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學階段的美術教學往往是美育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同時也是中學教育體系的一項基礎課程,在中學教育中占有著一定的位置,并擔負著提升學生審美意識及審美能力的重大責任。而對美術課堂進行有效的優化往往是一門微妙的藝術,也是激發學生內在潛力、增強學生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因此,本文主要以中學美術課堂教學藝術新探為探究話題進行了分析與闡述。
關鍵詞:中學美術;課堂教學;藝術新探
一、 前言
美育教育是人才培養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時也是建設精神文明以及物質文明中的重要所在,中學階段的美術課堂作為美育中的關鍵內容,是對中學生實施美育教育的主要途徑。因此,中學教師在開展美術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充分地調動學生的自主性以及參與性,以對學生自身的個性需求加以滿足,從而使學生在這一過程中可以更好地發揮想象、各顯其能,使學生的審美意識與審美能力得以全面的提升,為學生的綜合發展奠定基礎。
二、 當前中學美術課堂教學的現狀
首先,是教師在思想方面缺乏一定的重視。在素質教育大力推進的背景下,一些美術教師由于受到了傳統教育所帶來的影響,對于不屬于中考范圍內的美術教育缺乏一定的重視,一些學校與教師也通常認為美術教育無關緊要、可有可無,從而導致美術教育往往只是流于形式。
其次,是功利意識過強,過于追求教育效果。在中考的壓力下,由于受到功利意識所帶來的影響,一些辦學機構往往對美術中考進行大肆的宣揚,以為一些成績差強人意的學生謀求升學的途徑。而這些美術培訓班也往往忽略了學生是否真正地具有學習美術專業的條件,再加上對文化專業課程的不夠重視,導致存在著較強的功利思想,使原本充滿意義的美術教學失去了原有的意義,變成了中學生的一種負擔和痛苦,也使學生失去了原有的享受與快樂。
最后,是美術教育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脫離。美術并不是中考的必考科目,因此,在教學開展的過程中具有較強的隨意性。所以,一些教師只是將一些基礎內容作為教學內容,導致一些學生雖然對美術學習有著較強的興趣以及發展意向,卻沒有學習與提升的平臺和機會。而一些美術基礎較差的學生,在這一過程中,也很難學習到一些實用的知識。另外,教師所講授的知識也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脫離,導致學生無法將其在生活中得以有效的應用,從而將美術教學放在一個虛設的位置上。
三、 中學美術課堂教學藝術新探
(一) 轉變思想觀念,增強教學的藝術性
在新課改不斷推動的背景下,美術教學所具有的選擇性、時代性、根底性也應得到相應的突顯,從而使學生的發展與學習需求更好地得以滿足。新課改要求,教師在開展教學實踐的過程中一定要對教學內容加以不斷地創新,增強學生個性發展的空間,以使學生有更多自主選擇的機會。因此,針對這一情況中學教師在開展美術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勇于突破以往傳統、呆板的思想觀念,以全面地強化對于課堂教學的探索與嘗試,并有意識地增強與學生間的互動,從而在增強教學藝術性的同時,也為學生建立一個活力滿滿的課堂。
(二) 應用現代技術,增強教學的藝術性
要想有效地增強教學的藝術性,就一定要善于抓住學生自身的興趣點,同時,這也是教師提升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教師在教學的開展中,一定要善于利用學生的興趣點,以充分地調動學生參與美術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并通過現代技術的應用來為學生更好地強化學習氛圍,增強教學效果,從而使教學的藝術性得以全面的提升。
例如,教師可以對美術教室加以適當的布置,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和諧的學習環境。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也可以通過現代技術來輔助教學,通過音樂、視頻、幻燈片等方式,來更好地增強學生的參與興趣,并使得美術教學的藝術性得以全面的提升。
(三) 構建評價機制,增強教學的藝術性
中學教師在開展美術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勇于突破傳統的評價機制,為學生營造一個更加愉悅、生動的學習環境,從而在增強教學藝術性的同時,也能夠對學生的全面發展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在以往的美術教學中,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往往太過于呆板,不能夠將評價所具有的促進與激勵作用充分地發揮出來。因此,教師在實踐過程中應構建一套以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為核心、以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為目的的評價機制,從而在增強教學藝術性的同時,也能夠使最終的教學達到一種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 創建教學情景,增強教學的藝術性
課堂往往是教師與學生共同探討、共同學習的場所。因此,構建一個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不僅能夠增強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也可以使學生的表達愿望得以顯著的提高。所以,中學教師在開展美術教學的過程中,就可以巧妙地通過創建教學情境的方式來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和諧、生動的課堂氛圍,從而使教學的藝術性得以有效的增強。
例如,學生在開展“春天的暢想”一課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為學生準備朱自清的散文《春》的朗讀錄音,以及一些春天的拍攝圖片,并在課程開展中將其呈現給學生,讓學生一邊觀看圖片,一邊聽錄音,從而帶給學生更多的感染力,以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創作靈感。
四、 結論
綜上所述,由于深受傳統教育所帶來的影響,一些教師在開展教學實踐的過程中并沒有將教育改革及素質教育所提出的要求真正地落到實處,也就使美術教學失去了真正的意義。因此,在現階段的時代背景下,中學教師在開展美術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將學生在課堂中的核心位置真正地突顯出來,并要幫助學生更好地開展繪畫,從而在這一過程中將學生的內在潛能充分地激發出來,以使學生自身的創新能力與審美能力得以全面的提升,只有這樣才能夠增強美術教學的創新性與藝術性,以使最終的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參考文獻:
[1] 巢萍.關于中學美術教學方法的常見問題及對策思考[J].美術教育研究,2017(07):138-139.
[2] 顧瑩.傳播中國文化與中國民族民間藝術的紐帶——以中學美術教育為例[J].美術教育研究,2016(13):148-149.
作者簡介:
萬志炎,甘肅省平涼市,甘肅省平涼市莊浪縣水洛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