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飛+劉洋
【摘要】在高中地理教學中,讓學生根據課程的內容和任務課前自主預習,為實現高效課堂做好充分的準備;課中開展自主學習,構建扎實有效課堂;課后拓展延伸,強化課堂教學效果。激發出學生自主參與的熱情,從課前、課中和課后三個方面同時強化學生的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才能真正構建出有效的地理課堂。
【關鍵詞】高效 地理課堂 自主預習 自主學習
一、高中地理課前讓學生自主預習,為實現高效課堂做好充分的準備
課前自主學習時學生根據教師的提示或者自己的學習要求,預先設定將要學習的目標內容,制定學習計劃,作好具體的學習準備等。我一般要求學生撰寫“預習提綱”,將重要的定義或概念畫出來并重點進行解讀和記憶,如果暫時不能理解就作為問題留下來,以備上課時有針對的聽取老師的講解。這樣,課前預習之后,學生就會帶著問題、帶著自信和目標走進課堂,接下來的學習必然是輕松和高效的。培養學生課前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一是培養學生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形成自主學習的意識。二是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不同的指導,提出不同的要求。對自學能力較強的,自學內容可以單元形式進行,給他們較大的空間,讓學生嘗試自己對自學內容進行合理的安排,培養這部分優秀學生成為課堂的小老師;對自學能力差一點的,注意降低要求,循序漸進,并盡量安排他們與自學能力強的同學結成合作小組,共同學習。
二、高中地理教學中讓學生自主學習,構建扎實有效的課堂
1.高中地理教學中創設民主和諧的學習情境,設計激勵的評價機制,激發學生自主學習動力。教師應發揚教學民主,在分析問題、討論問題中積極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提看法,使學生在合作學習中有“解放感”“輕松感”。這樣才能有利于學生在課堂上形成大膽提出問題,暢所欲言,集思廣益,逐步形成寬松民主的課堂氣氛,為學生之間、師生之間成功合作學習,創設良好的教學環境。這就要求在課堂上教師必須給予學生充分的動腦、動手、動口的時間和空間,并鼓勵學生勤思、多問,才能使課堂氣氛變得和諧、活躍,使學生能夠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和思維方法,充分體現自主性和合作性。在指導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我主要采用了隨機測評和等級記分法。隨機測評主要用課堂討論和課堂練習中,目的是能隨機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高中地理教學中通過小組合作或游戲,激發學生自覺學習的積極性。課堂實踐證明,在完成共同的學習任務時,讓學生展開知識的、體驗的、解決問題心得的多向交流,有利于形成積極的課堂氛圍,有利于各類信息的溝通,有利于學生間的互助、互學、相互啟發,有利于學生地理思維的發展。但是,合作學習如果開設不得法,也可能使一部分自學能力不強的學生形成依賴性,甚至彼此互相影響,非但無益,反而有害。因此合作學習必須合理搭配,科學安排。學生“動”了起來,沒有“旁觀者”“怠情生”,在教師的引導啟發下,合作分析、討論。課本中有許多知識是在“想一想”“議一議”“做一做”中讓學生自己動腦、動口、動手完成的。為了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我們可以在課堂上開展一些有趣的地理游戲。力求引導學生能在這些有趣的地理活動中逐步理解并掌握知識的形成過程,提高了自主學習的趣味和效率。
3.地理教學中要精心設計問題,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精神。課堂問題設計的質量如何,會直接影響到對學生自主探索精神的培養。設置“階梯式”習題。根據教材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循序漸進,對不同程度的學生設置不同的臺階,選編的練習題力求少而精,練在點子上,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使每個學生在各自的階梯上獲得成功。最后,老師引導學生討論總結發現的規律。地理教學不能讓學生單一地接受課本中的某一地理結論,通過上面的題目變形,為學生解決問題提供一定的階梯,使學生積極參與推導出結論的思維過程。為了讓學生在學習中有廣闊的思維空間,我們把常規的封閉題改為開放探索題,打破固定模式,讓學生無法機械模仿,要求學生能多角度靈活思考問題,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和創新能力。
三、高中地理課后用卡片拓展延伸知識,強化課堂教學效果
對課堂上學生所學的地理知識,如教材上的定義、公式、定理、法則等,我通常要求學生制作“分類知識卡片”;或者把課內外重要的練習題、典型習題或易錯題,制作“地理題庫卡片”。其正面是地理問題,背面是基本思路、主要技巧、解題過程和答案,或者在背面寫上解答這個地理問題的出錯原因等。這些卡片,學生制作起來并不費勁,但經過他們平時點點滴滴的積累,逐漸形成一個地理知識的寶庫。這個寶庫,既可以用來復習知識,還可以用來進行自我測試。如果學生發現自己對某些卡片上的地理知識理解不清、對問題無能為力時,便可以根據卡片上注明的出處,重返書本,集中精力,溫故知新,把學習的漏洞補起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