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貴旺
摘要:針對標準成本法在成本管理中的應用,理論結合實踐,在分析標準成本法基本概念的基礎上,提出標準成本的優勢,深入分析了標準法成本法在企業成本管理、定價模型中的應用路徑。得出在成本管理中應用標準成本法是降低企業經營成本,提升經濟效益,降低企業內控風險的關鍵結論。
關鍵詞:標準成本法;優勢;成本管理;應用思路
在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的背景下,各行各業面臨的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企業的發展壓力和生存壓力越來越大。在如此嚴峻的形勢下,企業必須充分做好成本管理工作,以節約控制成本,才能促使經營利潤穩步提升。但我國對標準成本法在成本管理中應用的研究還有待進一步深入,因此,本文基于標準成本法的優勢,對其在企業成本管理中的具體應用思路做了入下分析與探究。
一、標準成本法的基本概念及起源
標準成本法誕生于上世紀20年代的美國,在二戰結束以后,美國社會經濟之所以能夠持續穩定增長,標準成本法功不可沒。在財務會計學發展的背景下,標準成本法被廣泛應用于成本預算控制中,并逐漸發展成為包括標準成本的制定、差異分析、差異處理等系統組成的成本控制系統。標準成本是通過精確的調查分析與技術測定而制定的,用來評價實際成本、衡量工作效率的一種目標成本,它的主要用途是提供一個完美無缺的目標揭示實際成本下降的潛力與原因,它應該大于理想標準成本,但又小于歷史平均水平成本,是經過努力才能達到的一種標準,因而可以調動員工的積極性。
二、標準成本法在企業成本管理中應用的趨勢
(一)可以提供具有科學依據的目標成本
它是用科學的方法根據實踐及客觀實驗充分研究制定出來的,具有科學性和客觀性,既排除了各種意外情況和偶然事件也保留了目前實際條件下難以避免的損失,代表了正常水平的物料消耗,因此在制定成本管理控制體系時,需要采購部門、生產部門、物料供應部門、工藝制作部門、財務會計部門的所有部門共同參與共同商定。在此過程中應用標準成本法,能夠實現企業產品生產成本的精細化管理,促使企業成本管理更加科學、規范,才能實現經濟效益的最大化[1]。
(二)有利于業績考核的合理性
標準成本法的應用能夠為企業考核各部門的業績提供真實有效的便利條件。也可以進一步分解標準成本,把成本管理的各項指標,落實到每個環節、每位員工。同時把差異和獎懲掛鉤,可以作為業績評價指標的尺度,成為督促員工去努力爭取的目標。可以在管理水平和工藝技術變化不大的情況下持續使用,不需要經常修訂。
(三)有利于預算的編制和執行
在成本管理中應用標準成本法能使各項預算指標更加符合實際情況,并逐步消除在預算中發生的人為失誤,進一步提高預算的準確率。標準成本主要用于衡量產品制造過程中的工作效率和成本控制效果,可以當做產品定價的主要依據,也可以作為本量利分析的數據資料,以及估算產品未來成本的依據。
(四)有利于制定適合的定價模型
在當前競爭異常激烈的市場環境中,買方市場占主導,對于企業的定價策略要求就相當高了,價格低了企業不具有盈利能力,價格高了企業產品賣不出去。應用合理的目標成本法與標準成本法結合,同時應根據行業的產品利潤率、企業自身的產能情況、資源使用與分配情況,制定出適合企業自身發展的特有定價模型。
三、標準成本法在企業成本管理中應用的思路
(一)樹立科學標準的成本管理理念
實踐中證明,要想充分發揮成本管理的作用,需要企業全體員工共同參與。這就需要提升每位員工的成本意識,同時需要配套合適的獎懲機制,因此在應用標準成本法時,必須細化標準成本,責任落實到人。同時也要建立明確的獎懲制度,逐步強化標準成本觀念,提升員工對標準成本的認知,激發他們參與成本控制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才能把成本管理相關制度落實到實處,確保成本管理相關工作能高效進行[2]。
(二)建立健全標準成本的執行制度
我國標準成本法應用起步相對較晚,各項制度和體系有待完善。因此,在具體應用過程中要遵守循序漸進的原則,實踐中,制度在某一時期是固定不變的,但是在具體應用過程中,標準成本的執行制度必須隨著企業的變化而進行變化,才能確保成本管理的實效性。因此,在建立健全標準成本的執行制度過程中,應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第一,合理性原則。標準成本制度必須確保企業各項管理制度能逐步完善,同時合理的定量消耗和單位價格,是標準成本在執行過程中需要遵循的主要原則。
第二,高效性原則。建立高效的管理組織,管理人員的水平和組織工作是否高效,都會決定標準成本的執行程度。將管理標準成本的組織和預算組織緊密結合在一起,以財務部門為核心,其他相關部門聯合工作,促使標準成本的管理組織更加成熟、完善,以提升標準成本法在成本管理中應用的連貫性[3]。
第三,保障性原則。建立保障機制,確保標準成本能有效執行,能夠有效解決標準成本執行中遇到的各種負面因素,從而提升企業成本管理水平。
(三)強化標準成本目標和制度的執行力度
標準成本是企業在經營過程中,成本支出的主要標準,其制定依據是企業現有的生產能力,在確保企業能正常運行的基礎上,最大程度降低企業各項成本的支出。在制定標準成本目標和制度時,必須對相關資料進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標準成本也是實現對實際成本進行有效控制和考核的主要途徑,標準成本法在具體應用步驟分為:事前制定計劃、事中執行監督、事后分析總結三大環節。同時這三個環節必須高效銜接,才能充分發揮標準成本法的作用和價值。
由于種種原因產品的實際成本與目標成本往往不一致,為控制乃至消除這種偏差,需要對產生的成本差異進行分析,找出原因和可能的對策,以便采取措施更正。實務當中,直接材料差異變動由采購部分負責并說明,直接人工差異主要由人力資源管理部門進行解釋和說明,但生產計劃不當,產量規模太少無法發揮經濟批量優勢等主要是生產部門的責任應由生產部門負責并作出說明,但如果是以銷定產的模式,該部分的責任很大是由于銷售部門訂單小批量而造成的,該種情況下銷售部門應當一同參與對成本差異變動的說明。
(四)堅持科學定量、合理定價、循序漸進的原則
貫徹統一規劃、分工合作是標準成本法在成本管理中應時需要遵循的主要原則,同時需要企業各個部門和科室協調配合,相互協作,才能實現經營成本的目的。標準成本法的基本計算方法是標準用量乘以標準價格。而標準用量是由相關技術部門通過市場調研、資料收集、信息分析等途徑而制定[4]。其中IE部門的主要任務是提供單位產品的標準工時,標準價格的確定則需要采購部門、財務部門、生產部門、營銷部門等共同協商采購價格和市場價格以后所確定的。當標準成本制定以后,必須立足企業實際情況,然后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來提升企業全體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促使他們全部參與到成本管理、成本控制等工作中來,以便及時解決在標準成本執行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確保相關工作能順利進行。
(五)借助ERP系統來強化標準成本的整合工作
企業在正常經營過程中,成本費用具有涉及面廣、信息數據量大,人工計算難以核對等特性。引入ERP等類似信息管理系統后,根據企業自身的實際情況,經過必要的二次開發定制,就可以對所有的成本和成本差異進行統一管理和記錄,就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企業成本管理時所需耗費的人力成本,在企業成本管理方面會達到事半工倍的效果。 同時把標準成本法應用在企業管理,各項成本數據都可以相互共享,授權控制。在各項系統獲得相關數據以后,可以獨立完成成本核算,從而自動做出相應的報表,避免人工制作報表的壓力。此外,還需設立相應的監督機制,加強對成本和時間消耗,提升企業的成本管理水平[5]。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就企業而言,標準成本法應用在企業成本管理中,對提高企業運營效率、降低生產成本、合理制定產品定價決策、提高經濟效益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理論與實踐,深入分析了標準成本法在成本管理中應用的主要優勢,并提出相應的應用思路。只有充分利用標準成本法的優勢,才能充分發揮標準成本法在企業成本管理的作用,希望對企業持續穩定的發展有一定幫助。
參考文獻:
[1]吳志偉.標準成本法在成本管理中的應用[J].商業會計,2015,02:72-74.
[2]韓丹丹.淺議作業成本法在成本管理中的應用[J].東方企業文化,2014,03:301.
[3]趙宇.標準成本法在汽車制造業成本管理中的應用[J].經營管理者,2015,36:259.
[4]繆圓圓,張曉東.變動成本法在成本管理中的應用[J].商場現代化,2016,03:82-83.
[5]張娟娟.作業成本法在成本管理中的應用研究[J].財會學習,2016,10:129.
(作者單位:杭州沈氏節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