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長海,王長會,魏翠娥,丁祥生,裴永東
(連云港第一人民醫院,江蘇 連云港 222000)
用磺胺嘧啶銀治療燒燙傷的效果分析
劉長海,王長會,魏翠娥,丁祥生,裴永東
(連云港第一人民醫院,江蘇 連云港 222000)
目的: 探討使用磺胺嘧啶銀治療燒燙傷的效果。方法: 選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間連云港第一人民醫院收治的70例燒燙傷患者作為研究的對象。隨機將這些患者分為對照組(n=35)和觀察組(n=35)。對兩組患者均進行常規治療。在此基礎上,為觀察組患者使用磺胺嘧啶銀進行治療。然后觀察兩組患者換藥的次數及創面愈合的時間。結果:觀察組患者換藥的次數少于對照組患者,其創面愈合的時間短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使用磺胺嘧啶銀治療燒燙傷能減少患者換藥的次數,縮短其創面愈合的時間。
磺胺嘧啶銀;燒燙傷;創面愈合
燒燙傷是生活中常見的意外傷害,多因患者意外接觸蒸汽、熱水、火焰等所致。部分患者未能在發生燒燙傷的初期及時就診,導致其燒燙傷創面發生潰爛、感染、擴大等情況,加重其病情,延長其康復的時間。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末,臨床上開始使用磺胺嘧啶銀治療燒燙傷。目前,該藥已在臨床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磺胺嘧啶銀是一種磺胺類抗菌藥。使用該藥治療燒燙傷時,對燒燙傷創面的刺激性小,能預防創面感染,控制創面感染的程度,促進創面結痂、干燥[1]。為探討使用磺胺嘧啶銀治療燒燙傷的效果,連云港第一人民醫院對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間收治的部分燒燙傷患者使用磺胺嘧啶銀進行治療,獲得了很好的效果。
本文的研究對象為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連云港第一人民醫院收治的70例燒燙傷患者。隨機將這些患者分為對照組(n=35)和觀察組(n=35)。觀察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6例;其年齡為11~56歲,平均年齡為(33.47±10.25)歲;其創面的直徑為6~32 cm。對照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5例;其年齡為10~57歲,平均年齡為(34.16±10.88)歲;其創面的直徑為7~30 cm。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兩組患者均進行常規治療。具體的方法是:1)使用濃度為0.5%的碘伏溶液對燒傷創面及周圍的皮膚組織進行消毒,必要時剃去創面周圍的毛發。2)對創面有較飽滿水皰的患者,使用消毒后的剪刀剪開其水皰,排出積液。對創面有較小水皰的患者使用無菌注射器吸出水皰中的積液。3)用無菌剪刀或鑷子清除發黑或灰白的腐敗組織。4)用復合碘溶液浸透無菌紗布。用蘸有復合碘溶液的紗布對患者的創面進行濕敷。用無菌敷料包扎創面[2]。為觀察組患者使用磺胺嘧啶銀治療。具體的方法是:在濕敷創面后、包扎創面前,將磺胺嘧啶銀均勻地涂抹在患者的創面上[3]。然后再用無菌敷料包扎創面。
觀察兩組患者換藥的次數和創面愈合的時間。
本次研究的數據均采用SPSS16.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換藥的次數少于對照組患者,其創面愈合的時間短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換藥的次數及創面愈合的時間(±s)

表1 兩組患者換藥的次數及創面愈合的時間(±s)
組別 例數 換藥的次數(次) 創面愈合的時間(d)觀察組 35 3.24±0.92 12.09±2.15對照組 35 7.38±1.64 23.48±3.44 t值 14.4370 18.4117 P值 <0.05 <0.05
燒燙傷是指因接觸高溫物品所造成的組織損傷。燒燙傷患者創面的微血管內會發生凝血的情況,其局部毛細血管的通透性會顯著增加,進而影響其機體血液的流通,使其創面內的組織出現明顯缺氧、缺血的情況,并導致其毛細血管內的電解質、水分子及低分子量白蛋白滲透到組織間隙中,影響其機體功能的正常運行[4]。該病患者的臨床癥狀為創面紅腫、水皰、脫皮及發白,部分病情嚴重者甚至會發生創面組織壞死、潰爛。此外,燒燙傷患者的創面還會發生炎癥反應,導致各種燒燙傷毒素及大量炎性介質的生成,引發繼發性炎癥損傷。臨床醫生在治療燒燙傷時應注意預防炎癥的發生、控制炎癥的發展,從而避免創面擴大[5]。
磺胺嘧啶銀是一種磺胺類抗菌藥,具有抗菌和收斂的功能。該藥的抗菌譜較廣,對多數革蘭陽性菌、革蘭陰性菌及銅綠假單胞菌均具有較好的抗菌活性,且其抗菌作用不會受到膿液中物質的影響。磺胺嘧啶銀可阻止蛋白及核酸的形成,將創面與環境隔絕,從而抑制創面內細菌的生長和繁殖[6]。此外,該藥對創面的刺激性較小,不易引發不良反應。在本次研究中,在進行常規治療的基礎上使用磺胺嘧啶銀進行治療的觀察組患者,其創面愈合的情況較好,創面皮膚光滑紅嫩,壞死的組織明顯液化,且未發生明顯的色素沉著情況。
綜上所述,使用磺胺嘧啶銀治療燒燙傷能減少患者換藥的次數,縮短其創面愈合的時間。
[1]黃敏燕,陳霞,林苗,等.磺胺嘧啶銀達克羅寧復層膜治療淺Ⅱ度燙傷的藥效學考察[J].中國藥學雜志,2013,7(15):1271-1274.
[2]毛學飛,陳寶君,孫勇,等.ADM包扎治療燒燙傷Ⅱ度創面臨床效果的觀察[J]. 東南國防醫藥,2016,11(2):148-150.
[3]郎軼詠,王強.新型磺胺嘧啶銀海藻酸鈉-殼聚糖微球性質研究[J].解放軍藥學學報,2016,15(3):222-225.
[4]謝龍煒,顧在秋,蔡良良.黃連膏治療早期燒傷41例[J].河南中醫,2014,22(12):2487-2488.
[5]黃念,林清,蘇永華.納米銀敷料治療燒傷創面的療效與安全研究進展[J].北京生物醫學工程,2015,11(4):427-431.
[6]何偉,張發明,范志寧.納米銀抗菌技術在臨床醫療中的應用[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10,18(42):7899-7902.
R644
]B
]2095-7629-(2017)21-005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