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 穆潔
摘要 本文采用統計分析的方法分析了鄂托克旗烏蘭鎮內行道樹的種類數量、分布及應用情況,指出了烏蘭鎮行道樹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加強行道樹價值的建議,以期為進一步加強國家級園林縣城——鄂托克旗的園林綠化工作提供指導。
關鍵詞 行道樹;現狀;問題;建議;內蒙古鄂托克;烏蘭鎮
中圖分類號 S68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20-0155-02
Abstract In this paper,the number,distribution and application of street trees in Wulan Town of Otog Banner were analyzed by statistical analysis methods,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street trees in Wulan Town were pointed out,proposals for strengthening the value of street trees were put forward,in order to provide guidance to further strengthen the landscaping of the Otog Banner known as the national garden county.
Key words street tree;status quo;problem;suggestion;Otog Inner Mongolia;Wulan Town
綠色是21世紀城市的生命和文明的標志[1-3]。城市道路景觀是城市景觀的核心[4-5]。隨著城市的發展,人類對生存環境的要求越來越高,對道路服務水平的要求也不斷提高[6-8]。城市道路綠化是城市園林綠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城市道路以線的形式分布于城市,聯系著城市中分散的“點”和“面”(園林綠地),以此組成完整的城市園林綠地系統[9-10]。城市行道樹作為城市園林綠化的骨干樹種,在創造優美城市環境和改善城市生態環境中發揮了重要作用[11-13]。
1 鄂托克旗烏蘭鎮自然環境
鄂托克旗烏蘭鎮地處鄂爾多斯市西部,地理坐標為東經107°33′15″~108°34′36″、北緯38°37′47″~39°28′12″[14]。該鎮屬中溫帶溫暖型干旱、半干旱大陸性氣候區,日照豐富,四季分明,無霜期短,降水少,蒸發量大。年日照時數3 000 h左右,年均溫6.4 ℃左右,年降水量為250 mm左右,年蒸發量3 000 mm左右,降水主要集中在7—9月,無霜期約122 d。
2 調查內容與方法
烏蘭鎮是鄂爾多斯市鄂托克旗旗府所在地,是鄂托克旗的政治、文化中心。現對其建成區內12條主干道路(六橫六縱)進行調查,分析烏蘭鎮道路綠化狀況。調查方法采用實地調查、查閱文獻資料等方法。
3 結果與分析
3.1 烏蘭鎮各種行道樹種類、數量及分布情況
從表1可以看出,本次調查的11條主干道共種植行道樹11 444株,共6科8種。烏蘭鎮現有行道樹種類較少,有些很少使用的樹種也還存在,如檜柏、油松,主要為老城區原有行道樹。
3.2 烏蘭鎮各種行道樹應用情況
從表2可以看出,烏蘭鎮常用樹種為國槐,出現頻度為90.9%,總株數為8 484株,出現在10條道路的行道樹中。梓樹為引進樹種,僅在1條道路中的部分路段使用。油松、檜柏、旱柳為老城區中遺留行道樹。垂柳僅1條街道使用。
4 烏蘭鎮行道樹存在的問題
4.1 鄉土樹種應用比較少
白榆為榆科榆屬落葉喬木,是鄂爾多斯地區的優良鄉土樹種,耐旱、耐寒、耐瘠薄,不擇土壤,適應性很強,其生長快,壽命長,能耐干冷氣候及中度鹽堿,全市現存古樹中,榆樹占的比例較大。2015年白榆被確定為鄂爾多斯市市樹。但從調查結果來看,白榆的使用率較低,沒有突出自己城市的特色。
4.2 部分路段行道樹樹種比較雜亂
在調查中發現,烏蘭鎮行道樹樹種比較雜亂。例如西鄂爾多斯路路段上有國槐、檜柏;平安路路段有國槐、油松、白榆。這給相關人員的管理工作帶來了一些不便,同時當路人行走其中時,不僅感覺不到樹種的豐富,而且會有雜亂的感覺。
4.3 部分道路行道樹管理欠缺
部分道路的行道樹枝繁葉茂,可以很好地起到遮陽作用,但沒有得到很好的管理與養護,遮擋了夜間路燈的光線,造成路面光線亮度不夠,給夜間出行帶來了安全隱患。部分道路的行道樹因為土質問題導致肥力缺乏,造成樹勢衰弱。
5 建議
一是由于烏蘭鎮鄉土樹種應用較少,樹種相對單一,導致地方特色不夠明顯,缺乏色彩與季相變化。因此,要加強行道樹種的引種馴化研究和優良鄉土樹種利用,使道路綠化逐漸多樣化、彩色化、層次化,從而達到提高城市品味、與國家園林縣城相匹配的效果。二是常綠樹種和速生樹種應用過程中要合理配置,避免造成不必要的隱患。三是加強行道樹后期的種植和養護水平。
6 參考文獻
[1] 徐潔,宋本云,薛寧.城市道路綠化設計多樣性思考:以湖北省鄂州市梧桐湖新區為例[J].花木盆景(花卉園藝),2016(9):40-42.
[2] 龍曉兵.縣城景觀道路設計淺談[J].現代園藝,2013(16):80.
[3] 謝懷建.論城市道路景觀建設中的文化自覺[J].同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23(2):40-48.
[4] 宋冰潔,周忠學.西安都市圈道路網絡化對景觀格局的影響[J].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2017,47(5):1521-1532.
[5] 于渙楠,朱靜.關于城市道路景觀設計的論述研究[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6(34):213.
[6] 孫志勇,季孔庶,劉睦圓.天津市行道樹應用現狀及發展對策[J].林業科技開發,2011,25(2):16-19.
[7] 金鑫民.淺談道路養護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黑龍江交通科技,2011,34(1):120.
[8] 傅孟軍.綠色生態城市行道樹選擇研究[J].科技創新導報,2010(20):142.
[9] 朱建寧.以自然和諧為美的現代城市景觀[J].中國園林,2009,25(11):84-88.
[10] 高翠琳,王明浩.淺議生態城市建設的4個環節[J].城市環境與城市生態,2009,22(5):11-13.
[11] 李楊帆,朱曉東,黃賢金.生態城市系統的概念模型與等級結構研究[J].城市發展研究,2005(4):37-40.
[12] 李冬梅,郭建光,趙愛華.關中地區城市行道樹存在問題及對策[J].陜西林業科技,2004(3):53-56.
[13] 包志毅,陳波.城市綠地系統建設與城市減災防災[J].自然災害學報,2004(2):155-160.
[14] 張裕鳳,布仁.內蒙古鄂托克旗土地利用現狀分析研究[J].干旱區資源與環境,1999(增刊1):5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