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麗多
【摘 要】 市場經濟的發展模式會隨很多因素發生變化,如果沒有有效的法制保護,很容易在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出現嚴重的矛盾沖突。行政法和經濟法從不同的角度與方向對社會乃至經濟發展的調整與規范發揮著重要價值。二者關系到社會經濟的發展,是與人民生產生活緊密相關的法律制度。下文在簡單介紹行政法與經濟法的基礎上,對二者在價值角度的關系做了進一步的分析。
【關鍵詞】 經濟法 行政法 關系 法律
引 言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我國的不斷落實,我國的經濟整體實力顯著增強,企業的綜合競爭能力也在不斷增強。同時,市場經濟體制的發展也加劇了市場競爭的激烈程度,有競爭就有摩擦,在競爭中企業與企業之間、企業與相關機構之間難免會發生利益沖突,這時經濟法與行政法的必要性就凸顯了出來,我們必須合理利用行政法與經濟法來管理和維持市場經濟秩序的穩定,完善社會主義經濟與法制建設。
1 經濟法與行政法的區別
從部門法的角度來看,經濟法與行政法同為我國法律體系中兩個獨立的法律部門,因此,二者在很多方面又有一定的區別。
1.1法律關系主體不同。經濟法的主體有兩個,一個是被調整的經濟體,一個是國家。國家主體既包括國家權力機關,也包括了國家行政機關。而行政法的主體包括行政主體、行政相對人和其他行政法主體,以行政機關為主。
1.2調整對象不同。有法律人士認為,經濟法的調整對象是市場經濟在自由競爭基礎上形成的市場規制關系和宏觀調控關系,這種社會關系不是由行政管理得到的,而是從市場上的自由競爭而來,它具有普遍性。在實踐中,行政法調整的是行政機關和行政人員管理各種特殊性的社會關系所形成的行政關系,與經濟法調整的經濟關系具有本質的區別。
1.3作用不同。經濟法作為國家干預經濟之法,其主要的作用在于引導、推進和保障經濟體制改革的發展。行政法作為公法,對于引導、推進和保障政治體制改革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二者分別對經濟和政治方面發揮作用,自然差別很大。
1.4精神追求不同。“經濟學雖是一門社會科學,但主流經濟學是一個高度理性化的學科,它接近于數學和物理學”。由此可知,經濟法與市場主體主要是以理性化的思維看待,嚴格規制市場主體的責任與義務,追求的是科學精神。行政法調整行政相對人與行政機關的關系,自然更具有人文關懷,追求的是相對人與行政機關之間和諧的關系。
2 經濟法與行政法的聯系
經濟法與行政法作為法律體系中的兩個部門法,自然會有一定的聯系和交融。
2.1二者均涉及國家權力對社會的調整。經濟法與行政法均涉及到了國家權力,經濟法主要是依靠國家對市場的干預、限制、監督和引導來保障國家經濟秩序的穩定發展,行政法規定的是國家的行政權力,強調對行政權力的管控,是國家對特定生活的直接管理。
2.2淵源相同。經濟法與行政法的淵源,都包括憲法、法律、法規、規章等規范性文件和習慣法、判例法、法定解釋,這奠定了二者的發展基礎。
2.3屬于獨立的部門法。經濟法與行政法在整個體系中,都屬于國內法體,是獨立的部門,而不是綜合部門,更不是法學學科。
2.4二者作用互補。二者分別調整國家行政和經濟方面的社會關系,對于促進維護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促進國家發展共同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2.5法律責任方面有重合。行政法的法律責任主要為行政責任,而在經濟法中,違反經濟法所承擔的責任同樣包括行政責任,這一點與行政法存在著重合。
3 新時期經濟法與行政法關系的構建
我國經濟法隨著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制度的發展和變遷而來,伴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和市場經濟的日益健全而來,它是市場經濟日益發展完善的產物。同時,由于經濟法是國家政府進行干預或參與經濟活動的產物,多沿用行政法的執行程序和立法程序,始終帶有強烈的行政色彩和行政主體的強勢中心地位。這種情況已不能適應當前轉型期的社會市場經濟追求的平等、自由的國家宏觀調控的需要。法律人士需要進一步區分、定位及重構經濟法和行政法的互動關系。
在實踐中,法律人士應協調明確在經濟管理中經濟法和行政法各自的管理機關、管理內容及管理權限。當前階段需要強化我國行政程序立法,使經濟法與行政法在行政程序規定、行動救濟上互相配合、互相協調。同時明確經濟法的國家干預主體是立法機關和行政機關,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應建立獨立的經濟管理機關保障經濟法的有效實施,使實體法與程序法統一于市場經濟的規范中,樹立經濟法治的管理信念,避免經濟法受到政治力量和因素的影響。同時,法律人士應樹立經濟法的法律權威。行政法的范圍十分廣泛,具有一定的行政強制性,這是行政法法律權威過高的缺陷所在;而經濟法處于第三法域,介于公法與私法間,缺少法律權威,不利于經濟法對自發的市場機制發揮作用。因此應通過政府的特殊權威,堅持適度干預政策,通過經濟法與行政法的有效結合互相促進,優勢互補地解決轉型期的經濟社會矛盾。
經濟法與行政法間既相互獨立又相互聯系,相關部門不僅需要在經濟法與行政法的實施中合理配置人力、物質資源,還需要充分認識到它們在法律責任上相互配合作用,如行政法關注經濟管理主體,經濟法也應關注政府行政執行者,保證權利與義務的實現,通過角色分工和功能互補來確保社會整體經濟利益和經濟民主的實現。
結束語
經濟法和行政法既相互融合也相互區別,二者的本質屬性是對立與統一,它們既相互聯系又相互排斥。事物正是通過矛盾的不斷運動才得以向前發展。在新時期,法律人士應該用矛盾與發展的觀點來協調好經濟法和行政法的關系,將二者有機結合起來,既要發揮行政法的監管作用,又要運用經濟法來實現對市場的監管與調控,促進市場經濟平穩快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冶倩云.試論經濟法與經濟行政法之區別[J].中國商論,2016,(11):144-146.
[2] 戎遠心.論經濟法與行政法的關系[J].法制與經濟,2015,(19):83-86.
[3] 李曦.轉型時期經濟法與行政法關系的定位與重構[J].商業經濟研究,2015,(15):106-1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