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瑩
摘要:隨著我國籃球運動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教練員認識到,預防籃球運動損傷的重要意義,并從體能訓練入手,對身體進行力量、平衡、柔韌、敏捷等相關專項的訓練。本文通過體能訓練對預防籃球運動損傷的影響入手,尋找探索其損傷的規律,并對預防損傷提出有效的預防措施,從最大程度上,減少籃球運動所帶來的損傷,對未來我國籃球運動的科學化發展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
關鍵詞:體能訓;籃球運動;損傷;預防
籃球運動是1891年由美國人詹姆斯奈史密斯發明的,目前已經成為奧運會各個比賽項目中的核心比賽項目。是以手為中心的身體接觸;對抗性體育項目,自從2002年我國籃球明星姚明進入美國NBA賽場后,我國開啟對籃球熱愛的新高潮,不僅是因為中國球手首次進入世界的舞臺,同時籃球運動本身也集合了對抗性、集體性、觀賞性、健身型等特點,也特別適合中國人從事鍛煉,而籃球運動本身所帶來身體素質的提高,也受到人們的青睞。
籃球是集跑步、跳躍、技巧等多種運動形式的一種復合運動模式,經常從事籃球運動可以促進身心的全方面發展,提高運動者的心肺功能,促進骨骼和肌肉的健康發育。籃球運動需要投入長期艱苦的訓練,才能在比賽場上取得傲人的成績,其中的訓練不可隨意間斷,如果籃球運動員在日常訓練過程中,出現受傷的情況就要暫停訓練,這個周期往往要數天甚至數月,甚至從此離開了籃球賽場,受傷對于一個職業籃球運動員來說,無論是從生理還是心理方面,所造成的傷害都是巨大的,因此,在日常籃球運動過程中,一定要防止運動損傷的情況出現,積極認識到“防”大于“治”的重要作用。從體能訓練入手,可以很大程度上縮小籃球運動的損傷概率,即使出現損傷,受到的傷害相對來說也會小一點;其次通過體能訓練可以提高各個方面的身體機能,有利于運動損傷后身體的快速恢復。
一、籃球運動中常見的運動損傷
由于籃球運動是一項對身體綜合素質要求很高的運動,對身體負荷最重的部位,往往是最容易受到損傷的,據統計,在籃球運動中膝關節、踝關節的損傷比例,占整個籃球運動損傷的72.6%;肌腱、韌帶損傷占23.3%,其余運動損傷主要體現在腰部損傷上。在籃球運動對抗過程中,需要急跳的次數比較多,投籃時的跳投、爭搶籃板時的跳搶、封蓋投籃時的蓋帽、以及鼓舞士氣時的扣籃,都需要運動員急速全力起跳,起跳時的力量首先由身體反饋到地面,再由地面反饋至人體,這種力量作用是相互的,起跳過程中股四頭肌全力收縮,髕骨與股骨的接觸性碰撞,極易損傷兩者之間的軟骨組織,跳躍中常現的運動損傷主要有:膝關節韌帶扭傷、半月板損傷、腰椎損傷、腰部肌肉挫傷等。其次,投籃得分是籃球運動的核心戰術目標,在投籃過程中,由于對方球員干擾及身體接觸,所以一般常見的運動損傷有:指關節損傷、腕關節損傷及肩部損傷等。
二、體能訓練對預防籃球運動損傷的積極作用
(一)身體形態塑造方面
籃球運動過程中,運動員與對方運動員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充分體現了運動者的運動能力,對運動員的體能、技巧、意志力都具有積極的意義,為了保障運動的高效化進行,其中體能訓練是籃球運動的基礎訓練,是運動員體能、技巧、意志力充分發揮的根本保障。籃球運動不僅包含了技術、技巧及戰術思維配合,同時還要擁有強健的體魄進行技戰術執行,在執行過程中,運動員要承受高強度的身體負荷,如果沒有相應的體能訓練作為基礎,運動成績和預防運動損傷都得不到很好保障。
人體的體重是身體形態的重要表現之一,可以均衡的反應人體的體型特點,體重過大會對身體各個關節造成過多的壓力,容易造成骨骼接觸部位的軟骨組織及肌肉的慢性損傷,通過體能鍛煉,可以有效的改善此方面的問題,通過熱量的散發控制體重,提高關節及肌肉的負荷能力;同時,在進行體能訓練過程中,往往要接觸到外界的陽光,陽光中的紫外線可以將皮膚中的物質轉化成維生素,促進身體鈣鐵磷的吸收,從而促進骨骼發育;其次經常進行體能鍛煉,在提高力量的同時,使得肌肉纖維變粗,肌肉供血量提高,這些都有助于健美體型的成型,如果是因為脂肪含量過高而形成的體重過大,脂肪充斥在內臟及肌肉中,脂肪本身并沒有收縮能力,而且還在肌肉收縮過程中產生摩擦效應,從另一個方面降低了肌肉收縮的效率,這樣肯定會影響運動員的運動成績。
實踐證明,通過體能訓練減少脂肪含量,對相對力量大小有直接的關系,減少脂肪含量就意味著體重降低,體重降低后肌肉所產生的相對力量并沒有缺失,所以相對力量就有所增加。而且符合身體形態塑造的運動員,在場上運動時的運動損傷也會減少,例如現今NBA賽場上的勒布朗詹姆斯身高2.03米,體重240斤,肌肉豐滿,身體脂肪含量只有11.7%,在多年的比賽生涯中,并沒有出現較大的身體運動損傷,從而一步步的進行系統、有計劃的訓練,最終在2016年得到了NBA總冠軍,目前運動成績依然優秀。
(二)身體機能訓練方面
長時間的體能鍛煉,可以有效提高運動者的心肺功能,特別在心血管方面,長時間的有氧訓練,可以降低心率,改善心臟收縮功能,減少身體對腎上腺素的應激反應,增加身體血液供給量,同時還可以促進整個身體的新陳代謝,使新陳代謝速度加快,加速身體毒素的排除。肌肉的收縮對整個中樞神經系統的機能也會產生明顯改善,肌肉的活動是在神經系統的控制下進行活動的,肌肉不斷的收縮與形變,對神經系統的刺激也產生了良好的影響,由于神經系統是與身體各個組織器官相連,所以通過體能訓練,可以提高了整個身體的協調能力。
(三)身體素質訓練方面
1.力量、耐力、敏捷
力量是身體素質最關鍵的表現之一,是一切體育運動的基礎,籃球運動中的跑、跳、投都離不開力量的配合,力量是由肌肉收縮及擴張所產生的,力量素質強對身體的控制能力自然就強,可以大幅度減少運動中的疲勞現象產生,從而降低運動損傷的概率。
耐力方面的訓練,可以降低慢性損傷及勞損,因為在球場上不斷的進行高強度沖擊對抗,雖然有一定的損傷,但并不至于離場或者停止訓練,在運動成績的壓力下,不少運動員都是帶傷上場,甚至打著封閉進行運動,長期處于這樣的狀態,日積月累會出現難以痊愈的慢性運動損傷。在進行耐力訓練過程中,要保證每次訓練結束后,做一些調整放松的動作,使血液向全身分散流動,將慢性損傷的潛在威脅消除掉,同時對恢復以前所產生的損傷也具有積極意義,同時還要加強心肺功能及心血管的耐力訓練,延長機體在高強度負荷下的工作時間,減少慢性運動損傷的危害。endprint
敏捷方面是運動技能的綜合體現,在環境多變的球場環境下,很多事情是突然發生的,需要即興創造動作來完成運動,為了適應新情況,這就要求運動神經系統與身體機能保持高度的契合感,面對突發的事態,迅速的通過大腦進行思考,指揮身體去完成相應的動作,例如在起跳過程中,遭到對方球員的干擾,如果出現不正常的落地動作,就需要快速做出身體反應,從不正確的姿態中調整過來,避免踝關節受傷情況出現。
2.協調性、柔韌
協調性素質與敏捷素質有相似的特點,據統計,在籃球運動中肌肉拉傷的情況,主要是由于神經系統對主動肌及被動肌的控制不協調而產生的,運球時上身與下身不協調、跳躍與落下時肌肉群處于不正常的工作狀態,甚至呼吸和用力不協調,都會產生運動損傷,提高身體協調性,可以改善和提高突發應變的能力,提高自我保護意識,防止二次傷害的出現。如果說協調性訓練是防止運動損傷關鍵的話,那么柔韌訓練就是預防損傷的重要因素,柔韌不僅包含關節活動的幅度,同時也包括肌肉韌帶、肌腱及皮膚的伸展程度,關節活動幅度小肌肉延伸差,是導致運動員肌肉、韌帶拉傷的關鍵因素,通過長時間的訓練,可以提高關節、肌肉的靈活性,提高中樞神經對肌肉的可控性,受到傷害時將肌肉迅速放松、緊繃,以降低運動損傷。
三、籃球運動中的疲勞恢復
籃球運動中的高強度對抗即:跑、跳、投、搶、持球等過程,不僅會對運動員的生理產生嚴重的負荷,同時由于精神的高度集中,對運動者的心理承受也是一種考驗,當大腦皮層長時間處于興奮狀態時,容易引起運動員心理疲勞產生情緒不穩的現象,情緒不穩比賽時的注意力就沒有辦法集中,肌肉收縮能力變差,容易造成比賽中的失誤及運動損傷,所以在運動后,保障合理的休息時間及有效的恢復鍛煉,是消除疲勞的有效手段,也是保障后期籃球競技穩定發揮的重要方面。
四、結語
合理系統的體能訓練是保證籃球運動成績的基礎,不僅可以提高運動員學習技術動作的效率,同時,還可以有效的降低運動過程中所產生的運動損傷,加強運動員力量訓練,是降低運動損傷的關鍵,在力量足夠強的時候,可以充分保證其動作的穩定性和高強度的對抗性,耐力和協調性練習,可以保證良好的體能進行長時間訓練,即使碰見突發情況,也可以將運動損傷的危害降到最低,柔韌訓練在提高關節、肌肉靈活能力的同時,提高中樞神經對身體的控制力,防止運動過程中的二次傷害。最后,在籃球比賽過程中,無論如何提高體能訓練,還應該加強運動員對運動損傷的預防意識,對運動員灌輸“防”大于“治”的觀念,只有這樣,才能進一步減少籃球運動的運動損傷,才能使我國的籃球運動不斷朝著健康、快速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張雪倫.高校籃球運動隊體能訓練現狀分析及改進措施[J].青島遠洋船員職業學院學報,2016(03).
[2]覃雪芹.高校籃球運動體能訓練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運動,2014(21).
[3]楊遠智.高校籃球運動的體能特點及訓練方法研究[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03).
[4]張理月.談我國高校籃球運動員體能訓練的新特點[J].大眾科技,2014(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