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青
當前,在幼兒教育中,區域活動游戲化正成為一種新型的幼兒課程實施的主要形式,這一方式有別于傳統的活動空間與模式,多樣適宜的操作材料與幼兒可自由支配的活動空間、活動主體內容、活動同伴等共同創造出豐富的教育環境,為幼兒提供合理的空間、充足的時間,教育方式突出幼兒的主體地位,更加遵循幼兒的認知和發展規律,讓幼兒自由選擇材料,自我參與游戲的制定,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思維品質,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讓幼兒學會觀察、學會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培養幼兒的學習能力,促使每一名幼兒個性化地發展。
一、創設適合本班幼兒年齡特點的區域化活動
區域化活動的創設必須符合班級幼兒的年齡特點,結合不同年齡段的幼兒進行區域化活動的創設。例如,在創設大班區域化活動環境時,首先要了解和掌握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這是其與中班、小班幼兒的不同之處,相較于這兩個班,大班幼兒的情緒情感、認知態度、社會性發展等方面都有明顯的不同和提高,自主性和目的性更為強烈,游戲經驗也更為豐富,幼兒與幼兒的互動交流變得越加頻繁,幼兒之間產生的情感共通使得相互之間的合作關系更為親密,在活動中更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以此為基點,針對大班幼兒的身心特點和興趣創設區域活動,提高幼兒游戲水平,滿足幼兒個性發展、心理訴求以及活動的需要,發展幼兒學習、思考、探究、創造、交際、運用等方面的潛能。
二、合理利用環境、空間來開展區域化游戲活動
環境是重要的教學資源。區域化游戲化活動需要教師創設良好的環境和空間,讓幼兒在一定時間內自主選擇活動內容,從而促進幼兒的個性發展和品質培養。
1.良好的環境
要創設良好的區域游戲化活動環境,需要教師高屋建瓴,做好“設計師”的工作,從總體上規劃活動區域,既相互獨立又利于幼兒交往的小型區域,各區域所占的具體位置,設計和展示便于幼兒分辨的區域標識,如將一個大活動室分割成不同的區域,有科學活動區、角色活動區、結構或東區……教師針對每一個區域所需要的游戲材料進行充足投放,并結合區域特點和游戲材料的數量配置進行人數限定,例如,讓大班幼兒自我選擇游戲種類,教師可將各種游戲用一個個卡片分門別類,幼兒在當日自行抽取卡片,幼兒自我選擇豐富的游戲材料,在教師提供的寬松的活動環境中,主動進入游戲之中。按照個人喜好,幼兒進入不同的游戲區域,運用游戲材料自我主動建構認知體系,與玩伴合作游戲,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從游戲中獲得愉悅感和情趣,提升興趣,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這些都得益于良好環境的創設。
2.有效的空間
幼兒活動的空間是有限的,如何讓有限的空間變得更為有效,則考驗著教師的精心策劃和布局能力。例如,各區域活動標識的展示位置,為節省空間,留出更多的活動區域,教師將其做成標識牌懸掛于墻面,讓學生一眼就可以識別。還有的活動區域多以桌子作為區域游戲活動的道具,有的將桌子面墻放置,中間位置會留有空間,教師巧妙地將其設置為建構游戲區域,就地鋪設地毯,幼兒可坐在地毯上進行搭建等游戲行為。幼兒充分投入到游戲中,獲得體驗和自信力。有的教師還將墻面作為幼兒各種作品的展示區,讓幼兒獲得成功的喜悅感,并能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自己感興趣的游戲活動中。對空間的合理布局,便于教師觀察和了解幼兒的一言一行,保證幼兒的安全,還可以對幼兒活動進行攝像、拍照等記錄,讓幼兒有一份美好的記憶。
三、在區域化游戲活動中注意觀察幼兒同伴間的反應
在區域化游戲活動中教師要注意觀察幼兒同伴間的反應,以此分析區域游戲的設計是不是符合幼兒的心理需求,能否激發幼兒的興趣點。如若不然,教師就要反思,及時調整游戲方式,讓幼兒產生持久的興趣。同時,教師必須對獲取的各種信息進行真實記錄,對幼兒參與游戲的態度、與同伴的合作關系都要做細致觀察和研究。給幼兒帶來快樂體驗就是游戲化區域活動的主旨,教師根據幼兒同伴間的反映,掌握幼兒與幼兒的個性差異和認知差異,從而有的放矢、因人而異進行施教,讓幼兒獲得全面和諧的發展,快樂成長。
四、在區域化游戲活動中注意老師指導的適宜性
幼兒進入不同的區域進行游戲活動,教師要做到指導的適宜性,而不是全場一刻不停地“指手畫腳”,給幼兒游戲的空間,讓他們在游戲中自由選擇游戲材料,自己積極探索益智類游戲,開發思維潛能,教師要做的就是基本方法的指導,過程需要幼兒的投入和參與,及時捕捉幼兒的新想法、新點子、新創造,給予鼓勵和幫助,讓幼兒獲得繼續探究的助力源泉,而不是教師“全權代表”取代幼兒的思想。給幼兒思考的空間和機會,讓幼兒親身體驗和親手操作,從思維的靈光中挖掘更新的游戲創意,教師適宜性建議如同“點石成金”,如此這般,才能真正發揮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才會使學生獲得個性的張揚。
總之,幼兒區域活動游戲化要想真正成為幼兒的樂園,教師與園區必須不斷提升教育水平,拓展教育領域,繼續進行探索和研究,以期讓幼兒獲得更豐富的經驗,并能夠發展自我,快樂成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