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娟
摘 要:在中考復習的路上,踐行學講計劃的過程中,通過考點建構自然化,高頻考點習題化,交流展示自主化,課堂小結多樣化,當堂檢測常態化來展示數學學講課堂的活力,讓學生在學講課堂中展示自我的魅力。
關鍵詞:中考復習;課堂展示;“一張紙工程”
我一直擔任九年級的數學教學工作,學講計劃推行之后,很多老師反映,學講計劃只適合新課的教學,不適合中考復習課,特別是一輪復習,時間緊,任務重,哪有時間讓學生去講去學,純屬浪費學生的時間。而我卻覺得學講推行后,上課的時候更加如魚得水,學生高興,老師愉悅,課后學生的干勁更足,當然也取得了很優異的成績。我在這兒簡單地總結我是如何將學講應用于中考復習中去的。
一、課堂展活力,學生展魅力
當代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習不是由教師把知識簡單地傳遞給學生,而是由學生自己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這種建構是無法由他人來代替的。據此,“學講方式”強調落實學生學習主體地位,以自主學習貫穿學習整個過程,給學生提供自主建構的時間和
空間。
(一)考點建構自然化
復習課讓學生學什么?怎么學才能達到效果的最大化。大部分的一輪復習課堂上都是老師帶著學生梳理知識點,然后講練習。知識梳理是必要的。我要求學生在課前把本節課要復習的知識點用自己最喜歡最適合自己記憶的形式把它整理出來,有的學生用結構圖,有的學生用漫畫的形式,有的學生還會用很漂亮的一幅畫。每節課上課的兩分鐘準備時間就是組長帶著大家整理知識點,推選最有效的整理知識點的方法。正式上課的時候,就由幾個小組的代表來匯報本組的想法和創意。在這個環節學生全員
參與。
如果復習的知識點較少,學生不需要整理的時候,我就通過一道簡單的練習來呈現知識點。題目開放、簡單,不僅讓學生把知識點全部復習到,還能讓全部的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每個人都會爭著去搶答。課堂的氛圍自然就被調動了起來。
(二)高頻考點習題化
學生整理知識點,畢竟是理論性的,還需要做題就要把基本知識以題組的形式呈現,不能單純地只講概念,學生對知識掌握后急于找到用武之地,所以應在實際練習中鞏固知識點,即我的復習檢查環節,在這個環節結合復習的內容,常見的高頻考點精選習題,尤其要重視學生平時的錯題,使練習不疏漏、不重復,題題有目的、題題有深意。
(三)交流展示自主化
小組交流不是組長唱的獨角戲,而是每個人參與的舞臺。所以,我一般都會采用一些綜合性強或者是開放性的一些內容。讓學生講什么,怎么講。這是課堂上的關鍵。有的老師理解的學講就是學生到講臺前講就是講,我認為這是片面的。我認為“講”其實就是一個展示的過程。我的數學課堂中學生的展示機會有很多,每個同學都有展示自我的機會。
(四)課堂小結多樣化
對于課堂小結我采用的形式是,組內結對子總結,可以是同位之間,也可以是小組成員之間,或者是組長檢查式。也可以是教師問答式。總之,課堂小結不能流于形式,更不能忽略不小結。
(五)當堂檢測常規化
學講計劃中提到的關于遺忘規律的理論。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研究發現,遺忘在學習之后立即開始,“先快后慢”。而且凡是理解了的知識,就能記得迅速、全面而牢固。經過學生自己的理解、講述、演示后,短時記憶就內化為學生的知識和能力,經久難忘。據此,“學講方式”強調課堂教學中及時地自主復習、小組合作中的互講強化、當堂的生生互相檢測鞏固都是極為有效而必要的教學手段。所以在整個課堂中不斷地采用不同的形式強化知識點。在當堂檢測部分更需狠下功夫,達到畫龍點睛之妙。
二、課前展功力,課后拼耐力
在復習的課堂上一切以學生學會為中心。力求讓學生做到“學會、會學、會用”,讓學生三熟:熟記、熟講、熟練。要做到這些老師在課前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在課后還要檢查落實。
我每天堅持布置學生回家預習第二天要講的內容并完成練習冊上自主導學部分。第二天早晨我把學生的練習冊收上來批改看學生的學習情況。通過批改發現學生在自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歸納,哪些內容可以放手讓學生自主完成,哪些內容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可以完成,做好課前的預設,然后在課堂上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
在中考復習的路上,我們不必過于功利,不必認為只有老師講才會有效果。大膽地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在中考復習的路上,自主去邊思邊行。2014年至今從學講課堂中走出來的學生們數不勝數,王××、沈××、耿××……這一個個熟悉的名字都是學講課堂的受益者,她們不僅都考上了自己理想的學校,在新的學校依舊風采奕奕。中考復習不再是枯燥乏味的代名詞,它會成為師生生命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昂首闊步地行走在中考復習的路上,相信我們的腳步是鏗鏘有力的,走得快更會走得更遠!
參考文獻:
[1]張寶.“學講方式”在合作學習中的應用研究[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17,1(23).
[2]高成林.讓學生成為高中信息技術課堂的主角[J].中國校外教育,2014,12(10).
編輯 李琴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