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藝 王敏嫻 周超
【摘 要】我國高等院校旅游管理專業全英課程建設持續得到發展和認可。本文在分析旅游管理專業全英課程教學特點的基礎上,結合兩門全英課程《客源國概況》和《旅游目的地管理》,對比分析了其教學方法的異同,為優化旅游管理專業全英教學提供了一定的啟示。
【關鍵詞】旅游管理;全英課程;客源國概況;旅游目的地管理;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 F590-4;H0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8)25-0116-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25.053
【Abstract】Full English course construction in tourism management major in China'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s been making continuous development and recognition. Based on explaining the teaching characteristics of full English course in tourism management major, this paper takes two full English courses as examples and tries to give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ir teaching methods. It provides some inspiration for optimizing the full English teaching in tourism management major.
【Key words】Tourism management; Full English course; Major Sources and Destination Countries for Chinese Tourism; Tourism Destination Management; Teaching method
0 引言
全球旅游業的持續發展產生了對國際旅游業人才的大量需求。我國高等院校旅游管理專業越加重視培養具有國際從業能力的中高級旅游人才。全英教學作為一種提升教學改革的有效舉措,在教育業界持續得到發展和認可。全英教學即所有的教學環節均使用英語進行非語言類課程教學,最早是由國外的浸入式教學演變而來,一些學者也稱其為英語浸入式教學。國家教育部高教司相關文件鼓勵高校在本科教育階段使用英語等外語進行公共課和專業課教學[1]。浙江外國語學院旅游管理學科2016年開展了旅游管理專業全英教學,形成了 “復合型、涉外型、應用型”的人才培養理念,在專業課程上形成全英課程體系?!犊驮磭艣r》和《旅游目的地管理》是旅游管理專業全英課程建設中的兩門核心課程。
全英教學在第二語言即英語的環境和氛圍中,以英語媒介完成整體教學過程。要利用英語實現專業培養的教學目標,為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將來從事涉外旅游、國際旅業奠定語言和知識基礎。因此,全英課程需要達到培養英語能力和旅游管理專業能力的雙重需求和目標,其核心目標是專業能力的提升。
1 旅游管理專業全英課程教學的特點
旅游管理專業是應用性和實踐性較強的專業,對學生的專業知識面要求比較廣泛。本科層次的旅游管理專業學生需要學習管理學、經濟學、文化學、美學和營銷學等各方面的知識,還要有具體的應用導向,比如導游業、旅行社業、酒店業等等。同時還要要站在國際旅游業發展的視角,了解社會旅游需求和旅游市場的發展動向。針對旅游管理專業的特征并結合全英教學的特點,旅游管理專業全英課程教學方法應是不同的。
全英課程《客源國概況》采用全英語教學對中國主要客源國家進行旅游目的地國家的地理環境、發展歷史、政治制度、經濟概況、旅游熱點、主要城市、民俗風情、人文風貌等“概而全”的介紹,是一門基于基礎記識的課程。課程以國際旅游業尤其是外語導游、領隊為主要就業導向,并兼顧國際旅店業和國際旅游咨詢行業人才的培養服務。全英課程《旅游目的地管理》則是一門通過以介紹旅游目的地的特征,分析旅游目的地發展與演變規律、游客活動規律、社區居民、旅游企業等旅游目的地認知、運營管理的課程,該課程以全旅游業人才為培養導向。我校兩門全英課程分別面向旅游管理專業本科四年級學生和旅游管理全英班二年級學生進行教學,前者為導游方向必選課程(我校同時開設酒店方向),后者為旅游管理全英班必修課程。
2 兩門全英課程教學方法的比較
兩門旅游管理專業全英課程中,《客源國概況》以基本記識為主,是對客源國家的全面且較為寬泛的介紹?;谡n程特征且由于面向高年級學生,在教學過程應避免以理論化的語言講授為主,可以在全英環境探索多樣化、互動性的教學方法。使學生通過“英語導游”的語言用語特征,深化對課程的理解程度和提高學習主動性。教師需要積累豐富的客源國知識,采用規范且輕快的英語表述方式,避免使用長句和理論性較強的課堂英語語言。具體而言,教師可以采用課前布置預習、課堂揀選講解重點,并采用完整版的英語旅游視頻、圖片解析、課堂小組討論、小組主題展演等方式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整體教學方法注重參與性和多樣性,教學節奏豐富而輕快,教學內容全面但不乏深刻之處。
《旅游目的地管理》課程是對旅游語境中目的地理論的系統性學習,在學習過程中穿插各類案例來反哺理論知識。其案例可能會涉及到大尺度的某一客源國家目的地,也有可能詳細到具體的城鎮、村落、一站式主題公園、旅游街區等等。也會利用《客源國概況》中所學習的相關知識去綜合理解該課程的理論和概念體系。因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課前布置預習任務是極為重要的環節。首先是要求學生對全英教材的通讀,并且需要教師提供相關的國內外旅游目的地案例給予學生1-2周的時間充分地閱讀相關資料。而這一過程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課外的語言和專業學習控制力。在教學方法中,需要以原版英文教材結合國內外豐富的案例來講解,主要可以采用課外預讀、課堂集中講授、案例解讀、小組報告等教學方式,可以輔之短視頻和圖片等多媒體方式。
這兩門全英課程都倡導師生互動,都可以采用小組討論(報告)和視頻多媒體等方式,但由于教學方法主次的差異化,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角色有所不同。《客源國概況》偏向教師創造情景和知識提示,學生自主驅動?!堵糜文康牡毓芾怼犯蚪處熤R驅動,學生理解為主,且需要通過大量的高強度課外作業和文獻閱讀來深化課程的理解,即專業知識的講授是該全英課程的中心目標。《客源國概況》要掌握具體目的地國家各方面概況性知識。因此,為了優化教學效果,需要教師精心布置“導課”。Willis把動機作為學習的重要條件[2],這門課程需要教師為學生創造寬松愉悅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創造力,保持適當的教學娛學性,介入更多的娛學性質的教學方法,比如角色扮演、情景模擬等。而《旅游目的地管理》要掌握理論的系統化理解,在“導課”中需要集中學生注意力,全程保持適當的緊張感。檢測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可以采用提問法、對比法、案例法等。在講解的過程中均需要教師注意掌握專業術語表達,但不應過多地分析語法、句式、語音等語言學的相關理解。
3 結語
本文在旅游管理專業全英課程教學特點的整體框架下,基于《客源國概況》和《旅游目的地管理》兩門全英課程性質、教學目標等方面的差異,主要從教學方法角度進行了初步探討,歸納了教學中的一些實踐經驗和認知。全英教學對教師的中-英雙語能力和專業能力都要求很高,需要在教學中不斷“教學相長”,優化教學方法和手段,提升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段丹陽.全英教學研究綜述[J].高等建筑教育,2017,26(4):94-99.
[2]Willis,J.A.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M].New York:Addison Wesley Longman Limited,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