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澤宇
摘 要:半偏法測電阻是利用待測電路中接入阻值很大的電阻,使得待測電表并聯一個電阻發生半偏時,干路電流變化非常小,可近似按干路電流不變來處理。不管是半偏法還是三分之二偏測電阻,哪種測量方法使得干路電流變化越小,其測量就越準確。
關鍵詞:半偏;電阻;誤差
在2013年北京市海淀區高考二模理科綜合物理試題中,有一道測毫安表內阻的試題。詳情如下:
(北京海淀二模21題(2))為了較準確地測量一只微安表的內阻,采用圖8所示實驗電路圖進行測量,實驗室可供選擇的器材如下:
A.待測微安表(量程500μA,內阻約300Ω)
B.電阻箱(最大阻值999.9Ω)
C.滑動變阻器R1(最大阻值為10Ω)
D.滑動變阻器R2(最大阻值為1KΩ)
E.電源(電動勢為2V,內阻不計)
F.保護電阻R0(阻值為120Ω)
①實驗中滑動變阻器應選用 (填“C”或“D”);
②按照實驗電路在圖9所示的方框中完成實物圖連接。
③實驗步驟:
第一,先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移到最右端,調節電阻箱的阻值為零;
第二,閉合開關S,將滑片緩慢左移,使微安表滿偏;
第三,保持滑片不動,調節R的電阻值使微安表的示數正好是滿刻度的2/3時,此時接入電路的電阻箱的示數如圖10所示,阻值R為 Ω。
第四,根據以上實驗可知微安表內阻的測量值RA為 Ω
④若調節電阻箱的阻值為R′時,微安表的示數正好是滿刻度的1/2,認為此時微安表內阻就等于R′0則此時微安表內阻的測量值與微安表的示數正好是滿刻度的2/3時微安表內阻的測量值RA相比,更接近微安表真實值的是______。(填“R′”或“RA”)
該試題涉及半偏法測電阻和三分之二偏測電阻的誤差分析。該題為何是三分之二偏測電阻誤差更小一點呢?下面對測電阻的原理及誤差分析做一闡述。
在高中物理實驗中,我們經常遇到用半偏法測電阻,該實驗的電路圖如下圖所示。
半偏法測電阻實驗原理:首先閉合S1,調節滑動變阻器R使得靈敏電流表G的示數最大(滿偏Ig),然后保持S1閉合,滑動變阻器不動,閉合S2,并調節電阻箱R',使得靈敏電流表G的示數為最大示數的一半,即電流為之前的一半(半偏Ig/2),記下此時電阻箱R′的電阻大小(可以直接讀出),該電阻即為靈敏電流表G的電阻大小,即Rg=R′。
三分之二偏測電阻實驗原理:首先閉合S1,調節滑動變阻器R使得靈敏電流表G的示數最大(滿偏Ig),然后保持S1閉合,滑動變阻器不動,閉合S2并調節電阻箱R′,使得靈敏電流表G的示數為最大示數的三分之二,即G的示數為2Ig/3,記下此時電阻箱R′的電阻大小為r′,因為R接入的電阻遠遠大于Rg,我們近似地把整個過程中的干路電流當作不變的。通過R′的電流近似為
Ig/3,因為G與R′并聯,他們兩端電壓相等,所以2IgRg/3=Igr′/3,靈敏電流表G的電阻大小Rg=r′/2。
誤差分析:該實驗中,由于R接入的電阻很大,我們近似地把整個過程中的干路電流當作不變來處理,但是實際中隨著S2的閉合,G與R′的并聯會導致整個電路總電阻變小一點,干路電流將會比S2的閉合前變大一點,所以當通過靈敏電流表G的電流為原來一半時(半偏Ig/2),通過變阻器R′的電流將比Ig/2要大一點;當通過靈敏電流表G的電流為2Ig/3時,通過變阻器R′的電流將比Ig/3大一點,從而使測量值都偏小。對于半偏和三分之二偏測電阻哪個誤差更小呢?
當S2閉合前,G接入的電阻為Rg,干路中的電流為Ig
半偏法測電阻時,閉合S2后,電阻箱接入的電阻R′≈Rg,Rg與R′并聯后的總電阻R1≈Rg/2,干路中的電流為Ig′
三分之二偏測電阻時,閉合S2后,電阻箱接入的電阻r′≈2Rg,Rg與R′并聯后的總電阻R2≈2Rg/3,干路中的電流為Ig″
G與R′并聯后的總電阻越接近Rg,則并聯后的干路電流就越接近Ig,其測量誤差就越小。
由于三分之二偏測電阻時,Rg與R′并聯后的總電阻R2≈2Rg/3更接近Rg,所以Ig″更接近Ig,所以三分之二偏測電阻比半偏法測電阻誤差小。
本題減小誤差的關鍵是閉合S2后,干路中的電流越接近IH實驗誤差越小,而半偏法測量時接入的電阻導致總電阻變化稍微大一點,所以干路電流變化就稍微大了一點,因此誤差就大了一點。而三分之二偏測量時接入的電阻導致總電阻變化稍微小了一點,所以干路電流的變化也相應小了一點,所以實驗誤差也就小了一點。
在做實驗誤差分析時,一定要明確導致誤差產生的原因,只有從產生誤差根源上去分析,才會做出正確的判斷,切不可無根據地得出誤差結論。
參考文獻:
[1]周杰華.兩種半偏法測電阻系統誤差分析[J].呼倫貝爾學院學報,2016.
[2]杜紅彥.半偏法測電流表內阻的討論[J].物理實驗,1996.
編輯 張珍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