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夢珠
【摘 要】目的:通關對心腦血管疾病患者進行不同的護理干預方法,并將結果進行對比,驗證健康教育給患者帶來的影響。方法:選取200例在我院進行治療的心腦血管疾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均分為兩組。對照組患者進行傳統的護理干預,研究組患者額外加入健康教育的理念。結果:在額外添加健康建議后,護理的質量提高,且相關疾病知識知曉率也顯著優于對照組患者。結論:在傳統的護理干預之外,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能夠大大提高臨床護理的效果。
【關鍵詞】 健康教育;心腦血管疾病;護理
【中圖分類號】R24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17-123-02
著社會經濟等各方面的發展,生活壓力也隨著增加。然而現今的人們普遍缺乏鍛煉,在某種程度上,便增加了患者患上心腦血管疾病的幾率。所有年齡段的人群均有可能患上心腦血管疾病,而且近年來,該病發病人群呈現出年輕化的態勢。心腦血管疾病對患者的生活工作造成巨大的負面影響,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隨著病程的增加,還會引起一系列的并發癥,時刻威脅著患者的生命安全。在現如今的醫療水平上,已經能夠通過適當的手術、藥物對心腦血管疾病進行控制與治療,但臨床護理在患者的治療過程中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1-2]。本次研究將對心腦血管疾病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并驗證其在臨床護理上的應用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這一期間段在我院就診、治療的200例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將200例患者隨機分配為兩組,每組100例。其中研究組中男女比例為54:46,年齡在53~84歲,平均(67.72±2.84)歲;對照組患者中男女比例為52:48,年齡在51~83歲,平均(67.25±2.54)歲。兩組患者均符合對心腦血管疾病的病情描述,排除患有其他肝腎代謝等嚴重疾病以及需要隨時進行緊急救治的患者。患者對治療過程中所運用的藥品具有較好的耐受性,不發生過敏反應。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進行傳統的用藥治療,對患者的心率、血液中的氧含量等參數進行監測。根據患者的病情改變,對患者使用的藥物的種類與用量進行相應的調整。
研究組在對照組治療、護理的基礎上進行全方位的衛生知識宣教。在患者入院時,指導患者辦理住院手續,讓患者盡快適應醫院這一陌生的環境。根據患者的真實情況對患者的自理能力進行準確評估,為后續的護理、康復方案的制定采集資料。對患者進行細致的觀察,若患者出現較大的情緒波動時,及時疏導患者的不良情緒,引導患者將注意力轉移。開導患者的疑慮與抗拒。在治療過程中,應當讓患者保持較好的心理狀態。在治療過程中,抓住恰當的時機將對應的心腦血管疾病的相關衛生知識以一種容易被患者理解的方式傳輸給患者。讓患者對心腦血管疾病有較好的了解,因地制宜地普及相關的知識,提高患者的配合程度[3-4]。
督促患者臥床靜休,避免較為劇烈的運動,為患者提供一個安靜的環境。協助患者進行體位上的擺放以及調整,并輔助患者的家屬對患者的身體進行清潔工作。在患者的病情穩定后,為患者制定具有針對性的鍛煉康復方案。指導患者進行恰當的有氧運動,運動量應當逐漸增加。此外,為患者制定營養均衡的康復餐,為患者的康復打好基礎。此外,還應當叮囑患者不能因為病情未出現好轉而擅自停藥或者是加大用藥量,避免出現不良的藥物反應[5]。
1.3 觀察指標 觀察患者的治療效果,并且統計患者對護理的滿意程度與對應心腦血管疾病知識的知曉程度。此外,對患者發生并發癥的情況進行客觀的記錄與分析。
1.4 統計學處理 選用統計學軟件SPSS19.0對本研究數據進行處理,P<0.05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兩組患者的最終治療效果差異不大。但是在護理滿意程度上,研究組患者的滿意程度平均為(94.72±2.62)分。對照組患者平均為(81.52±2.42)分。研究組患者的滿意程度(97%)顯著高于對照組(89%)。
研究組患者的家屬及患者本人對所患疾病的知曉程度為(83.73±2.69)分,而研究組患者為(52.64±2.94)分,研究組患者的知曉程度遠遠高于對照組。而研究組患者中心律失常2例,對照組患者發生并發癥4起,其中胸部疼痛2例,腸胃道不適1例,心律失常1例。
3 討論
健康教育在臨床護理上具有很高的應用價值,而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更需要相應的健康教育。在國際上,健康教育已經取得較好的發展,并收獲了來自醫護人員與患者的廣泛好評。但我國的健康教育在對于心腦血管疾病患者的護理上尚未得到重視與推廣。在以往的臨床治療中,常常發生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對疾病的了解不夠深入,導致患者的預防保健知識缺乏,最終引起病情的加重與復發,給患者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與精神負擔。因此,醫護人員應當對心腦血管疾病患者進行健康教育。
通過對前來我院治療的心腦血管疾病患者進行不同的護理干預手段發現,在傳統的護理干預上加入健康教育,能夠增加患者及家屬對患者所患疾病知識的了解,為患者的治療與康復提供了良好的基礎。讓患者與家屬更了解心腦血管疾病的知識,能夠提高患者治療的積極性,還能夠提高患者的配合程度,讓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主動的約束自己的作息與飲食,培養出健康的生活方式。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的手段能夠使護理得到更多患者的肯定,使患者擁有更多的知識,還能夠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因此,在醫療資源短缺的今天,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能夠為醫療資源的優化配置提供一個可行的方案,還可以提高臨床護理的應用效果,值得在各級醫院中推廣。
參考文獻
[1] 孫國濤,李靖,邱鳳霞.國內健康教育領域研究現狀、熱點與前沿知識圖譜分析[J].現代預防醫學,2018,45(08):1436-1440+1461.
[2] 閔英,趙妍,孫寧,彭巖松,邵丹.人性化管理在改善心血管內科護理人員工作倦怠中的效果分析[J].中國研究型醫院,2018,5(01):33-36.
[3] 蘇楊,馬莉.心血管內科護理管理中風險因素分析及安全防范對策[J].中國衛生產業,2018,15(02):37-38.
[4] 陳鳳. 健康教育在老年人心血管內科護理中的應用[J]. 中國實用醫藥, 2016, 11(4):255-256.
[5] 孫瑩. 分析健康教育在老年人心血管內科護理中的應用[J]. 臨床研究, 2017, 25(3):175-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