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玲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有效教學模式、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等教學模式與方法不斷在現今的課堂教學中出現,在這些教學模式中,“預習”可以為它們的實現提供有力的保障.通過學生的課前預習及合作探究,教師在教學中更側重于點撥、解疑、拔高,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掌握知識的能力.本文就初中數學課前預習能力培養進行了實踐與探究.
【關鍵詞】課前預習;預習能力;興趣;策略
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課前預習能力,是數學教學過程中極為重要的一個環節.這不僅是新課程理念的要求,而且是基礎教育的基本要求,同時,也是當前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具有可持續發展的能力的要求.聯想到成功的“洋思教學”模式,“生本教育”的教學實踐,提出“先學后教”的教學模式,即“以學生為中心,先學后教”,說明多數學生能在教師的要求和指導下完成課前預習并具有一定的預習能力,但是也有不少學生缺乏預習的意識,根本不知道如何去預習.這也反映出教師對學生的預習能力的引領不夠,本文針對我們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做出分析,并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
一、初中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在實際的教學和研究中發現,教學中存在著一些問題,不利于學生課前預習能力的培養.
(一)教師教學方式不當
目前,還有很多教師上課喜歡“滿堂灌”,沒有留出足夠的時間給學生自己思考,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自學能力,都沒有得到很好的鍛煉.而課后,學生又深陷在題海里,沒有時間去預習新課.如此反復,不但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沒有任何好處,而且還使學生漸漸失去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得學生的學習效率較低.
(二)學生學習數學興趣不高
部分學生小學畢業時,已經失去了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積極性,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進入初中后,隨著學習內容的加深,很多學生甚至逐漸產生厭惡數學的思想,不配合教師的教學,進而形成惡性循環.
(三)學生學習方式不當
學生的學習方式不當,不僅阻礙學生成績的提升,也阻礙學生學習水平的提升.較多學生習慣被動地進行學習,缺少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
二、初中數學課前預習能力培養的意義
初中生數學課前預習能力的培養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一)預習是上好數學課的重要環節之一
學生通過課前預習,自主完成教師在預習時提出的要求,這樣我們的課堂便有了更多的時間來處理本節課的重點、難點、學生的易錯點,從而更好地達成學習目標,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學有所獲.
(二)預習有利于學生主動學習習慣的養成
通過課前預習,培養學生自己質疑、解疑的能力,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進而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從而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習慣.
(三)預習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在預習過程中,學生需要自己動手、動腦,既有知識與方法的準備,也有學習方法的優化與創新,把預習變成一種習慣,自學能力便會形成和提高.
(四)預習有利于“差轉中”和“中轉優”
對于基礎薄弱的學生,通過預習讓他們找到與新課內容有關的舊知識,使他們明確哪些舊知識他們不懂,可以課前弄懂,從而減少了他們聽課的負擔,逐漸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打開他們被動學習的局面.中等生更是通過預習,培養了學習的主動性,進步會很大.這樣有利于“差轉中”和“中轉優”的目標順利實現.
三、初中數學課前預習能力培養的策略
培養初中生的課前預習能力的途徑,需要我們在教學實踐過程中逐漸地去探索、去發現.經過教學實踐,我們才能找到培養學生課前預習最有效的方法.
(一)改變學生的學習觀念,產生預習興趣
數學的課前預習能讓學生在教師的帶動下快速地適應與小學不同的初中學習,找到數學學習的方向,明確數學學習的目標,發揮學生在學習上的主體地位,使學生能更有效地吸收教師傳授的數學知識,提高數學能力.不少學生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基本上都忽視了預習這一環節,更加注重課后的練習——常以刷題的方式來進行數學學習.因此,想要學生進行課前預習,需要學生轉變學習數學的觀念.通過教師提出明確的預習方法,讓學生學會去預習,讓學生在預習中感受到獨立思考的魅力,讓學生在預習中,漸漸地喜歡上學習數學.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每一個年輕的心靈里,都存放著求知好學、渴望知識的‘火藥.就看你能不能點燃這‘火藥.”所以,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就是點燃渴望知識的導火索.因此,以預習興趣的培養為切入點,來幫助學生樹立課前預習的學習觀念、產生預習的興趣,使他們形成數學課前預習的學習習慣,以此來達到數學課前預習對學生學習的促進作用.
(二)利用課前預習案,引導學生預習
著名教育家魏書生曾說過:“學生通過資料能弄懂教材的百分之九十九,教師只起百分之一的作用.”百分之一與百分之九十九,這個比例也許有點夸張,但至少說明了一個道理:學生是有很強的自學能力的.在給學生做課前預習案前,我在班級做了課前預習問卷調查,發現學生課前預習情況不夠理想,經常預習的學生占23.08%,還有少部分學生根本不預習.61.54%的學生希望教師提供預習提綱.可見,大部分學生不做課前預習,還有大部分學生希望得到教師的指導.所以,我根據我們班的具體情況,制訂了一份課前預習案.實驗的教材是湘教版八年級上冊的數學教材.課前預習案內容有:分式、三角形、實數、一元一次不等式(組)、二次根式.課前預習案提出了學生的學習目標、學習的重點和難點.預習案基本分為三部分:舊知回顧、自學自研、自學反思.通過給學生制訂一份合適的課前預習案,極大地減少學生課堂中學習數學的困難,有更多的時間去解決課堂的重點、難點,讓學生更加吃透教材、熟悉教材,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三)分組合作學習,提高預習的效率
分組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有效的學習方式,經常會運用到各科的教學中.它不僅增加了學生之間合作交流的機會,而且還讓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產生思維的碰撞,讓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發展.在教師布置的課前預習案中,有自學反思——“通過本節內容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還有哪些疑惑?請你把它們寫下來.”其中,學生們把自己學習的“疑惑”寫下來后,通過小組的合作交流,解決掉學生們心中的一些疑惑,大大地提高了預習的效率.小組合作交流為學生知識梳理、構建搭建了一個很好的平臺,引導學生積極主動構建知識、方法、思想體系,深層次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如果小組合作不能解決的問題,科代表把它們收集起來,然后教師和學生們再在課堂上解決.通過這樣的學習,學生們提出問題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都得到了極大的提高.
(四)課堂讓學生展示,找到預習的成就感
課堂是學生自由成長的一個舞臺,將課堂的主體由教師轉變為學生是新課標的要求,如何激發學生參與課堂的欲望,如何讓學生在課堂上大方、自信地展示自己,是需要每位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思考的一個環節.通過學生的課前預習、自主學習,學生對于一節新課的內容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在課堂上,學生能更有自信地面對教師提出的問題.在課堂上,通過小組展示、個人展示、學生糾錯等多種展示方式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通過學生上臺展示,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幫助學生自主強化重點、難點、易錯點的細節,深層次滲透學習素養.教師這樣將課堂“交付”給學生后,教師在教學中更側重于點撥、解疑、拔高的作用,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掌握知識的能力.
總之,課前預習是數學課堂上有利于學生自學自研、互教互學、構建新知、增強體驗的學習方式.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善于觀察學生的需要,選擇適合學生的預習方案,努力探索、加強反思,不斷提高課前預習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朱林.初中數學課前預習有效性的實踐與探索[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4(7):140.
[2]陳錦鳳.初中數學課堂之有效性初探[J].讀寫算(教師版),2010(11):12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