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友香
摘 要:受到青春期的影響,中學生的情感認知非常敏感、脆弱,很容易在這樣的思想狀態下做出不理智的行為。作為德育的重要學科,音樂課程除了能夠陶冶學生的情操、提升學生對藝術的欣賞能力外,也能利用音樂自身的優勢疏導學生的心理問題。就音樂課程對厭學農村中學生的學習情感激發作用展開深入的探究。
關鍵詞:音樂厭學情緒;疏導方案;學習情感
隨著我們對素質教育的成功開展,對學生學習情感類問題的研究也更加深入。中學生受到青春期的影響,情感認知變得非常敏感、脆弱,如果不能得到及時的疏導,會給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帶來困擾。筆者根據自己的實際教學情況,對農村學生的厭學情緒在音樂課堂上的調整及對策問題展開了探究
一、農村初中生厭學情緒的主導因素
在普遍的認知中,多數人認為農村的學生思想更簡單純粹,因此一些常見的青春期叛逆現象很少出現在這一群體中。這樣的思想誤區恰恰就是農村中學生不良情緒問題堆積的源頭。對于農村中學生而言,其對音樂課程產生厭學情緒的主導因素主要由以下三個方面構成:
1.留守兒童缺乏自我學習約束力
留守兒童是農村中小學生中的普遍現象,對于處在青春期的學生來說自我約束能力較差,不能自覺地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隨著學習難度加深和課程的增加,學生的精力受到牽制,因此會對不感興趣或者難度較大的學科產生厭學情緒。
2.教學內容過于枯燥
以花城版教材七年級上冊的教學內容為例,還停留在例如《歡歡喜喜過個年》《同一首歌》《解放區的天》等較老的教學曲目。隨著信息時代的發展,學生對流行音樂的接觸越來越多,這樣缺乏新意的教學內容如果缺乏合理的教學形式很容易讓學生產生厭學的情緒。音樂這樣的德育課程尚且如此,數學、地理、物理等較為復雜的課程的學習過程中的厭學情緒問題就更為嚴重。
3.成人感強烈,但缺乏自信和抱負
學生步入青春期后,自尊心變得越來越強,對自我心理年齡的界定愈發偏向成人化。在這一時期一旦學生跟不上課程進度,隨著課程難度加深學生的心理負擔也會越來越重,長期積累會讓學生喪失學習的樂趣和信心。此外,農村學生的接觸人群有限,對自己的理想和未來發展定位難免存在迷茫。在這種情況下,學生找不到學習的意義,在沉重的學習壓力下厭學情緒更盛。
二、音樂課程進行厭學情緒疏導的優勢分析
音樂課程是德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除了能夠陶冶學生的情操、提升學生對藝術的欣賞能力外,利用音樂自身的特點在疏導學生厭學情緒上也獨具優勢。
1.音樂賞析過程能夠很好地鍛煉學生的專注能力
在中學生音樂教材中除了演唱歌曲之外,還有更多的賞析課程加入。學生在課堂上身心全部放松的情況下,欣賞指定的音樂曲目。通常在欣賞前,老師會布置一些小任務,學生根據老師的這些任務引導對音樂進行聆聽和鑒賞,可以幫助學生安撫躁動的情緒,提升學生的專注力。
2.音樂課程沒有學習壓力,能夠幫助學生塑造信心
在分析學生厭學主導因素中我們提到,學生產生厭學情緒的一個重要的主導因素就是繁重的學習壓力。而中學的音樂課程主要是輔助學生的德育,在教學任務和考核任務上都相對輕松。在這樣的教學環境當中,學生沒有了壓力的牽制,能夠更信任老師也更信任自己,有利于幫助學生進行自我肯定和不良情緒的調整,幫助學生塑造信心。
3.音樂的表達優勢
音樂是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情感表達方式,作曲家將真實的情感用音樂的形式加以記錄和表達,讓音樂中包含多樣化的情緒:快樂、悲傷、焦慮、自信、壯烈等等。在對音樂進行鑒賞學習的過程中,這些情緒內容會在學生聆聽音樂時產生情感的共鳴,讓學生愛上這種情感的表達方式,從而逐漸幫助學生進行情感問題的疏導。
三、利用音樂課程喚醒學生學習情緒的具體方案
中學的音樂課程學習時間有限,老師們需要利用有限的時間更高效地借助音樂這樣一件“利器”幫助學生解決厭學的情緒問題,喚醒學生對于學習的情感。具體的教學方案實施,應該遵循以下幾個步驟:
1.對學生的學習情況與家庭情況做全面的了解
在農村中學音樂課程的備課階段展開這一步驟占據極大的優勢。農村中學的課堂容量小,老師的準備工作并不繁重。農村中學的學生人數有限,一般每個年級保持在200到400名學生左右。而且老師和學生的生活圈子多數重疊,更便于掌握學生真實學習和生活情況。這樣的準備工作能夠幫助老師更全面地掌握學生真正的學習需求,有針對性地進行課程準備。
2.教學內容的規劃與拓展
我們現有的農村中學音樂教材內容編排都劃分了教學主題,老師可以根據第一步驟總結的學生情況結合教材的情感主題進行規劃與拓展。仍以花城版七年級上冊教材為例,其第一單元的內容為《愛我中華》,即愛國主題。教材中提供的三首教學曲目已經經久傳唱,而且其情緒表達內容類似,老師就可以讓學生對課本中的曲目進行賞析,然后以愛國主題為主線進行拓展。例如:可以讓學生在課堂當中討論愛國的具體表現或者行業,然后讓學生總結要成為一個愛國的人需要具備怎樣的素質,如何實現這樣的素質等等一系列輔助話題進行拓展。讓學生在音樂課堂上把腦筋動起來,把眼界拓寬去發現和總結學生自己了解的國家。這樣的活動能夠很好地調動起學生的參與熱情,在合理的指導下能夠逐步演變為良好的學習習慣。
3.成績無排名,表現有獎懲
前面筆者提到了中學音樂課程的教學任務并不繁重,沒有刺激和競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難調動,讓學生通過課程的開展不斷積累、進步,從而逐步激發學生參與學習、喜歡學習的熱情,最終達到喚醒學生學習情緒的教學目的。
農村的基礎教學設施相對城市而言還處在較為落后的位置,因此開展多彩的德育和活動對農村學校而言存在難度。音樂課程的開展既經濟便捷,又容易迅速帶來良好的教學反饋,因此,老師們一定要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作用,提升農村音樂課程教學影響力,幫助學生在這一課堂上找回學習的動力和信心。
參考文獻:
[1]藺芳萍.淺談學生學習情感的培養[J].中文信息,2016(2).
[2]韋良興,黎君.初中生厭學心理輔導與調節[J].生活教育,2016(7).
編輯 李琴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