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懿
摘 要 文章從新媒體、視覺傳達設計、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元素的相關概述出發,借鑒設計學理論來考察與研究中華民族形象的自塑,就新媒體時代視覺傳達設計中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元素的應用與傳播進行了簡要分析,以供參考。
關鍵詞 新媒體時代;視覺傳達;民族傳統元素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8)225-0168-02
在全球化視野中,新媒體技術的應用為視覺傳達設計的創新發展提供了新活力。新媒體以其傳播形式多樣性特征,推動了視覺傳達設計表現形式的多元化發展,增強了視覺傳達的體驗性與信息資源應用的創新性,中國當代設計研究切入到中華民族形象塑造與傳播領域的必要性。在此背景下,社會各行業對視覺傳達設計提出了更高要求,加之文化發展理念的不斷深入,實現視覺傳達設計物質需求與精神需求的雙重滿足成為其發展的客觀需求與必然趨勢。對此,在新媒體時代下,將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元素應用到視覺傳達設計中,促進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元素與新媒體技術、視覺傳達之間的有效結合,成為設計人員關注與研究的重點問題之一。
1 對“新媒體”“視覺傳達設計”“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元素”的基本認識
1.1 新媒體
布洛克曼曾在《第三種文化》指出:科技與文化的分離,是由于缺乏溝通,而技術與媒介的結合應用則能夠促進科學與文化的融合,形成良好的合作關系[ 3 ]。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隨著新媒體技術(包括觸屏媒體技術、虛擬現實技術、移動電視技術等)的產生,為藝術設計提供了新動力,能夠進一步將藝術所具有的情感與技術應用行為進行完美結合,呈現全新的信息傳遞效果。因此,在視覺傳達設計中,借助新媒體可有效促進中華民族傳統元素的應用與傳播。新媒體(new media)又被稱之為“數字媒體”,是繼報紙、電視等傳統媒體之后,基于計算機技術、互聯網技術、電子通信技術、移動技術等的創新發展與應用,為用戶提供信息資源與服務的媒體形態、傳播形態。相對于傳統媒體而言,以數字技術、網絡技術為基礎,以聲音、圖像、圖形、文字復合方式進行信息呈現方式的新媒體,在信息傳播中所產生的價值更高、原創性更強,所引發的效應更大,且在發展中更具生命力。目前,在科學技術的推動下,社會已經進入到新媒體時代,新媒體技術在各領域各行業的創新發展中得到廣泛應用,影響著人們的生產、生活與學習[ 1 ]。
1.2 視覺傳達設計
視覺傳達設計(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是藝術設計領域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是指利用可視的形式將有意義的信息資源或特定的事物傳播給大眾的主管行為[ 2 ]。通常情況下,視覺傳達設計師會利用視覺符號,如文字、電影、建筑物、音樂、圖案、電視、造型藝術等一切能夠用視覺器官感知的符號,進行信息在個體間、群體間、人與自然間的傳遞。
1.3 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元素
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元素是中華民族在五千年歷史中形成的物質文化元素(包括建筑、律法、科技等)與精神文化元素(包括價值觀念、人文理念、宗教信仰、民間風俗、生活習慣等)。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元素蘊含著豐富的民族傳統文化精神,其發展與應用,不僅為中國文化品牌的塑造、中國自信的樹立奠定了基礎,在文化全球化發展背景下,也承擔著融入與影響世界的時代使命。無論是上層文化,還是民間文化,無論是漢族文化,還是少數民族文化,其得以傳承的關鍵均在于文化傳承體系的統籌建設,而具體文化內容的傳承則依賴于傳承體系中特定方式與特定保障手段的科學應用。建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必須具有系統論、控制論的視野。
2 新媒體與視覺傳達、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元素的融合
新媒體已經成為現代社會一種主流的藝術形式,深入到多樣化的創作設計中。
使人們的生活從單一化轉向多元化,從傳統媒體時代轉向數字媒體時代,并且改變了藝術創作的空間交流形式,重新審視藝術創造和藝術審美。在全球一體化背景下,新媒體技術與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元素的融合應用已經成為視覺傳達設計全球化創新發展的客觀需求與必然趨勢。視覺傳達設計的過程受到多重因素的影響,如視覺背后承載著社會、文化等因素,因此民族傳統文化的融入是視覺傳達設計在國際市場展現中國特色的重要手段。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有著悠久的歷史,在其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獨特而完整的形式體系和表現體系,是世界文化架構體系中的東方代表。在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和強大的同時,應充分認識視覺傳達設計發展的路徑,堅持中華民族傳統的文化價值標準和藝術價值標準,走向自身發展的道路,以“華夏化夷”的方式,吸取和消解西方古典藝術設計和現代藝術設計精神與形式,創造出體現中國文化價值的當代視覺傳達設計。
3 新媒體時代視覺傳達設計中中華民族傳統元素的應用與傳播
3.1 增強民族傳統文化元素應用的體驗性
由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元素概念可知,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元素是中華民族文明傳承的重要載體,其類型豐富多樣,既包括文字符號、圖形符號,也包括建筑符號、藝術雕塑符號等,合理的選用符合將其應用與視覺傳達設計中,能夠有效提升視覺傳達設計意境,使人在視覺傳達設計作品觀看中理解作品所要傳遞的內容,激發情感與心靈上的共鳴。例如,海報《自在》設計中,應用水墨元素形成層次分明的藝術效果,并借助水、墨元素自身所具有的“內斂氣質”、“灑脫情懷”深化海報主題,凸顯“吃”“玩”“坐”等的哲學思想[ 4 ]。在新媒體時代下,人們在獲取信息,進行信息記憶過程中,呈現出碎片化、視覺化特征,這在一定程度上對視覺傳達設計中中華民主傳統元素的應用與傳播性提出更高要求,增強個體體驗性成為必然趨勢。
3.2 促進民族傳統文化元素的視覺化應用與傳播
媒介之間的關聯性特征,決定了在設計中可利用新媒體促進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元素的延伸與創新。因此,在新媒體時代下,中華民族傳統元素的應用與傳播將從平面表現形式解放出來,通過多感官(視覺、聽覺、觸覺等)應用,進行視覺化發展,實現信息的多元化與全面化傳達。以書法元素為例,其表現形式獨居特性,無論是執筆、用筆,還是墨法均存在一定的講究。在廣告設計中,根據書法存在的意境美、形體美、韻律美進行設計,可有效增強作品韻味,提升設計藝術效果。例“酒鬼酒”Logo的設計,借助草書所具有的“豪放灑脫”氣質,為人們營造出“音聲舉杯暢飲”的意境,使受眾通過Logo認知與理解“酒鬼酒”品牌理念。在新媒體時代下,利用數字動畫技術,能夠根據書法元素特征,通過文字、視頻、圖像的處理,進行動態展示,感知書法創作過程中由“墨”到“文字”的變化過程,進一步增強廣告的藝術魅力,一方面實現傳統文化的弘揚與傳承,另一方面進行廣告信息的有效傳播,并在潛移默化中為產品塑造高端定位,增強產品宣傳效果、并形成了“以形寫神”“氣韻生動”“神妙能逸”“寫胸中逸氣”等美學觀和藝術創作與品評的價值體系,成為中國文化的視覺形式方面代表。對中國文化本身價值的守護,是捍衛中國藝術文化價值的前提。
3.3 提升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元素應用與傳播的交互性
在新媒體時代下的視覺傳達設計中,數字化技術、互聯網技術的應用,能夠有效轉變中華民族傳統元素的傳播形式,使其更具互動性、參與性,更好的融入到現代人學習、工作與生活中,在潛移默化下進行傳統民族文化的傳承、保護與創新。例如,莫言系列作品及書籍視覺傳達設計的中國形象塑造與傳播影響。莫言系列創作作品中用極具新穎的表現方式建構了為中國正史所遮蔽的體現著純粹民間情懷與民間精神的中國形象,它是東方化的,而這種中國形象同時又是本土性與普世性的高度融合,受到了國內外讀者及書籍設計從業者的高度認可。但莫言獲得諾獎并不意味著中國當代文學真正走進了世界文學,而且中國民族文化在跨文化傳播領域的被認可也遠遠沒有達到預想的目標。
4 結論
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元素在視覺傳達設計中的應用與傳播性研究,是新媒體時代下社會與市場對視覺傳達設計發展提出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信在視覺傳達設計領域的具體體驗,不僅有利于促進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也有利于視覺傳達設計的創新與優化發展。因此,在明確認知新媒體、視覺傳達設計與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元素內容的基礎上,應促進三者之間的有效融合,以從物質與精神層面推動創新與發展,滿足社會與市場對視覺傳達設計的實際需求。在當下全球化新媒體的發展新形勢下,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在世界范圍之內的影響力仍然相當有限,需要努力走出歷史的沉疴,勇于借鑒開拓,在西學東漸與東學西漸間建立均衡的交流關系,在世界范圍內樹立與時倶進的中國形象。
參考文獻
[1]常陽光,楊杰.視覺傳達設計在新媒體時代下的趨勢分析[J].大眾文藝,2018(19):87-88.
[2]魯寧麗.淺析新媒體環境下平面商業廣告設計的創新[J].大眾文藝,2018(19):61-62.
[3]閔媛媛,張培源.數字媒體影響下茶葉包裝視覺傳達的設計思考[J].福建茶葉,2018,40(10):164.
[4]王杰.多媒體技術在視覺傳達設計中的應用研究[J].自動化與儀器儀表,2018(7):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