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敏
摘要:本文首先通過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證明財政收入是財政支出的決定因素。在此基礎上,建立財政支出關于財政收入的VAR模型,對未來5年即2017---2021年的財政支出數值進行預測。由結果可知,未來5年我國財政支出將呈穩步增長態勢,為我國合理控制財政支出規模提供了客觀依據。在分析的過程中,我們同時可以看出此VAR模型預測的相對誤差較小,預測精度較高。
關鍵詞:財政支出;預測;VAR模型
今年財政部3月5日提請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審查《關于2016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17年中央與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其中的2017年收入預計和支出安排中提到:匯總中央和地方預算,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94863億元,比上年執行數增長6.5%。2016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效。意味著未來我國財政支出規模還將進一步擴大。那么,未來我國財政支出的總體規模具體將呈現怎樣的發展態勢?
同時,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財政超收和超支成為常態,預決算偏離度逐年拉大,為有效降低我國預決算偏離度,加快研究出財政支出的科學預測方法成為一項亟待解決的議題。而財政支出趨勢預測一直以來都是預算執行分析中的薄弱環節,傳統參考宏觀經濟走勢和歷年經驗數據,通過收入稅源和支出預算對財政支出進行預測的方法,雖然謹慎可行,但預測數字往往低于實際預算執行數。
鑒于此,本文以1978-2014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與收入數據為樣本,運用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協整檢驗對我國財政支出與收入之間的長期關系進行研究,并運用VAR模型對我國未來5年的財政支出總額進行預測。以明晰未來5年我國財政支出總額的發展態勢,為相關部門制定發展規劃、實施措施提供可靠的理論預測參考。
一、財政收支關系實證研究
(一)數據選取與處理
我國財政收入和財政支出用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和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表示,樣本為1978-2014年的年度數據,數據來自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鑒》及《年度統計公報》。由于對數據進行自然對數處理能在不改變協整關系的同時使其趨勢線性化,并消除異方差問題,因此這里將Y、X分別進行自然對數處理,變為LY、LX,用其分別代表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和一般公共預算收入。
(二)相關性分析
運用SPSS17.0軟件對LY與LX進行相關性分析,得到相關系數為0.998,可以初步認為,財政收入與支出之間存在較高程度的正相關。
(三)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
經濟變量分析中,雖然有一些變量具有顯著的相關關系,但他們這種相關關系有一些是沒有意義的,[1]建模前,還應該對兩者進行格蘭杰(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運用Eviews6.0對LY和LX做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
由檢驗結果可以得到LY不是LX的原因,但LX是LY的原因,說明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是預算支出的決定因素,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會顯著影響預算支出增長。
(四)數據平穩性檢驗
為了避免非平穩變量造成LY、LX之間的偽回歸問題,首先可以運用Eviews6.0對LY、LX的數據進行平穩性檢驗。[2]本文選用ADF檢驗。結果顯示:LY本身是不平穩的,但LY經過二階差分后變為平穩變量,伴隨概率Prob.=0;LX本身是不平穩的,但LX經過二階差分后變為平穩變量,伴隨概率Prob.=0 。既然LY和LX都是 I(2)的,接下來可以對兩者進行協整分析。
(五)E-G(Engle-Granger)兩步法協整檢驗.
可以運用Eviews6.0對兩序列用 E-G (Engle-Granger)兩步法進行協整檢驗,從而確定兩者之間是否存在長期的均衡關系。
第一步,首先建立LY與 LX的回歸方程,由Eviews6.0運行的輸出結果可以建立如下回歸方程:
(1)
第二步,對以上方程形成殘差序列 進行ADF單位根檢驗。結果表明在1%顯著性水平下,此殘差序列是平穩序列。所以LY和LX是(2,2)階協整的,也就是存在長期均衡關系,其穩定的均衡關系即為上面的協整回歸模型(1)式,長期彈性為1.009。因LX是LY的格蘭杰原因,而且LX與LY是協整的,所以可以對LY、LX建立VAR模型。
二、基于VAR模型的財政支出預測
(一)建立VAR模型
運用Eviews6.0對LY與LX建立VAR模型,由輸出結果可得VAR模型估計結果表達式:
LY=1.118LY(-1)-0.259LY(-2)+0.635LX (-1) -0.492LX(-2)+0.023(2)
回歸方程(2)調整后的的可決系數R2=0.999,表明方程的擬合程度較優,下面就據此方程進行預測。
(二)VAR模型預測
運用Eviews6.0預測2015年和2016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數值,預測值分別為164390.5和193184.31,已知的實際值分別為175877.77和187841.00,將預測值與實際值比較,平均相對誤差為4.65%。可見,此模型的預測精度較高,預測結果比較理想。
因此,利用此模型繼續對未來5年即2017---2021年的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數值進行預測,預測結果如表1所示:
三、結論與政策建議
本文應用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協整檢驗、VAR模型及預測方法研究全國1978-2014年財政支出與收入數據,得出以下結論:
第一,我國財政支出與收入符合“收入決定支出”假說。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結果顯示,財政收入是財政支出的格蘭杰原因,也就是說我國財政符合“以收定支、量入為出”的財政觀,與我國以收定支的預算編制原則相適應。
第二,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和收入具備長期均衡的協整關系。協整檢驗所示,長期而言,收入支出彈性接近1,說明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與支出間具有統計上的高度相關性。模型(1)指出,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每變動1個百分點,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會相應變動2.74個百分點。同時這種長期的協整關系說明我國財政政策是可持續的,盡管短期內存在一定的收支失調,但并未導致我國出現財政風險和經濟增長放慢。
第三,通過上文VAR模型的建立及預測分析可知,在財政支出預測分析中,VAR模型具有理論和現實操作的實用性。將本文的擬合預測樣本數據與真實值相比較,模型預測精度較高。2017-2021年的預測值分別為181008.63、207855.83、238708.88、274196.42、314991.21億元,即未來5年我國財政支出總額呈穩步上升趨勢。
當前為適應我國經濟快速增長的節奏,應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但若出現過高財政赤字,便會造成財政收支異常矛盾。為保證財政收支平衡,根據前期研究結論,我們在支出政策的執行中具體可以從以下幾點著手。首先,結合政府職能的轉變,科學界定財政支出的范圍;其次,根據上述預測值逐步調整財政支出的規模,保持其適度增長;第三,建立科學的財政支出結構,嚴格控制經濟建設支出的同時,基礎設施公共性投資的規模應進一步加大;第四,建立科學規范的財政支出預算體系,細化預算編制,強化預算管理,使我國在提高財政支出效益方面向著科學化、精確化的方向前進一大步。
參考文獻:
[1]高鐵梅.計量經濟分析方法與建模[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260.
[2]高鐵梅.計量經濟分析方法與建模[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146-147.
(作者單位:重慶市涪陵區財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