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芳
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之下,初中歷史教學趨向生活化已經成為基本走向。初中歷史教學普遍存在單一、枯燥等現象,實現歷史教學生活化,需要教師對學生的生活認知有所了解,合理構建歷史教學與生活的聯系,做到三變:變思想;變課堂;變課后作業。只有實現這三變,才能真正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使學生在歷史與現實中體驗深沉的歷史感和鮮活的時代感。
關鍵詞:初中歷史;教學;生活化
新課程改革,強調學習的生活化,要求教師做到教學與生活相聯系,幾年來,新課程改革已經強勢走進我們的校園,如何使教學與生活構建聯系成為教師不得不思考的問題。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說過“生活即教育”,就初中歷史而言,其系統性較強,教材內容具有一定的理論性,學術性,學生在理解運用上有一定難度,但大多數初中歷史教師為針對考試,都采取較為單一的教學方式,這就要求教師做到努力創新教學方法,踐行教學生活化的實踐??梢哉f,實現初中歷史教學生活化已經成為新課程改革的基本走向,是初中歷史教師必然要探索實踐的目標。
一、什么叫歷史教學生活化
歷史本身就是對過去的記錄,源于生活,反映生活,但初中歷史課堂普遍存在枯燥沉悶,單一乏味等現象,為應付考試,教師習慣性填鴨式灌輸知識點,歷史失去了原有的趣味性,使歷史教學偏離了學以致用的初衷。而歷史教學生活化,就是要改變傳統現狀,要求教師更新教學思想,將僵硬的教材內容轉化為貼近學生生活的內容,努力挖掘歷史學科的知識內涵,活用生活資源,運用學生熟悉的生活實例、場景,熟悉的生活化語言,提升學生的分析、探究能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將歷史學科教學生活化,構建起歷史教學與生活的聯系,向生活世界回歸。
二、實現初中歷史教學生活化的方式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構建與生活的聯系,應對學生的生活認知有所了解,才能構建起兩者間恰當的聯系,引起學生的共鳴。初中學生的生活認知趨于成熟,主要來源于自身生活環境的學習,源于平時生活經驗的積累,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恰當運用方法和案例,合理構建歷史教學與生活的聯系。
(一)變思想
作為一名初中歷史教師,要想在教學上有所突破,取得良好教學效果,首先就要從教學思想的改變上著手,這也是實現歷史教學生活化的關鍵所在。那么,教師如何改變傳統的教學思想呢?根據新課程歷史標準,教師應改變以往過于強調接受性學習,機械訓練的教學思想,要變學生為主體,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讓教師從“神圣不可侵犯”的位置走下來,變為學生的引導者,讓學生更加容易以自己的思維、自身的生活認知去思考問題,認識問題,解決問題,主動去發現生活知識,積累課內和課外生活經驗,將現實生活和書本知識有機結合起來。
(二)變教學語言
歷史知識涵蓋范圍廣,在傳統教學中,初中歷史教師為確保知識的嚴謹性,向來注重語言的準確性、科學性,教學語言因而顯得單調刻板,若加上教師本人平淡無奇的音調,學生只會聽得索然無味,昏昏欲睡。歷史學科是一門可以極易利用語言出彩的學科,教師完全可以在保證知識嚴謹性的基礎上將其與生活化語言相結合,使課堂變得活躍起來。教師若能恰如其分得運用生活化語言調節課堂氣氛,將歷史知識巧妙得呈現出來,必定能增強學生對歷史學科的興趣,把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上。例如:在講述《南京條約》的條款時,涉及到“開放五口通商”,廣州、上海、福州、廈門、寧波這“五口”學生通常很難記憶,這時教師可以運用語言的諧音、多音功能使其生活化,將其變為“廣(廣州)廈(sha,廈門)能(寧波)享(上海)福(福州)”,“住進寬廣的大廈能夠享?!保绱司妥兊猛ㄋ滓锥?,接近生活,學生就可以迅速快捷的記住。
(三)變教學內容
實現初中歷史教學生活化,需要教師在課前對教材內容進行合理整合,才能恰當呈現在課堂上,也就是在課堂中要有效結合現實生活,實現教學內容的新型轉變。書本上的歷史在大多數學生看來是“死”的,平淡無奇的,因此,歷史教師可結合學生的生活認知情況,打破教材束縛,根據所講知識點,選取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熟悉的時事熱點、故事、社會新聞等實例,或者與現代生活、科技發展等密切相關具有時代性、新穎性、地方性的資料進行充實、重組和處理教材,將課本上的歷史講活,演活,提出有針對性、發散性思維的問題。
(四)變教學方式
傳統的初中歷史教學方式就是教師將教材重難點平白得反復灌輸講透,學生努力死記硬背,養成了“筆記在手,天下無敵”慣性思維,教學效果可想而知。在課堂中,必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突破傳統教學方式,在有條件的情況下還應適時走出課堂,促使歷史教學走向生活化。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教師可以組織多種形式的教學方式,比如競賽式知識比賽,有關歷史觀點的辯論賽或討論會,組織故事會或講座等;也可以編演歷史劇,觀看歷史題材的影視作品或電視欄目,編輯歷史題材的黑板報;還可走出課堂,參觀歷史博物館、歷史遺址等。通過這些多種多樣的形式,實現教學的開放性,融合教學于生活中,將現實生活與歷史教學相融合。
綜上所述,初中歷史教學生活化是新課程改革的基本走向,是一個漸進性的過程,實現歷史教學生活化需要教師對學生的生活認知有所了解,努力挖掘生活中的歷史資源,合理構建歷史教學與生活的聯系,在變思想的前提上,學會變課堂,變課后作業,只有實現這三變,才能真正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使學生在歷史與現實中體驗深沉的歷史感和鮮活的時代感。
參考文獻:
[1]舒云波.悠遠的歷史,真實的生活——回歸生活的歷史教學[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8,24(6):100-102.
[2]孫海山.淺談歷史教學的創新[J].成才之路,2010,(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