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飛躍式的提升,國家和政府也在采取多方面措施,提高民眾的幸福指數。高校新聘教師群體作為高校未來發展的希望,他們的幸福指數不僅關系到新聘教師群體的自身發展,同時也有利于教育質量的提升。因此,高校應為提升新聘教師幸福指數積極創造外部條件,吸引和鼓勵新聘教師切實的投入到教學工作中去。本文以贛州高校為例,首先簡要闡述了高校新聘教師幸福指數的現狀,并重點分析了影響高校新聘教師幸福指數的因素以及相關的提升途徑。
關鍵詞:高校新聘教師;幸福指數;影響因素;提升途徑
幸福指數是人們對工作、生活及婚姻質量等諸多因素在滿意度上的總體主觀感受,它的高低直接影響人們從事某一活動的積極性和成效。教師是高校發展的中流砥柱,他們不僅肩負著教書育人的任務,同時還兼具科研工作、學科建設等多重職責。因此,高校教師對幸福的需求更高。幸福感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內在動力,特別是作為高校新生力量的新聘教師,他們的幸福指數將會越來越到教育部門以及社會大眾的關注。因此,幫助他們在生活和工作中獲得更高的幸福感對教育發展更加具有意義。
一、贛州高校新聘教師幸福指數的現狀
高校教師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質,并且知識水平較高,社會地位備受尊重。并且高校教師每年平均有2-3個月的假期,可自由支配的時間較多,根據教師的收入、假期和社會地位來看,高校教師應該具有很高的幸福指數。但通過對贛州各高校新聘教師的調查研究中發現,高校教師,尤其是新聘教師群體的幸福指數要低于其他職業人群的平均水平。他們與社會其他職業人群的平均水平相比,高校教師,特別是新聘教師,從家庭獲得的快樂偏少,因缺乏閑暇而導致的痛苦指數偏高,對工資收人的苦樂感反應更強烈,滿足度因而也更低。
二、影響贛州高校新聘教師幸福指數的因素
在常人眼中看來,高校教師有很高的社會地位,豐富的知識文化以及較高的收入,為什么幸福指數缺偏低?究其原因主要包括兩方面:工作與個人生活,下面我們來具體分析。
(一)高校新聘教師面臨較大的工作壓力
與其他教師不同的是,高校教師不僅肩負教書育人的重要責任,同時又承擔著科研和學科建設的重任,導致高校教師在日常工作中身兼數職。尤其是新聘教師剛剛進入新的工作環境,面臨巨大的工作壓力,不僅要完成教學任務,還要完成科研任務。由于教學經驗不足,必須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備課。同時,為了實現職業生涯發展,還需要準備職稱評選、學術研究以及課題任務等,種種壓力下,導致了新聘教師壓力不斷增大,幸福指數降低。
(二)高校新聘教師對個人價值的追求
隨著現代教育水平的不斷提高,社會和人才市場對于高校大學生理論基礎與實踐技能的綜合素質也有了一定的提升,隨之對于高校教師的要求越來越嚴格。高校教師不得不在工作中同時選擇繼續學習,長此以往,超負荷運轉給高校教師帶來了負面影響。另外,高校教師具有強烈的自尊心和榮譽感,當事業和生活上出現困難和挫折時,一些教師的自尊心受到打擊,往往產生痛苦和煩躁的情緒,影響了高校教師的幸福指數。
三、提升贛州高校新聘教師幸福指數的途徑
(一)增加高校新聘教師工資福利待遇
很多高校新聘教師與老教師的工資福利待遇相差甚遠,并且高校新聘教師的整體收入偏低,甚至與其他行業的普通員工接近,甚至更低,長此以往,很容易打消新聘教師工作的積極性。我們應該意識到新聘教師經濟壓力較大不僅影響個人幸福指數,同時也影響了教學質量。所以,應適當增加高校新聘教師的工資福利待遇,讓新聘教師能夠切身投入到教學和科研項目中去,保障他們沒有后顧之憂。
(二)建立針對新聘教師的心理疏導
長期的工作和生活壓力導致新聘教師產生心理問題,影響他們的生活和工作質量,極大的降低了幸福感。因此,高校應重視新聘教師的心理問題,做好心理疏導工作,提供良好的外部條件,引導教師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積極調節自己的情緒和心理問題。同時,教師也以應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在面對困難和挫折時積極面對,保持心態平衡。
(三)新聘教師要塑造良好的人格特征
沒有良好的人格特征,自然不會產生幸福感。因此,高校新聘教師要具備正確的自我認識、客觀的自我評價、積極的自我提升和不斷的自我完善。高校新聘教師要注重培養善良正直、真誠坦率、理智沉穩、勤奮堅韌、開拓創新等良好的人格特征。
(四)增強新聘教師的溝通能力
由于高校教師群體工作環境相對單一,工作繁重,所接觸的對象有限,一般都是教師和學生。交際圈子狹小、交往方式單一,長時間導致了新聘教師的溝通能力下降,幸福感越來越低。因此,可以從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提高溝通能力入手,加強人際關系的建立,能夠幫助新聘教師將自己的苦悶和負面情緒有傾訴的對象,有效緩解職業壓力。同時,加強溝通能力,掌握溝通技巧,也能夠促進新聘教師與校領導、同事以及學生之間的溝通更加順暢,提高自身形象,對于構建和諧校園也具有積極的意義。
(五)提升新聘教師的專業發展水平
新聘教師的自身發展和進步對于高校未來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新聘教師作為高校師資隊伍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自身的發展是學校發展有利的保障。因此,高校應當給予他們足夠的重視與支持,為新聘教師提供定期進修、交流學習以及出國深造的機會,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和綜合素養。通過提升新聘教師的專業發展水平,從而提升教學質量,有了好的教學效益,教師的職業幸福感也會極大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邱秀芳.高校教師主觀幸福感的實證研究[J].華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01).
[2]鄧堅陽,程雯.教師主觀幸福感的影響因素及其增進策略[J].教育科學研究,2009(04).
[3]李麗敏.我國教師主觀幸福感影響因素研究述評[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01).
作者簡介:謝靜(1983-),女,江西贛州人,江西理工大學外語外貿學院教師,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譯理論與實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