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磊
摘 要:在我國的高中語文作文課堂教學中,如何去“寫”這一問題一直都是高中語文教學者所探究的問題。老師作為高中語文作文的引導者,在開展教學過程中不僅只是對學生思想上的引導,更多的引導還是在實際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具有嚴密的邏輯思維,使學生的寫作能力得到不斷的增強。
關鍵詞:高中語文;作文;策略
在現代社會中,高中語文教學一直都是我國教育史上有著開拓性和引導性的意義和作用,如今的語文教學中,不單單只是要傳承我國歷代語文教學的寶貴經驗,還要對國外教學的精髓加以利用,讓其融入我國社會主義特色的教學思想,從而合理運用到我國高中語文實際作文教學中。
一、多加鍛煉,逐步創新
1.利用關鍵詞設定標題
在高中語文寫作中,我們經常可以發現一個問題,就是當學生閱讀完材料,并確立了文章的框架和內容之后,卻對其標題難以定奪。在一些材料資源中,某一人物的某一句話往往都是能暗示其文章所表示的主要內容,讀者應該對其材料中這樣的句子加以掌握,將材料中深化主題、畫龍點睛的句子進行標注,根據這些暗示性的詞、句,適當地去考慮文章的標題。例,在教學高一語文《短新聞兩則》中,其素材主要就是講述了祖國過去的一段恥辱終告洗刷,而另外一個國家即將經歷恥辱,素材中最后的一句話,也是其表述的重點:“該忘記的一定要忘記,不該忘記的要銘記于心。”這樣簡單的一句話概括了全文的中心思想。高中學生就可以圍繞這段話,加以深入的理解,擬定出優良的標題。合理利用使得平淡的材料緊密聯系在一起。
2.根據材料擬定文題
在高中語文作文教學中,聯想是必不可少的。聯想是一種心理活動,是大腦運作的過程,教學者在平時對學生進行作文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引導學生巧妙地去聯想,這也是高中語文作文教學的核心內容。所以,高中生的聯想力必須得到提升。聯想能讓很多事物聯系在一起,根據提供的素材,用聯想的方式可以讓素材的內部體現更好的對比性。例如,在語文教學《燭之武退秦師》中,老師可以對素材先進行簡單的講解,然后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自主聯想,讓學生在素材中根據燭之武的經歷和逆境中的成功進行聯想,讓素材中的人物和自身現狀進行比較,結合實際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圍繞著聯想素材去擬定文章的主題,這樣才能使文題得到深度優先,為文章增添亮點。
二、高中語文作文特點
1.自主性
在高中語文作文教學過程中,教學者應提倡學生自主寫作,讓學生自己成為寫作的主人。教學者不用對學生的寫作有太多的要求和建議,讓學生自由發揮、自擬文題、自主思考、自主探究,最后讓學生之間互相修改。讓學生多寫作自己的實際生活、生活經歷,將自己的真實情感投入寫作當中,多以寫自己對人生、社會、自然的感悟,讓學生能夠個性地表達出寫作的情感,讓自身的特長得到展示,發揮語言的魅力,從而表現出最真的字跡。
2.開放性
在高中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要敢于打破常規、大膽地嘗試,鼓勵每一位學生能夠去寫奇文怪文、概論文。那么這就需要在平時的語文作文教學中,以培養高中生的煥發性思維,不要只是局限于課本上的素材進行寫作,還要廣泛地閱讀,從閱讀中吸取更多新鮮、有營養的寫作資源。還要求能夠用自己的方式進行表達,對學生思維上的束縛盡可能地減少,為高中生營造出一個輕松愉悅的寫作環境,提供一個廣闊的寫作空間,讓每一位學生能夠靈活地寫作出有自身特點的文章。
3.創新性
當學生從懵懂的初中階段升入高中階段,每一個學生的思維能力和邏輯能力就有了初步的形成,在高中語文作文教學過程中,教學者應鼓勵學生根據自身特點進行有創意的寫作,注重每一次寫作,把每一次寫作都當成自我表達、自我創新的過程,俗話說,人不該人云亦云,每一篇文章都要有自身特點,做到創新,盡可能去做到自己寫的每一篇文章都能讓讀者有眼前一亮的感覺。教學者還要引導學生進行聯想,提升每一位學生的創新性思維,從而讓學生的寫作水平達到高考的要求。
4.實踐性
高中語文想要寫好一篇文章,需要提前做好充足的準備,教學者應鼓勵每一位學生多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體會到人生百態,時時刻刻去關注社會上的熱點、焦點。閑余之際通過圖書館、報刊亭等地方多收集寫作素材。總而言之,要讓學生積極性得到提高,多經歷社會的豐富多彩,通過自身的體驗和經驗的累積,形為最好的寫作素材。
經過上面一系列的闡述,我國高中語文作文教學是廣大語文教學者值得思考、探究的話題。當然有些也只是筆者對高中語文作文的一些想法。新課標的出臺后,新課標就像一盞指明燈,給高中語文作文教學指引了一條光明的道路。
參考文獻:
[1]孔曉茵.淺談高中語文作文教學的優化策略[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6(3):202.
[2]黎彬彬.淺談高中語文作文教學的實用性和創新性[J].亞太教育,2016(14):204.
編輯 謝尾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