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方毅
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能力是教學的基本部分。傳統小學語文教學只泛泛強調語文知識,卻忽略學生在閱讀語文課文中的情感體驗,這樣不利于學生對閱讀能力價值觀的形成,同時也不利于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更難以讓學生真正發自內心喜歡語文閱讀。文章通過四方面為提高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培養提供參考。
一、對小學語文閱讀的認識
小學語文是語文教學工作的基石,它扮演著啟蒙教師的角色,所以閱讀能力的培養是值得教師們重視的。現如今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國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并沒有達到很好的上升趨勢,甚至出現下降趨勢,這值得教學工作崗位上的教學工作者認真反思。
二、正確認識閱讀教學的作用
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環節,每位小學生都需通過這一點來識字,這樣有利于提高識字質量,對聽、說、讀、寫的綜合訓練能起到一定作用,同時也能提高小學生的寫作能力。一個學生閱讀能力的強弱與自身獲取知識、提高學習興趣、增長見識、提升語文素養等都有著密切聯系。學生閱讀能力一旦提高,不僅能夠加強小學生在閱讀中的情感體驗,同時豐富的語文知識也能讓學生形成良好的語感,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
三、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性
對語文閱讀而言,句子間的組織結構、詞語的構成方式及用法等都具有一定規律。通過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能夠加深學生對所學詞匯的用法。學生對學到的新知識的理解會建立在原有知識結構基礎上,進而對新學到的知識進行挖掘和分析,以此來達到領悟課文的中心思想。小學語文的重要目標就是要讓學生樹立良好的語文表達能力。教師可以通過日常語文閱讀教學,為學生多多提供口頭講述文章內容的機會,鼓勵學生勇敢表達自己對課文內容理解的真實想法。同時,通過這樣的一種教學方法也更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對提升小學語文教學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四、教學中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
1.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小學生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小學語文教師在閱讀課堂教學中可以利用學生這種心理,做一些豐富閱讀課堂教學的活動來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從而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傳統的語文教學方式中,我們只是將教材作為語文知識大匯總,以往課文教學時只重視從文章結構、主旨、段落大意、修辭手法等方面來傳授語文知識點,進行簡單朗讀,從而導致出現學生只是死板閱讀根本不清楚文章含義的現象,這直接影響了學生對語文閱讀的熱情,制約了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必須改變陳舊的閱讀教學觀念,充分利用各種有效途徑來擴展學生思維,達到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的目的。
2.培養學生閱讀能力
閱讀能力培養要從課文入手。教科書是語文課堂教學資源之一。教師要緊緊依托教材,充分利用好課堂這塊陣地,把生活中豐富的語文學習資料與教材相結合,拓寬教學空間,使學生的閱讀讓課堂活起來。
閱讀能力培養要多形式。在教學中我們可以引導學生之間進行比賽讀課文、分角色讀課文等,鼓勵學生先從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入手,讓學生談感受,說出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
閱讀能力培養要教方法。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教學中,需要重視對學生閱讀學法的指導,使他們不僅在教師的指導下會閱讀,在課外自己也會主動閱讀。在指導中,教師需要教授學生一些閱讀法,要讓學生養成邊讀邊思考邊動手的習慣,并設計一些閱讀訓練,讓學生在閱讀中求知、感悟。
概而言之,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是一個系統而漫長的過程,每位教師應該去努力挖掘研究閱讀的方法,讓小學生從不同的教學理念中對語文閱讀產生濃厚的興趣。同時,我們也應當按照教學規律,在日常學習中教給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行之有效的閱讀技能和技巧,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學習技巧,有意識地將學習品質的培養和學習方法的指導作為重要的教學目標共同進行。只有讓學生去了解閱讀課文的真正含義,才能真正達到培養學習的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牛明裕.談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J].甘肅教育,2015(17).
[2]趙慶豐.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J].文學教育(中旬刊),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