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世霞
摘 要:初中思品教學承擔著對學生進行思想引導的重要職責,教師要結合教育內容,巧妙設計教學流程,創設良好環境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關鍵詞:初中思品;學生成長;促進作用
在初中生成長中,教師的教育引導發揮著關鍵作用。思品學科在整個初中教學中具有雙重職責,其中一個重要方面是對學生的思想進行引領,幫助學生更好地度過青春期。
一、引導學生準確定位新的角色
進入初中階段,學生的身份發生了變化。從小學生到初中生需要有一個過渡的過程,筆者在《我是中學生了》教學中,通過系統的引導,讓學生迅速實現角色的轉變。首先,筆者引導學生對中學和小學的區別進行了對比,初中階段學習的時間更長、學習的科目更多,要求也更難了。同時,中學生守則與小學生守則相比也提出了許多新的要求,使學生對一系列新要求有了更加直觀的認識。接下來,筆者引導學生立足初中階段的目標要求,認真分析作為一名初中生應當從哪些方面進行自我完善與提升。例如在時間意識上要更強,在嚴格自律上要更嚴,在與人相處上要更加和諧等等,讓學生自己講述對初中生活的感悟,自己分析自身存在的不足,提出改進的方向和路徑,從而更加有效地實現角色轉變。
二、引導學生樂于開展團結協作
當代初中生獨生子女為主,他們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比較明顯。對此,教師要結合思品教學引導學生團結協作,這不僅是提高學習成效的需要,也是幫助學生更好地融入集體,將來融入社會的內在要求。在《眾人劃槳開大船》教學中,筆者和學生進行了分析:一個人的力量和集體的力量有著什么樣的本質區別?引導學生回顧自己在集體中扮演了什么角色,怎樣才能更好地發揮集體的力量。在筆者的引導下,學生對團結就是力量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大船只有所有水手齊心協力,才能劈波斬浪、勇往直前。筆者接下來引申到學生的學習與生活中,讓他們明白當個人遇到困難時要想到集體,要依靠集體的力量去破解難題。在班級各項工作中,在平時的學習中,大家應該團結友愛、協作共贏,積極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使每一個成員的力量匯聚成強大的推動力,從而順利破解各項難題。經過筆者的引導,學生對自己在集體中的定位、對集體負有什么樣的責任,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團結協作意識在腦海中扎根。
三、引導學生消除代溝感受親情
進入青春期以后,青少年的許多思想不夠成熟,與父母的教誨要求產生了沖突,容易形成代溝,甚至導致青少年的叛逆心理。在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疏導化解這種代溝,引導學生換位思考,能夠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關愛,從而自覺消除各種抵制心理。筆者在《和父母平等溝通》教學中,跳出教材進行教學,向學生出示了一組視頻短片,講述的是農民田間辛苦勞作的場景、工廠工人揮汗如雨的操作場面等等。這些都是學生父母常見的職業,從這些細節中讓學生對照思考,自己的父母平時也是這樣辛苦勞動,為自己創造更好的生活條件,從心理上深切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關愛。有了這樣的情感基礎,接下來引導學生進行換位思考:如果你是父母,對孩子怎樣進行要求?天氣變化無常是否多叮囑幾句添加衣物,當孩子和社會不良人員交往時是否要加以禁止等等。感悟了父母對自己的愛,再加上換位思考,學生對父母平時的言行有了不一樣的認識,原來父母平時看似啰嗦,實際上都是對自己的愛;父母有些方面對自己的禁止,實際上正是對自己的關愛。通過這樣的引導,學生消除了對父母的代溝和抵制心理,能夠心平氣和地和父母溝通,能夠懂得感恩父愛母愛。
四、引導學生運用法律維護權益
當今社會是一個法治社會,每一個人都應當遵守法律,同時也要懂得運用法律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在這一方面,教師要結合思品教學強化對學生的引導,增強學生的維權能力。在《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教學中,筆者向學生出示本市發生的兩起偽劣商品致人傷殘案件,從案件的分析中幫助學生找準要點,對偽劣商品侵犯消費者合法權益應當如何鑒定、應當采取什么樣的路徑進行投訴等方面,除了教給學生維護自身權益的方法路徑之外,還為學生普及了一些小常識,如怎樣辨別過期食品、怎樣辨別三無產品等等,在增強學生維權意識的平時,也提高了學生的辨別能力,這對學生而言是難能可貴的。指導學生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這項教育活動意義重大,讓學生從小樹立了法制意識,當大家的法制意識得到普遍增強時,依法治國的理念才能得到全面落實。
綜上所述,在初中思品教學中,廣大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選擇更加切合學生身心特點和思想發展的教學方法路徑,更好地發揮對學生成長的引領作用。
參考文獻:
[1]王舉.研究性學習法與思品課教學的契合[J].考試周刊,2010(47).
[2]楊先軍.思品課照亮學生成長的明燈[J].新課程(中學版),2015(10).
編輯 郭小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