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基勝
高中歷史核心素養“家國情懷”的考、學、教
◎郭基勝
近年來,高中歷史核心素養中“家國情懷”在高考中的份量越來越重,新高考指引著學生的學習方法、學習態度的轉變,同時也促使教師教學上亦須有側重。
2017年高考語文青海滿分作文,標題是人要有家國情懷,引得一片贊嘆,可見家國情懷不僅是歷史學科的重點,而且其他學科也很重視。況且,高中歷史教學的五大核心素養“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家國情懷”中,“家國情懷”是歸宿、是靈魂。這決定了高中歷史的學法和教法上都應著重解決。
首先,要厘清“家國情懷”的歷史概念。
“有家才有國,化家而成國”,因此,“家國一體”就是“家國情懷”的反映。從夏啟的“家天下”到西周的“天下共主”再到秦至清2100多年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的確立,這種制度有“公天下”的一面更有“家天下”的實質; “家國情懷”是歷史和社會發展的必然。核心是家庭幸福、國強民富,個人對家庭和國家的高度自豪感和責任感。
其次,要明確家國情懷的核心素養目標是:形成對祖國的認同感;形成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感;認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再次,在高考試題中是如何考查家國情懷的呢?有哪些基本類型?命題者意圖又是什么?如何從“家國情懷”出發,精確答題呢?下面我以2017年高考歷史全國卷Ⅰ、卷Ⅱ為例進行解析。
類型1.以傳統文化作為切入點,融入試題當中,考查家國情懷。
【全國卷Ⅰ24】答案:A.推動了文化的交流與文化認同。考點:必修一·分封制。這題除了直接考查分封制的作用以外,還融入了家國情懷。周天子把人口和土地進行分封,形成“天下共主”的局面,各諸侯“眾星捧月”的格局,有利于形成文化的交流與心理的認同,從而考查了“天下一家”的情懷。現在部分高中生,從傳統的青春期叛逆發展到忽視家庭的愛,淡化了對集體、對國家的愛,從一道試題出發,試著影響考生的家庭觀、國家觀,命題者真是用心良苦。
類型2.以民族危機、民族精神作為切入點,融入試題當中,考查家國情懷。

【全國卷Ⅰ30】答案:B.適應了民族戰爭新形勢的需要。考點:必修一·抗日戰爭。華北事變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社會的主要矛盾,愛國情懷與民族危亡相結合。讓學生了解那個年代的青年為了民族利益隨時準備犧牲生命,從而認識到中華民族一直在抗爭,從而激發考生愛國的價值觀,因為這源于每人心中對于母體的愛,源于對自己民族深沉的愛。
類型3. 從考查考生的中西對比、古今貫通的能力來接納家國情懷。
【全國卷Ⅰ32】答案:B.人文思想根植于傳統文化。考點:必修一·古代希臘、羅馬·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古代還是近現代,人文精神的除了根本的人性之外,就應該是家庭性、宗族性。不管是普羅塔戈拉,還是蘇格拉底,都認為城邦的利益高于一切;不管是孔孟荀,還是朱陸王,都認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士者的共同追求。家國情懷是有識之士的必然選擇,且踐行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愛國、敬業、誠信、友善”。
類型4.通過大分值的綜合材料題,升華家國情懷。
【全國卷Ⅰ41】這題的分值達25分。考點:必修一·國民大革命;選修二·近代西方民主思想與實踐·法國大革命。本題的設置特點是通過法國大革命對近代民族主義形成的促進作用以及20世紀20年代中國國民黨的改組,舊三民主義中的民族主義發展為反對帝國主義、國內各民族一律平等。利用民族主義內涵的演變,同時結合中西對比,通過高分值試題加深了考生對家國情懷的重視程度。同時也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需要,當然希望不是命題者的一廂情愿。
【全國卷Ⅱ45】考點:選修一·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分值15分。除了上題外,本題的分值排第二。本題的設置特點是以社會熱點切入,城市管理是古今各屆政府的一大難題,也是市民關心的焦點問題。對于青年學生來講,走出校園、步入社會是不可避免的,為城市管理獻計獻策,是體驗式學習的表現,通過考試還能提升考生的情感體驗、感悟家國情懷,增強社會責任感。從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富強 民主 文明 和諧”,也是命題者考慮得較深遠的用意吧。
綜上所述,2017年高考全國卷Ⅰ直接或間接考查家國情懷的分值占近50%,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應該有的放矢。西周社會制度除了分封制外,宗法制和禮樂制從家庭和諧,鄰里團結,尊老養老,社區幫扶以及民族團結,共同發展層面都有積極意義;近現代中國軍民維護國家主權的一系列斗爭展示了中國人前仆后繼必勝決心;從太平天國運動,辛亥革命到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仁人志士踐行救國救民的真理;“一國兩制”強調國家統一,反對分裂國家;董仲舒新儒學和宋明理學都側重主動適應社會,經世致用;西學東漸過程中西學地位的上升、中學地位的下降共同說明了近代中國社會變革劇烈,處于轉型。從三民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再到中共十九大提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無不反映了近代中國人救國、建國、富國、強國的決心;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開幕式上強調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習近平總書記說,中國夢是我們的,更是你們青年一代的!這尤能激發愛國之心。
總之,對于教學中處于客體的教師來說,更新教學理念和方法,讓學生主動去構建知識體系,喚醒其主體意識,穩固其主體地位。教師在引領學生學史、評史、悟史中,強調關注社會生活熱點,滲透中華傳統文化教育,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三年的高中生涯,隨著心智的成熟,一次次的學習體驗,學生必定從內心深處油然而生愛國愛家的綿綿情愫。
江西省信豐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