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於芬
摘 要:隨著教育的深化改革,教育已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我國教育在新課標改革的基礎上,提出了“回歸生活,回歸實際”的教育理念。通過采用貼近學生生活的方式,使思想品德課更加容易理解。通過生活化教育下對初中思想品德課堂的構建進行詳細的分析,希望給老師在教學工作中提供一些思路。
關鍵詞:生活化教學;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新課標
在素質教育中,初中思想品德占有比較重要的地位。通過思想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提升青少年的道德水準。青少年處于兒童和青年之間的過渡階段,具有鮮明的性格特點,由于本身對世界的是非觀念沒有形成,容易受到外界的誘惑。思想品德課程是對初中生的道德和思想進行正確引導和規范的一門學科。很多家長比較重視孩子的語文、數學、英語、科學這些“主科”的學習,把思想品德當成副科,對思想品德抱有輕視的態度。傳統的思想品德課往往是教師一言堂,學生負責聽,非常機械。自新課程改革以來,教學大綱提倡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應當回到生活中,使學生熱愛生活,積極面對世界。
一、簡介生活化教學
(一)含義
生活化教學是指教師應當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熟知的現象出發,以學生生活為素材,立足于學生已經形成的知識和經驗,將學科知識、生活現象、生活邏輯進行有機結合的一種新型教學方式。通過生活化教學,使學生感到知識的趣味性,增強學習
動力[1]。
(二)生活化教學的重要性
1.使初中思想品德課發揮實際效用
初中生沒有形成明確的道德判斷,容易受到外界思想影響,有很強的模仿性。由于我國目前存在著不同的利益群體,各種良莠不齊的價值觀和世界觀會給青少年造成沖擊,因此,初中思想品德課要給孩子們以積極正確的思想引導。說教式教學會引起學生反感,而采用生活化教學,讓學生的是非道德觀念以小見大、由淺入深逐步成型。通過實際事例讓學生學會明辨是非,從而自覺抵御社會上不良的思想和風氣。
2.響應了新課標對課程改革的號召
摒棄說教式的傳統教學方式和理想化的教學內容,從生活實際出發,改變思想品德課內容高高在上的狀況,易于學生理解,還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參與到話題的討論中,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思想。
二、以往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一)脫離實際
過分重視理論認知,輕視生活經驗,造成思想品德教育和生活實踐的脫節,學生不能做到學以致用,而是僅僅將思想品德作為一門課,使思想品德課程失去了實際的教育意義,走過場,流于表面。
(二)現行生活化教學方式欠缺
生活化教學作為在新課標的課程改革中創新的教學模式,其發展尚不成熟,雖然教科書上設有探究的內容,但是教師的教學方式還是沒有改變。實行課改的初期,生活化教學還不夠成熟,因此在課堂上缺乏對學生思路的引導,致使學生注意力沒有集中在教學課程上,使教學任務無法完成。
(三)教學評價依舊單一
就目前的初中思想品德而言,仍是以考試成績來體現學生的課業情況。我國尚未出現全新的初中思想品德考核評價體系,從而在生活化教學方式開展上不能檢驗教學效果。在反映學生的思想品德水平上既不合理,也不客觀。
三、生活化思想品德課堂構建
(一)營造真實的生活情境
思想品德老師不同于文理學科老師,文理學科老師注重學生知識技巧的學習,思想品德老師注重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留意生活中的小事,經常收集一些報紙上的新聞、時事讓學生在課上進行閱讀討論,帶入到一定的情境中。案例應當化繁為簡,易于學生理解,同時要保證案例的真實性,增強學生的信服力。
例如,“做知法守法的人”這一課中,聯系國家“兩會”推行的法律新政,問問大家法律是什么,怎樣看待法律。繼而引出法律的概念。在大家對法律有了大概的了解之后,結合酒駕、闖紅燈等交通違法或者肇事案例,讓大家猜猜事情發展的結果,從而引起學生的好奇心,之后把報道的結果公布出來,說說為什么形成這種結果。這種環環相扣的連鎖式問題,既可以使學生在聽故事的過程中思考,在思考中認識,同時不會出現課堂混亂、不好管理的現象。最終目的是讓學生在心中形成守法護法的深刻印象。但是,教師應注意:第一,案例一定是真實的;第二,案例只能舉一個,案例太多會造成課堂教學任務難以完成,學生思維發散。因此,連鎖式教學方法在課堂上的應用要盡量短小精悍。
(二)多種實踐形式融合
所謂多種實踐形式,就是教師不一定在課堂上以講授知識為主,而是帶給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自己進行知識的補充,完成作業。在思想品德課程中,有些課可以采用生動的視頻、音樂、戲劇等進行。
初中生大部分都是本地人,因此具有共同的地域特征,但是對家鄉原始的風土習俗非常陌生,并不了解。例如,“在燦爛的文化”這一課中,依靠老師單純的講解是非常抽象的,可以根據地域特征來講解[2]。例如,東北的同學,可以觀看二人轉、秧歌等視頻進行多地域文化的了解;陜西的同學聽聽秦腔、安塞腰鼓等,就自己的生活地區,有什么土特產進行討論,課本上的知識就留作課后作業。這樣大家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還對思想品德課的學習產生了動力。
再比如,“讓挫折豐富我們的人生”這一節,可以排演小話劇,時間在20分鐘左右,也可以表演蝸牛和黃鸝,(可根據歌曲《蝸牛和黃鸝鳥》進行改編),根據學生作業的優秀程度,選取四人進行表演,角色為黃鸝、蝸牛、葡萄樹、旁白。之后再進行25分鐘的闡述,告訴大家不畏懼挫折的道理。可以將課本上的內容留為課前預習或者課后思考。雖然教師講課的部分壓縮了,但是通過表演,使同學們對蝸牛不畏挫折的精神銘記心間。這樣的教學效果不是課本所能達到的。課堂上適當的教學留白可以幫助學生思考,而不是機械地記憶,從而使課堂真正的“活”起來。endprint
(三)預調查,自我探索
“我講你聽”的思想品德教學方式下,學生只是被動地吸收知識,因此,學生對課堂的積極性不高。采取“我是小小調查員”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參與進來,佐證教學課程,使學生從“聽課者”變成“參與者”“思索者”。例如,在“學會拒絕”這一課,實行學生分組,若干人、若干組,要求學生在家附近選取10戶居民進行問卷調查,問題是“您覺得危害青少年成長的不良誘惑是什么?”將調查答案記錄后,在課上各小組進行統計。通過對答案進行比較,可以使學生清楚地意識到不好的行為是什么,從而真正從內心深處提高警惕,杜絕不良誘惑。這種形式的調查非常具有客觀性,但是答案具有發散性,種類繁多,因此,教師在設計問卷調查的時候,應當注重問卷問題和選項同時寫好,注意設計問卷內容要和上課的內容有所聯系。以便對結果統計之后,與課上內容形成聯系緊密的事實依據。同時,能有效將“以自己為中心”的思維模式轉換成“別人怎么看”的思維模式。
(四)課后作業要靈活
無論學習哪一門學科,都是以實踐為終極目標。初中的思想品德課是提高學生對社會適應能力的學科。它注重引導初中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教師為學生布置課后作業,不要呆板地停留在紙面上,應當把孩子們從狹窄的知識面和課本中解放出來[3],使學生走入社會這個大課堂。例如,在“相親相愛一家人”中,教孩子孝順父母,不應停留在紙上,而是應當布置實踐作業,以“我為父母做件事”為例,讓孩子在課堂上說出感受,這樣能使學生深切地體會到父母的辛苦,從而在內心深處體諒父母、孝順父母。思想品德的課后作業不應拘泥于形式,應當大膽創新,從而真正發揮初中思想品德課的作用。這樣才能形成從課上到課下的有效循環,切實加深學生記憶。
由此可見,生活化教學實現了各種可能性,在新課程改革形勢下,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因其具有不同于其他學科的教學性質,在教授方式上也有所不同。通過實行生活化改革,使其具有獨特的體驗性和實踐性。創建新的教學模式,有意識地對學生的信念和意志進行塑造,實現了素質教育的全面發展。盡管目前我國的初中生活化思想品德教育還存在一些問題,但是隨著教學改革不斷深入,教師應用生活化教學能力的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育課堂會不斷地完善改進。筆者根據生活化思想品德課現狀,提出了一些相關措施,希望為思想品德課堂的改革提供一些有用的建
議。本人將在以后的教學課程中對相關的方法不斷實踐,形成更加成熟的教學方案,提高對生活化教學的運用能力,做一名合格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師。
參考文獻:
[1]陶堅恩.初中思想品德課生活化教學實踐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6.
[2]王文方.生活化的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初探[J].內蒙古教育(職教版),2016(2):33.
編輯 郭小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