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教學對象為高校英語專業的學生,教學目標為第二外語日語時,采取漢語和英語共同進行教學的行為也屬于廣泛層面上的雙語教育。本文討論了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如何合理地利用英語幫助學習者在日語習得上取得更好的效果。
關鍵詞:高校;二外;日語;英語;雙語
目前尚未發現雙語教育本身會妨礙學生學習某種語言(Yeung,Marsh,&Suliman,2000)。事實上,加拿大的研究發現,雙語教育除了能改善語言學習外,還能提高其他學科的成績(Cummins,1998;Slavin & Cheung,2003)。這足以證明應向所有學生推廣雙語教育。廣義的雙語教育指的是學校中使用兩種語言的教育,狹義的雙語教育指的是學校中使用第二語言或外語傳述學科內容的教育。當教學對象為高校英語專業的學生,教學目標為第二外語日語時,采取漢語和英語共同進行教學的行為也屬于廣泛層面上的雙語教育,或稱之為三語教學的雙語教育。本文討論了在這種教學模式下,高校教師應如何合理地利用英語幫助學生在日語習得上取得更好的效果。
一、 利用英語的習得經驗幫助建立日語的第二信號系統
俄國生理學家巴普洛夫認為,人對語言的掌握是建立人的第二信號系統的過程,所以學習英語或日語實際上也是建立新的第二信號系統的過程。單純通過翻譯來掌握外語,僅僅是使得神經機制復雜化,外語只能作為第一信號系統的刺激物存在,失去了本身的特點,這是我們在進行外語教學活動過程中要盡力避免出現的結果。對于已經具備一定英語思維能力的高校英語專業學生來說,他們已經學會將英語詞匯概念與事物表象之間建立起直接聯系,排除中文的介入,即建立了一定規模的英語第二信號系統。
這樣的語言習得經驗對學習者進行日語學習時是非常有益的。首先,學習者對建立語言的第二信號系統的重要性有了深刻的了解,會更加重視對所學日語知識的宏觀認識,并有意識地建立合理的知識結構,從而達到對日語的整體性、系統性的學習效果。其次,在教授日語中復雜難懂的詞匯及語法時,通過漢語和英語的交互刺激,可以達到動搖漢語與日語之間固化聯系的效果,幫助學生加強建立外語概念與事物表象之間的直接聯系,進而加速建立完善的第二信號系統。再次,基于長時記憶的相關理論,當對日語語言知識的學習轉入長時記憶時,除了漢語對其的映射外,英語的映射也能增加日后從長時記憶中提取相關知識的途徑,從而幫助學習者更加有效地回憶出長時記憶中的語義信息。比如“個人電腦”這個單詞,在日語中以外來語的形式出現,寫作「パーソナル·コンピューター」,字形、字音都較為復雜,如果將其和相應的英文單詞“personal computer”進行對照記憶的話,則很容易從發音推導出片假名的構成,達到迅速掌握詞匯的效果。
二、 有效利用英語的正遷移
語言遷移是指母語的影響進入第二語言的習得,包括語言上的影響,如語音、語匯、語法、語義等方面的影響,對于漢語母語的外語學習者來說一般指漢語語言體系對學習外語的影響。然而,當二外日語教學的對象為高校英語專業的學生時,考慮到他們已經接受了從小學到大學這樣一個歷經十余年之久的英語學習過程,已經形成并具備了相應的英語思維,此時我們可以把英語納入范圍,合理地利用英語語言體系的特點對學生的日語學習過程進行正遷移的引導,有時甚至可以達到漢語的正遷移所不具備的效果。
比如,在幫助學生區分「もうしました」和「しました」這兩個句型時,如果用漢語進行解釋,則兩句話的意思分別是“已經做了”和“做過了”。經過我個人多次課堂教學實踐的結果表明,這樣的講解是不足以或者很難讓學生立刻理解并做到很好的區分上述兩個句型的。然而,當用英語的語法幫助闡述時,我們會發現「もうしました」和「しました」可以被完全替代為“have already done sth”與“did sth”,這就使得學生能夠直觀地區分并掌握這兩個句型,同時可以留下深刻印象,即所謂“強刺激”,有助于對語言學習的記憶。
除了語法上的正遷移以外,英語詞匯對于日語習得的正遷移效果也是非常明顯的,這一點主要體現在外來語方面。比如日語中的外來語「エスカレーター」和「エレベーター」分別指扶手電梯和直升電梯,兩個單詞都是多音節詞且字音、字形、詞義相近,如果單單通過對照漢日詞義進行記憶的話,會很容易混淆兩者。但是如果我們把英文單詞escalator和elevator與兩個日文單詞分別進行對照的話,就會發現不僅詞義更容易區分了,單詞本身也由于受到英文發音的感知而變得更容易記憶了。
三、 合理排除英語的干擾
石田敏子(1984年)的調查研究結果表明,漢字圈的外國人學習漢字時讀音困難占絕對主要的地位,對日語漢字的書寫困難占27%,這屬于母語干擾。正如前文所說,對高校英語專業學生來說,由于具備了一定的英語思維體系,在學習二外日語時,英語在起到正遷移作用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帶來一定干擾。例如,漢語和英語的語序都是“主-謂-賓”結構,日語則是“主-賓-謂”結構。高校英語專業的學生作為漢語母語的外語學習者,不僅本身難以轉換漢語語言思維,更通過對英語的學習強化了“主-謂-賓”的語言構架模式,所以在初學日語時往往因此遇到巨大的阻力。此時,教師應通過選擇好的教學材料,合理分配時間,安排好教學重點和精心設計練習體系等手段來幫助學生排除漢語和英語的干擾,做到對語言知識正確的類推,避免和杜絕負遷移的出現。
參考文獻:
[1]羅伯特·斯萊文.教育心理學(第8版)[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1:115.
[2]王琪.日語教學理論及策略[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7:79,157.
作者簡介:
黃薔薇,江蘇省無錫市,無錫太湖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