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苗
【摘要】評價是英語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教學與評價是相互依賴的關系,其根本目的是促進學生的發展,“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新的教育評價,強調評價主體的互動和參與,促進學生成長。參與評價的評價者不僅是教師,還包括學生;不僅要自評,還要有他評和合作評價。評價的目的不是區別優生和差生,而是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評價過程中反思自己的學習行為,以便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更大限度的發展。
【關鍵詞】新課標 多元評價 激發興趣 多樣化
英語學科素質教育主要通過聽說讀寫這幾個方面進行語言實踐活動,應用英語了解世界,認識世界,培養應用語言做事情的能力。因此英語教學中聽說讀寫既是教學目的,又是教學手段。如何進行聽說讀寫各項技能評價,既能關注結果,又關注過程呢?
一、評價主體的多元化
以往的評價主體主要是指學校教師,學生是被評價者,是評價的客體。由于學生在評價中處于被動地位,導致了不少問題的產生:評價給學生的心里造成了一定的壓力,使他們對評價產生一種畏懼、甚至逃避的心理,從而影響了學生心理的正常發展;由于在評價中缺乏被評價者的坦誠參與,教師往往不能準確地發現問題,從而使評價的調節、激勵、改進功能得不到很好地發揮。因此,我們的評價要轉變教師的教學理念,內化教師的教學行為,讓課堂教學充滿魅力,煥發生命的活力,讓課堂成為師生共同的樂園,在此樂園中學生才能成長為真正的人。
1.反思式的學生自評。反思過程是學生自我認識的過程,它能促進學習的深化,培養學生自我評價的能力。在課堂的口語交際學習,如每日英語,自由問答,值日生匯報,游戲等系列活動中,感受他人對自己的評價后,進行自我反思,總結成功經驗,反思不足之處,從而及時調整自己的行為。對那些弱勢群體要特別留意,每節課的聽力訓練時,我都會予以特別“照顧”,讓他們獨立做出反應,對這部分學生有所觸動,使他們迎頭趕上。
2.活動式的學生互評。新課程倡導新的學習方式,以自主,合作,探究為主,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的評價,也應以學生互評或小組集體評價為核心。讓學生學會合作,學會交流,學生學習。在對話練習,情景會話,小品排演,小組競賽,調查交流等各類活動中,我常常會“放權”給學生,讓他們自由發揮,大膽評判。實踐中,發現大家很在乎同伴間的評價,也能十分客觀的評價他人,著實讓人放心。在此過程中,學生學會了取長補短,同時培養了競爭意識和團隊精神,有助于他們良好個性的形成。
3.綜合性的教師個評。教師對學生的形成性評價往往伴隨著學生整個的學生過程。在學生自評、互評的基礎上,教師及時進行有針對性的評價也是有必要的。如每單元,每兩周或每月,每學期之后,進行一些綜合性的評價,評選“每周之星”“每月一星”“學習標兵”“學習有進步者”“小書畫家”“小歌手”“小小演說家”等,并在班級、年級公示結果,不僅對受表彰者是份榮耀,對其他同學也是個鞭策。
4.鼓勵性的家長評價。家長評價著重對學生家庭表現的評價。在評價過程中,家長的參與十分重要,因為家長和教師一樣,關注著學生的言行,關注學生的成長。在日常教學中可采用問卷調查,家校聯系卡、訪談、電話等方式及時與家長聯系溝通,從而有效利用好這一資源。家長評價中的意見或贈言應以鼓勵、肯定的語言為主,對不足以希望的形式提出,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保護他們的自尊心。
二、評價形式多樣化
(一)教師觀察,激勵性口頭評價
觀察是評價學生行為的方式之一。教師可以觀察學生日常學習的諸多方面。比如,觀察學生課堂上的反應,在小組活動中如何與其他同學交流與合作,如何有效地展開自己對所學內容的理解。通過觀察,教師可了解學生學會了什么,學生喜歡哪些活動和材料等,可以采用記錄表的形式。如下表:
(二)趣味性書面評價
學生每次學完新課后,都有一定量的書面作業,如活動手冊、抄寫本。因此,書面評價也是小學英語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部分。學生作業的評價與批改也可以成為營造輕松氣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創新意識的重要途徑。其中,簡筆畫就是一個一舉多得的妙招,如Marvelous!Your work is well done;Keep on and on;Your handwriting is /isnt so nice;Try to find your mistake;I find youve made a lot of progress;Try to do better next time!
簡筆畫寥寥數筆,增添了批語的活潑程度,更貼近學生,縮短了師生之間的距離。學生覺得翻開作業本看老師的批閱,就像是在接受老師的一個神秘禮物,不知道今天又能得到什么樣有趣的批語。從實踐來看,這種方法相當有效。
(三)英語活動課的開展
在英語活動課中,學生應該始終處在動態之中,居于教學主體地位。每個學生都有較大的自主權,學生要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應該參與活動的設計、策劃,參與活動的準備,在活動中發揮每個學生的聰明才智,學生還應積極參與活動的總結。每堂英語活動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特點,讓學生自己“活”,自己“動”,是學生在統一組織的活動中培養自主意識,發揮主體作用,真正成為活動的主人。
(四)建檔評價
結合我的教學實際,根據課堂觀察以及對學生作業狀況的分析,我發現英語學習中的一個最大的問題是很多學生課堂參與少,課前預習與課后復習不積極,主要原因可能是對英語學習缺乏足夠的興趣,因而也就沒有了主動性。其中最突出的表現是詞匯的記憶與運用,普遍存在學了就忘的現象。因此,我想運用成長袋的方法來加強詞匯的積累與運用,促使每個學生都積極加入到英語學習中,讓每個孩子都覺得自己在英語學習中“我能行”,所以我嘗試以“成長記錄袋”為載體,真實地反映孩子們成長過程中的成功與挫折,讓孩子們明顯地看到成長的軌跡。
檔案袋評價也可稱之為“學習檔案評價”或學生成長記錄袋評價。檔案袋用于收集學生作業,通常為學生的較好作業,并且對他們所學到的東西和學習的方法加以反思。同時學習檔案也為老師,家長提供了學生進步的記錄。檔案收藏學生具有代表性的學習成果(作業、作品);收集平時測驗后來自教師、同學或自己的評語;記錄學生的學習行為、自我反思和小結;記錄家長提供的信息等。可設計學生表現評價表。例如:
說明:一級成就用“★”表示各項任務在個人自評、小組公平、教師總評的基礎上表現突出、主動。二級成就用“●”表示各項任務表現中需老師或同學督促或幫助才能成功的,在班級激勵角中加分,為自己評比各項優秀隊員積累資本。三級成就用“〇”表示在各項活動中表現一般,期待提高和改進,鼓勵學生繼續努力并且不斷改進,期待提高!
總之,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評價不再僅僅是甄別和選拔學生,而是促進學生的發展,使他們的潛能、個性與創造性得到充分地發展,使每一個學生都具有自信心和持續發展的能力。課程評價是保證英語課程標準實施的重要措施,科學的評價體系是實現課程目標的重要保障。讓評價的功能從單一走向多樣,將會更好地推動新課程的實施。
參考文獻:
[1][美]Linda Campbell,Bruce Campbell,Dee Dickinson.多元智能教與學的策略.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1.
[2]孫立仁.教學設計——實踐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理論與方法電子工業出版社,2004.
[3]李興業.非智力因素與創造力的培養.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