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儒家思想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富含著十分濃厚的人文精神,語文是文化的載體,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將儒家思想融入到其中,有較強的人文教育意義。當前高中語文教學中缺乏愛的教育、人際交往教育、生命教育等,阻礙了學生的綜合發展,為此,文章對儒家思想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策略進行了討論。
關鍵詞:高中語文;儒家思想;滲透;策略
儒學也被稱之為儒家思想,是由孔子創立而成,最初儒家思想指的是司儀,經過長期的發展形成了以“仁”為核心的思想體系,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蘊含著濃厚的人文精神,在現代社會依然有很強的影響力。新課改的不斷深入,高中語文教學實現了素質教育,然而當前的教學體系中缺少人文教育,對學生的綜合發展產生一定阻礙作用,因此,急需將儒家思想滲透到高中語文教學中。
一、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儒家思想的重要性
語文是人類社交的重要工具,具備較強的人文性特質,學生學好語文十分重要。在語文教材中,內容方面具有一定的人文精神,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也蘊含著濃厚的人文精神,而儒家思想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現代社會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同時在語文教學中能夠彰顯出深厚的人文教育意義。隨著教育事業的發展,新課改逐漸深入到教育教學中,對教師和學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于教師來講,需全面創新和改進傳統的教學模式和理念,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對于學生來講,要求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幫助學生養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和優良的道德品質,用積極向上的良好心態面對未來的學習和生活,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注重人文教育,采用恰當的方法為學生營造學習氛圍,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感悟人文精神。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當前對人才的評判指標傾向于道德水準,可見當前對人才的要求已經不再是才能,而是是否具備優良的道德品質,擁有健全的人格,這樣才能滿足現代社會的用人需求。因此,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需融入儒家思想,讓學生學會做人的道理,心中充滿愛,同時擁有一顆羞恥之心,懂得誠實守信的重要性,真正做一名現代社會的合格人才。
二、 儒家思想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策略
(一) 科學劃分儒家思想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融入儒家思想,首先教師必須要對儒家思想有全面細致的了解,將內容進行科學的劃分和整理,并充分結合上課時內容滲透相關的儒家思想,使語文教學更加具有針對性,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學生也能夠對儒家文化有更加深層次的理解。教師可以將儒家思想劃分為以下幾類:第一,關于禮的內容,這方面的儒家文化可以用來開展禮儀教育;第二,關于愛的內容,可以用來開展愛的教育;第三,關于“內圣外王”的內容,此類儒家文化可以有效幫助學生塑造健全的人格,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質,同時也能讓學生有更加堅定的信念,為了理想努力奮斗,在不斷的成長中學會為人處世的道理,更快適應社會生活;第四,關于“天人合一”的內容,這一儒家文化可以增強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教育效果。
(二) 與教材的完美結合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儒家思想,教師必須要將其與語文教材完美的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而不是讓儒家思想獨立的出現在課堂教學中,這樣一來,便能夠使語文課堂教學的內容更加豐富,同時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也不會感覺儒家思想無聊、乏味,教師再應用一些合理的教學方法,必然能夠有效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例如,在教學《歸園田居》(其一)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用孔子的“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可卷而懷之”,孟子的“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在儒家思想當中,這是非常重要的內容之一,主張做人應胸懷天下,努力為社稷獻策獻計,為拯救蒼生做出貢獻。若偉大的志向難以實現,也要做出一份功業之后隱退不斷提升自己。而在《歸園田居》(其一)這首詩當中,作者陶淵明正表達了這種儒家思想,一心想要為國家做貢獻,但是卻發現現實中官場的黑暗面,但是他依舊堅持自己的政治信念,做到了“獨善其身”的儒家典范,懂得人事不成,便回歸自然,保持自身高潔的人格,不斷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通過將儒家思想與教材內容有機結合,能夠讓學生對教學內容有深入的了解,并能夠讓學生懂得儒家思想對人類的深遠影響,有極大的人文教育意義。
(三) 課前、課后學習儒家思想
為更好地將儒家思想滲透到語文教學中,讓學生體會其中的人文精神,教師可以利用5分鐘的課堂時間讓學生學習儒家思想,例如“樂而不淫,哀而不傷”,這句儒家語錄充分體現出了中庸思想,在學生理解之后,當學習《荷塘月色》這篇課文時,學生便能夠更深刻地體會到文章的思想感情,感受到唯美細膩、含蓄的文字中蘊含著國愁和鄉愁情感。同時,在課后時間學生可以多閱讀儒家經典故事或者與儒家思想有關的成語故事,拓寬學生的視野,讓學生將儒家思想長存于心。
(四) 學生自主學習儒家思想
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并分配學習任務,讓學生分工合作完成任務,例如收集儒家主張的語錄、與之相關的成語故事、分類閱讀等,學生在小組中積極討論,并組織表演或講述小故事,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不但能夠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還能夠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讓學生對生活有更深入的感悟。
三、 結束語
中國傳統文化中,儒家思想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其中蘊含了豐厚的人文精神,將其滲透到高中語文教學中,能夠增強人文教育的效果,使傳統文化得已傳承。
參考文獻:
[1]郭淼.儒家文化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J].語文天地:高中版,2016(2):94-95.
[2]祁淑峰.儒家思想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方法探究[J].學周刊,2017(11):186-187.
[3]王雄梅.高中語文教學中儒家傳統思想的滲透[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6,10(23).
[4]馮源.淺談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儒家思想的滲透[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6(18).
作者簡介:
劉寧,河北省張家口市,河北省張家口市第一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