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招
數學欣賞教育就是教師要深入挖掘數學知識的人文內涵與美學因素,以教材為基礎,輔以有價值的課外數學學習資料,讓高中生從審美角度與應用價值來審視數學知識,使其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獲得享受、快樂的學習體會。落實數學欣賞教育可以讓高中生進一步了解數學學科的奧妙之處,拉近高中生與數學之間的距離,使得學生更加完整地認識數學學科的本質,準確把握數學學科的發展脈絡,提升他們的數學素養。下面,筆者從充分利用數學事實、展開課堂教學探究、拓展課外實踐活動三個層面,討論開展高中數學欣賞課的具體做法。
一、利用數學事實激趣
欣賞建立在興趣的前提之下,如果沒有興趣的支撐,高中生便不會對數學學科產生好奇,也不會主動從事數學探究,更不會從美學角度學習數學。而高中生也必須要認識到數學學科的實際應用價值,進而才會產生探究興趣。
在每一個單元教學中,筆者都會盡可能使用一些生活資源,分析這些生活資料與數學學科之間的內在關系,利用生活事實來引導高中生學習數學知識。最常見的生活實例是關于幾何體以及點、直線、平面之間的位置關系等幾何知識,筆者在講述這些數學知識的時候常常會用隨手可見的建筑物來進行舉例說明。比如在“空間點、直線、平面之間的位置”一課中,筆者直接讓高中生在教室內找到具有空間關系的點、直線與平面,有的學生指著教室的墻壁以及墻壁的四條邊來進行舉例;有的學生指著自己的課桌的平面來進行說明;有的學生指著黑板來進行驗證……在這個活動中,學生可以發現,生活中處處存在數學。許多學生在本輪活動中表示:之前從未從點、線、面的角度來觀察過生活,教室、黑板、玻璃等都存在基本的幾何關系,這種感受讓他們感到十分新奇。看到學生的反應之后,筆者便知道高中生初步學會了從數學角度來觀察生活,而這也可以讓他們認識到數學中的幾何美。
二、利用課堂探究理解數學之美
體驗是激發并延展欣賞意識的最關鍵活動,提升高中生體驗數學美的能力的基本方式。在探究中,高中生能夠切實理解數學的內涵與本質,了解各位數學家為了創造一個數學公式、一個數學原理付出了多少努力,從而被科學家甘于為科學獻身、不怕困難與犧牲的精神所打動,真正理解數學的魅力所在。
在“余弦函數的性質”這一課中,高中生已經學過了正弦函數,認識到了平移法、五點法等對于探究三角函數的圖象以及性質的重要性。為了讓高中生體會到數學思想方法的魅力,筆者鼓勵學生利用他們自身的知識經驗來自主探究余弦函數的圖象與性質。在這一課中,筆者先鼓勵學生找到余弦函數的五個特殊點,在函數圖象中標注,按照點的順序連接函數圖象。之后,高中生要在小組內展示與交流,對比彼此所繪制的余弦函數圖象是否一致。如果存有異議,學生需要在小組內進行討論,重新審視每一個組員的圖象問題,通過二次計算與思考來達成共識。與此同時,筆者將會出示y=cosx=sin(x+)這個數學公式,鼓勵學生畫出正弦函數曲線,然后按照正弦函數曲線的平移規律來得到y=sin(x+),對比他們之前所繪制的余弦函數曲線來完成本課學習。
三、課外實踐加深感悟
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開展課外實踐,可以有效拓寬高中生的學習視野,使其從實踐角度來認識數學,使他們從認識數學的理論美,轉而認識到數學的實踐美,而這個轉換也必將促使高中生對數學學科的欣賞水平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課外實踐活動自新課改以來已經成為基本的教學活動之一,筆者在教學中也一直貫徹“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理念,為高中生創設了多種數學實踐活動。例如,在“隨機抽樣”“統計”“概率”等章節知識中,筆者便以“探究生活中的水資源使用情況”為主題,鼓勵高中生展開實踐調查。他們需要從自己生活的社區中隨機抽取部分用戶的用水問題展開抽樣統計,通過樣本來推斷整個社區的用戶的用水問題,預估社區用戶存在浪費水資源的概率。在這個活動中,高中生能夠切身體驗到抽取合理樣本的重要性,也能夠初步了解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
總而言之,開展數學欣賞課的基本教學原則包括實踐性、學生主體性、創新性、體驗性等,高中數學教師必須要結合實際情況設計出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與參與欲望的數學欣賞課,使高中生在體驗中獲得審美發展。
參考文獻:
[1]肖峰.借助欣賞教育東風,加強高中數學教學活動[J].新課程學習(中),2014(12):8.
[2]周淑清.高中生數學欣賞力的教育引導芻議[J].理科考試研究,2016,23(5):32.
編輯 高 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