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 飛
(江蘇省宜興市陶都中學,江蘇宜興市214221)
學科素養下優化初中英語家庭作業的途徑
謝 飛
(江蘇省宜興市陶都中學,江蘇宜興市214221)
在核心素養下,學生在學習和作業的過程中,能夠提升自己的學科素養。所以,初中英語教師要以家庭作業為突破口,創造性設計家庭作業,培養學生的批判精神和人文情懷,發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初中英語;家庭作業;設計多樣性;學科素養
2014年3月30日,教育部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的文件中明確提出“改進學科教學的育人功能……要在發揮各學科獨特育人功能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學科間綜合育人功能”。而初中英語學科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在發揮育人,提升人的品質,發展健全人格方面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為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目標,英語課程也提出了核心素養的四個方面,即語言能力、學習能力、思維品質和文化品格。教師要打通課堂的內外,做到課內課外相結合。眾所周知,僅僅依靠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是遠遠不夠的,而家庭作業正是課堂教學的最重要、最有益的補充。傳統教學中英語家庭作業題量大、耗時多、效率低,而在核心素養下,教師要創造性設計家庭作業,突出家庭作業的學科育人功能,讓學生在完成家庭作業的過程中提升英語學習興趣,培養批判性思維能力,并在家庭實踐性作業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人文情懷,品味到完成家庭作業的獲得感。那么,作為一名初中英語教師,應通過哪些途徑來設計富有學科素養的家庭作業呢?
傳統的家庭作業模式單一,大都為現成的套題或教輔資料,學生沒有選擇權,沒有自主完成作業的空間,教師也沒有從中精選出適量、匹配的作業,因此,作業的內容和上課的內容出現兩張皮的現象比比皆是。長此以往,學生對作業常產生焦慮和抵觸情緒,將作業當作嚴重的負擔。盡管在新課程背景下,課程內容、教材和考試都出現了新的樣態,但作業形式依然濤聲依舊,無非是單選、完型、閱讀理解和寫作等,幾乎與考試題如出一轍,久而久之,學生漸漸以應付的心態來對待作業,甚至出現抄作業現象,而對于通過作業來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批判精神,更是無從談起。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
筆者在家庭作業的設計中,充分考慮到在核心素養的背景下,多樣化設計家庭作業的形式,讓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充分發揮自我的主體性,并通過感知、體驗和實踐等環節,有興趣、全身心地投入到作業中去,從而培養批判精神。學生在作業完成中有所獲,有所得,從而提升了英語學習的興趣,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例如,在牛津英語7AUnit 2Integrated Skills課后,我就在班級布置了一項作業:自由采訪一位自己的鄰居,主題為他或她所喜歡的體育運動員,然后將采訪內容詳細記下,第二天在講臺上展示,看誰的采訪最具“記者味”。這種新穎的作業一下子激起了學生的興趣。學生積極準備,并在相互合作中很好地完成了這項作業。再如,在學完9AUnit8Detective stories這一單元后,我又給學生布置了一項富有創意的作業:學生回家搜索短小精悍的英文偵探小故事,并做適量的剪裁和修改,下節課上課前五分鐘,上臺領讀最精辟的一篇,與大家共享美文。學生對此項作業極為感興趣,個個鉚足了勁兒,有的還借題發揮,讓大家在聽的過程中猜想下“幕后的兇手是誰”。這種作業,既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也體現了語言的學習規律,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培養了情感,習得了語言技能,形成了思維能力,為學生批判性精神的成長提供了最好的注釋。
語言是思維的載體,承載了思想和人文。教師要讓作業走向實踐和生活,讓學生在實踐性作業的完成中,養成團隊精神,形成人文素養。作業不是游離于課堂的負擔,而是課堂的延伸和拓展。它來源于課堂,但又高于課堂,與生活實踐水乳交融。教師要通過讓學生學習英語,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底蘊和風俗習慣,擴大知識面,拓展視野,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而實踐性作業正是實現此目標的有效載體。
例如,一次,一個外國訪問團到我校進行交流,其中有一個重要環節就是兩國學生間的交流。經過各方精心準備,我們采用視頻對話的形式,讓兩國學生通過WeChat進行視頻對話,對彼此所關心的話題進行多元化討論。于是我便設計了一次實踐性作業,讓學生自主完成。在活動前一周,從網上下載異國的文化和傳統,到溝通話題的選擇等,學生全身心參與,躍躍欲試,所有關于對話的資料幾乎都是由自己完成,而教師只負責協調和建議。到了視頻對話的當天,每個學生都提前背好了自己的臺詞,準備了想要交流的話題,希望通過視頻對話的機會,給他國學生留下一個美好的印象。對話之后,為了進一步挖掘此次異國視頻對話的意義,我又設計了一個拓展性作業,即制作一張明信片,用英文和圖片來表達對他國中學生的問候和祝福,從而讓溝通和交流保持常態化。這些實踐性作業,激活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盤活了學生的英語知識存量,深入挖掘了學生的學習潛能。學生在實踐性作業中樂著學、學著樂,不僅習得了語言知識,更將知識轉化成了語言能力,體現了在用中學,為用而學,學了就用的英語課程新理念。很多學生通過此次作業的完成,不由自主地對他國異域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于是以更大的學習熱情投入到英語學習中去,并在語言學習的過程中涵育了人文精神和人文素養。
新課程強調要實施個性化學習,其原因是學生的學習水平、學習個性和學習風格是迥異的。教師要體現因材施教,就要針對學生的個性,設計適切的學習方式,讓學生選擇。從作業方面來說,有的學生基礎不牢,則可適當多操練些基礎題;而對于中上等的學生,則可以多做些挑戰題;對于特別優秀的學生,可設計開放性作業,讓學生自主進行各項語言實踐動活動,如改編課文、報刊摘錄等,從而使后進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飽,優秀的學生有的吃。另外,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作業也從線下走向線上,很多網課、網上作業也應運而生。教師要充分利用互聯網,實施“互聯網+作業”工程,創造性地為學生提供分層作業,培養學生主動學習、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個性化學習的習慣,從而真正達到讓學生利用作業來提升英語學習水平的最終目標。筆者結合實踐,基于翼課網來開展分層作業指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步驟如下:
筆者根據學生平時的學業成績,將作業分成A、B和C三個層次。三個層次中,A層較難,而B層適中,C層較易,然后讓學生自主根據實踐情況進行“點菜”。這實現了對學生的動態分層,擴大了學生的選擇權,同時也給學生自主管理提供了便利。
在完成統一的課后作業后,學生可依托翼課網進行網上作業試水,學生自主選擇,自主完成,平臺也會自動顯示得分,并以彩旗表揚優秀生。學生在此平臺上找到了自信。同時,同學間相互競爭,相互影響,相互鼓勵,形成了一個學習型“朋友圈”。
由于日常作業中更多的是書面作業,而翼課網提供了豐富多彩的同步作業、拓展訓練和口頭作業等。這些不同形式的作業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作業質量,提升了作業完成的效度,全面培養了學生聽說讀寫各方面的能力。從后來的階段性學測來看,學生的成績普遍有了大幅度的提升,為學生持續學習英語注入了新的活力。
[1]趙婀娜,趙婷玉.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J].上海教育科研,2016(10).

謝飛,1972年生,男,江蘇宜興人,主要從事初中英語教學研究,宜興市優秀班主任,中學一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