工作經驗,我認為可以從精神文化和物質物化兩個層面進行,其中精神文化建設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第一,以學校的辦學理念、指導思想作為指揮棒。學校管理層應制定辦學理念,配合《中小學生守則》,同抓共管,進行教育。大方向的思想教育到位了,班主任管理班級就輕松多了。例如,這個學期,我校校長提出了學校的辦學理念“崇善向上”:培養高尚品質,養成良好習慣;打造上進精神,傳承濃厚學風。由校方在每天的晨會上教育學生,經過半個學期的教育和管理,我校的學生養成了講衛生的好習慣,亂扔垃圾的少了,全校的自習課都能在沒有老師的情況下安靜學習,課堂上睡覺的學生少了,學生的學習和紀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第二,用班級管理的理念直接牽引學生“崇善向上”。班主任作為班級的領頭人,幾十號學生等著他來指揮。怎樣管理才能形成一個良好的班風呢?班主任應該制定出嚴格的班級制度,用班級制度來約束學生。制度定好后,學生遵守約定,彼此之間更加努力向上。處在這樣一個融洽、團結上進的班集體里,學生的品行和學習在潛移默化中邁上一個新的臺階。
第三,班主任還應開展各種班會,教給學生做人處事的方法。班主任可以引用名人勵志故事來感化學生,讓學生學會立志,學會奮斗和感恩;也可以利用節假日舉行各種形式的活動,例如,“母親節 ”讓學生來寫賀卡,“端午節”讓學生參加社會實踐。班主任要充分組織學生參加各種各樣的活動,如籃球比賽、書畫比賽、唱歌跳舞、作文比賽等。在各種活動中,學生有興趣地參與,他們感覺自己是個了不起的人才,自然而然地會感到他們身在一個有活力的班級中,這個班級能讓他們倍感自信,他們也更愿意為班級爭光。
第四,班級的人際關系是和諧的班級文化建設的調和劑。班主任應該和科任老師多交流,多在學生面前贊美科任老師,提高學生對老師的信仰度。老師可以是嚴師也可以是慈母,應在學習上嚴格要求學生,在生活中關愛學生,學生之間互相團結友愛,在這樣一個和諧的班集體中,學生愛老師,老師愛學生,“其樂也融融”。
物質文化建設主要體現在墻體文化的布置上。如教室的課桌椅擺放、地面的清潔衛生等,這些直接影響到老師與學生上課的心情。偉大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班級文化建設中,務必要教室的每一面墻壁都會說話。”我們可以在黑板的上方貼上“團結、拼搏、上進”的墻體“廣告”,下方粘貼班級獲獎的獎狀,以激勵學生。“班務欄”一定要裝飾上邊框,顯得整齊美觀。黑板右邊粘貼《中小學生守則》,右下方如果空白太多的話可以粘貼一幅名言。
我現在所帶的1501班,入門右邊,貼上了學生設計的一幅含有“班級名稱、班訓、老師親手書寫寄語”的字畫,美麗的花邊、學生的文字,時刻提醒著學生們朝著這個目標去奮斗。教室的墻壁兩邊也會粘貼一些名人名言,而教室后面墻壁上有更多的空間供學生展示自己的風采。我們可以辦學習園地,內容可以是優秀作文、書法字畫,還可以留一片空白供學生表露心扉,播撒希望。
另外,教室的一角可以放置一個書柜,里面放滿課外書籍。學生課余時間,即可翻書閱讀,哪怕是十分鐘,也可獲得文學的熏陶。如果覺得教室里缺少生氣,可以在講臺上放一盆翠綠文竹,書柜上放一盆仙人掌。
這樣教室的環境布置得舒適文雅,再加上制度文化的健全和執策的有力,在這里,老師能舒心地講課,學生能安心地學習,文化的熏陶,會讓我們每個人都有所進步。可見,班級文化建設的意義很大。
參考文獻:
[1]陳巧玲.淺談農村小學班級文化建設的途徑[J].陜西教育(教學版),2015(10).
[2]吳萬廣.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農村初中班級文化建設芻議[J].北方文學(下半旬刊),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