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艷
摘 要:語言是知識學習的基礎模塊,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注重學生的語言積累的一個常見常新的話題,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綜合多種資源開展有意義的學習指導,促進學生的知識積累和能力提升。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語言積累;策略
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并運用的綜合性實踐課程,學習語文不僅僅是為了認識更多的字,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小學生駕馭語言文字的能力,提升小學生的語文素養。語言能夠廣泛流傳,除了語言本身具有傳遞信息的價值外,語言還具有情感熏陶、德育滲透等多重育人作用。
一、品讀課文感受文字魅力,提升語言表達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的多重對話,是思想碰撞和心靈交流的動態過程?!边@意味著,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我們應把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指向學生的全面發展、多重對話、思想交流的動態過程。小學階段選取的課文從用詞、韻律到意境可以說都是上品,在教學過程中有計劃地引導學生進行誦讀,不僅有利于讓學生從字面上加強對于文字的理解,更能讓他們深刻體會篇章的深遠意境,進而激發他們學習的熱情。
贊美母親,我們可以想到的詞語非常多:含辛茹苦、任勞任怨、堅強、勤勞、樸實、慈祥、溫柔、慈愛,似乎世間美好的詞匯用在母親身上都是合適的。課文《慈母情深》從頭至尾沒有一個直接表揚母親的詞語,讀完卻能讓我們感動不已。而且課文本身的畫面感非常強:“我穿過一排排縫紉機,走到那個角落,看見一個極其瘦弱的脊背彎曲著,頭和縫紉機挨得很近?!蓖ㄟ^作者的描述我們仿佛看見了那個瘦小的母親在嘈雜的縫紉機廠身心俱疲,但是為了生計不得不操勞的樣子?!按藭r無聲勝有聲”這就是語言的魅力,透過文字讓讀者獲得心靈的震撼。一段文字,蘊含著一種心情、一個故事、一段往事,讓人回味無窮。
二、立足文本加強讀寫訓練,豐富語言表達
課本能夠提供給學生的素材是有限的,課本只是一個例子,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以文本為基礎,開展多樣化的讀寫訓練,通過仿寫、續寫、改編等多個途徑在原文基礎上加以創新,提升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能力,豐富學生的語言表達方式。
課文《桂林山水》有段描寫非常精彩:“桂林的山真奇啊,……奇峰羅列,形態萬千;桂林的山真秀啊,……色彩明麗,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險啊,……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倒下來?!奔茸プ×司吧奶攸c,又大量使用了比喻、排比等表現手法,讀來朗朗上口,堪稱文字組合典范。對于這段的仿寫訓練歷來都是教學的一大亮點,學生們的表現也非常精彩?!斑@‘嘩嘩的水聲真奇啊,像千萬匹駿馬在草原上飛奔;這‘嘩嘩的水聲真響啊,像千萬頭雄獅在怒吼;這‘嘩嘩的水聲真脆啊,像千萬面戰鼓的大合奏?!薄拔铱匆娺^美麗的迎春花,觀賞過火紅的香山紅葉,卻從沒看見過玫瑰這樣的花。玫瑰的花真紅啊,紅得好像戰士的鮮血;玫瑰的花真美啊,美得讓人陶醉;玫瑰的花真香啊,香得招引來了幾只蜜蜂;我靜靜地看著,看著那仙女般的,嬌嫩的玫瑰,讓正在觀賞的我陶醉在那里?!?/p>
三、言傳身教,教師要注意自身語言的示范性
小學生具有非常強的模仿能力,因此他們非常容易受到教師的影響,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從自身做起嚴謹治學。首先,語文教師的發音一定要準確。漢字多變,同音異形、一字多音、一詞多義,不同語境不同語義等現象在漢語中是普遍存在的,教學中必須要做到音、形、義的準確一致。其次,向學生展示你的文學功底。這不是一種簡單的炫耀,而是恰到好處的引導和啟發。春天可以一起賞花姹紫嫣紅,夏天可以共同聽雨驚雷陣陣;秋水共長天一色的季節里一起捕捉晚霞,恰似柳絮因風起的漫天雪地里也可以一起描繪一下雪花的風采。第三,教師要不斷地學習。學習更好的教育方式以完成教學的要求。
在教學的過程中講究一個策略“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這就要求教師要引導學生,但決不牽著學生的鼻子走。小學語文教學以教會學生認字識詞為基礎目標,因此在教學拼讀、發音、意義和應用等知識時,老師常常不厭其煩,反復督導,下次課再占用課堂時間組織聽寫、默寫、填空等各類測試,這樣的結果是孩子們雖然記住了,但是記得好辛苦?!皢l學生積極思維,撥動學生的心弦”才是我們正確的教學方式,教師一句啟示性的話,就能使學生頓開茅塞,我們又何必要絮絮叨叨。記得學習“遼闊”時,學生們問了我一個問題:“遼闊和廣闊有什么區別???”我用三句話回答了他們:“我們的祖國擁有遼闊的疆域和豐富的自然資源?!薄白咴趯掗煹牡缆飞?,我的心情格外舒暢?!薄膀屲噥淼浇纪?,廣闊的天空下,是一望無際的碧綠的荷塘?!甭犕赀@三個句子,學生們茅塞頓開,他也用一句話回答了我:視力所不及的范圍內我們可以用“遼闊”,尺子可測的范圍我們盡量用“寬闊”,中間范圍可以用“廣闊”,聽完學生的回答,我為他的理解力拍案叫絕。
語文課堂是短暫的,但是課堂的容量是無限的,在有限的教學時段里通過品讀課文,讓小學生感受文字的魅力,接受身心的洗禮;對現有的文本展開多樣化的讀寫訓練,給學生的思維插上五彩的翅膀;通過教師自身語言的示范、引導和啟迪,層層推進小學生的語言積累。語文學科是基礎工具學科,它的任務是學習語言,發展思維,陶冶思想情操,培養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這是語文學科的使命,更是語文教師的光榮任務。
參考文獻:
[1]楊洋.淺析如何營造良好的小學語文課堂氛圍[J].現代交際,2016(15).
[2]崔恩密.淺談如何創造有生命力的語文課堂[J].課程教育研究,2017(10).
[3]黃梅.影視資源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運用[J].教育觀察(下半月),2017(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