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中學的課程中,政治課作為一門重要的科目,它與其他學科不同之處是需要通過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大量語言敘述,才能完成教學任務。但以往政治課存在枯燥、乏味等弊端,因此許多學生對政治課不感興趣,甚至反感。我認為一堂政治課教學要取得成功,其中教師能否緊緊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這是一個關鍵性的因素。我教過幾輪高中政治后深有體會,試著用《經濟生活》做例子,來談談體會:我認為教師可以根據實際巧設導入語,也可以在敘述語中巧用幽默,最重要的是創造時機讓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也可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習興趣。教師的教就象穿針引線,激發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去思考,去創造。
關鍵詞: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根據實際巧設導入語;
在敘述語中巧用幽默;巧用比喻;寓理于故事中;增加課堂的趣味性;生動形象
在中學的課程中,政治課作為一門重要的科目,它與其他學科不同之處是需要通過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大量語言敘述,才能完成教學任務。但以往政治課存在枯燥、乏味等弊端,因此許多學生對政治課不感興趣,甚至反感。我認為一堂政治課教學要取得成功,其中教師能否緊緊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這是一個關鍵性的因素。我教過幾輪高中政治后深有體會,現在用《經濟生活》做例子,來談談體會。
一、 根據實際巧設導入語
一堂課上得好不好,導入語起了非常關鍵的作用,好的導入語既能總結上一節課學過的內容,又能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這節課的教學上。所以我們教師如果能根據不同的場景設計不同的精彩的導入語,這無疑會激發學生極大的求知欲,為這堂課起到錦上添花的效果。
我在上“貨幣的產生和本質”這一節時,恰巧被安排在下午第三節,而且是在體育課之后。那天下午天氣炎熱,剛上完體育課的學生精神很不集中,有的東倒西歪,有的竊竊私語,根據這種情況,我改變了原來的引導語,改為“大家剛上完體育課想不想喝礦泉水?”學生大聲回答:“想!”“想不想吃冰淇淋啊?”學生又伴著笑聲回答:“想!”“那我們要怎樣才能得到礦泉水和冰淇淋呢?”學生回答:“用錢去買!”于是,我又說:“很好,大家都知道錢可以用來買東西,可是有的人就不知道。”接著我講了一個王子從王宮中逃出來,由于不知錢為何物,到處碰壁的故事,引得學生陣陣笑聲。
我認為這樣的導語,不僅能自然地引出課的主題,而且能使學生暫時忘記體育課后的疲憊,在輕松的笑聲中把他們的注意力吸引到課的內容上來,激發了他們學習興趣,促使他們去了解課文內容。
二、 在敘述語中巧用幽默
在政治教學中運用最多的語言就是敘述。枯燥無味的敘述平淡無奇,讓學生味同嚼蠟,讓教學效果大大降低。我認為在敘述語中如果能穿插一些幽默,不僅能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課堂所學,而且能牢牢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跟著你走。
(一) 巧用比喻
比喻的使用能使枯燥的問題生動起來,抽象的問題具體起來,深奧的問題淺顯起來,這種方法更能使學生接受,讓他們在哈哈大笑之余從內心里理解我們所講的道理。例如我在講貨幣的本質時,許多學生不明白為什么貨幣從商品中分離出來,固定充當了一般等價物,而它的本質又是商品。我打了一個比喻“一個人當上皇帝,坐上了龍椅,他是不是就是一條龍呢?”學生在笑聲中回答“不是!”然后,我進一步解釋說,貨幣也像人當上皇帝一樣威力無比,與其他等價物不同,但它本質上仍是一般等價物。這樣學生不僅理解了,而且理解得輕松深刻。
(二) 寓理于故事中更能增加課堂的趣味性。
在闡述課本中的知識點時,教師往往運用平實的語言來講解。這種平實的語言優點是邏輯性強,缺點是比較枯燥,容易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如果能把知識點體現在小故事中,這樣可以渲染課堂氣氛,營造輕松氛圍,使學生在愉悅的心態下接受知識。例如我在講擴大的物物交換的缺點時,講了一個歐洲人乘船的故事:“一個歐洲人到海邊去乘船,他想用一個象牙換得乘一次船。但船長不想要象牙,他想要棉被,于是,這個歐洲人趕緊跑到市場上有棉被的人那里,但這個有棉被的人只要針不要象牙。于是,這個歐洲人又跑到一個有針的人那里,終于用象牙換得針,又用針換得棉被。可是當他拿著棉被到海邊去乘船時,發現船已經開走了。”這個故事把擴大的物物交換的缺點說得生動形象,便于學生理解。
我發現每次在說現在給大家講個故事時,學生的積極性就特別高,一個個瞪圓了眼聽我講故事,聽完后,他們對我要闡述的道理接受得特別快。所以我認為在課堂的敘述中講一兩個故事,可以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達到錦上添花的效果。
三、 創造時機讓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也可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習興趣
現代的中學生有自己獨立的個性,獨特的見解,他們很善于表現自己,很敢于發表與眾不同的觀點。我們要因勢利導,把課堂變成他們暢所欲言的學習空間,讓他們的思想在交匯中碰撞,讓他們的智慧在討論中啟迪,讓他們在同齡人的互相引導下不斷進步,我認為這樣不僅能提高學習效率,而且能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參與度,讓課堂真正變成學生的課堂。
如我在上“如何正確對待貨幣”這一知識點時,由于這一知識點看似簡單,實際上教育性很強。于是我就創設這樣的情境:“如果你在路上撿到20萬人民幣,周圍都沒人看到的情況下,你會怎么辦?”我先讓學生討論,然后讓他們發表自己的見解。結果班上的氣氛非常熱烈,他們踴躍發言,見解五花八門:有的說拿回家,有的說拿一半回家,另一半留著,有的說不理不問,有的說等失主。等他們說完自己的看法后,我講了一個河北退休工人莊大媽路拾20萬人民幣交給失主的事跡。當我說完這一事跡時,學生們靜悄悄的,我知道我對他們進行了一次不小的思想教育。從那以后,我發現學生對我上的課感興趣多了,也認真多了。
學貴有思,教重在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何把握時機,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對于教學的進展十分重要。我相信這樣一句話:“好教師是一條河,清澈而不存渾濁;好教師是一盞燈,閃亮而不藏陰影;好教師是一座碑,無私無悔大智大勇,昭示一條通往崇高的路。”我愿意在教育這條路上不斷探索。
作者簡介:黃曉英,福建省漳州市,漳州市龍文區龍文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