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星星,駱 震,曹崇秀,葉 鵬
(宿遷市中醫院神經外科,江蘇 宿遷 223800)
淺論影響急性創傷性硬膜下血腫患者進行保守治療效果的因素
付星星,駱 震,曹崇秀,葉 鵬
(宿遷市中醫院神經外科,江蘇 宿遷 223800)
目的:探討影響急性創傷性硬膜下血腫患者進行保守治療效果的因素。方法:將宿遷市中醫院神經外科在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間收治的50例進行保守治療的急性創傷性硬膜下血腫患者作為本研究的對象。對這50例患者均進行保守治療,觀察其臨床療效,然后總結影響其進行保守治療效果的因素。結果:在這50例患者中,有40例患者經保守治療后其血腫在兩周內緩慢消散,對其進行保守治療的成功率為80.00%;有10例患者在接受保守治療后出現顱內壓(ICP)升高的情況,需對其進行開顱手術或去骨瓣減壓手術,對其進行保守治療的失敗率為20%。在這10例患者中,年齡<5歲和年齡>60歲的患者其進行保守治療的失敗率高于年齡為5~60歲的患者(P<0.05),有腦疝患者進行保守治療的失敗率高于沒有腦疝的患者(P<0.05),腦中線移位>1.0 cm的患者其進行保守治療的失敗率高于腦中線移位≤1.0 cm的患者(P<0.05),GCS評分≤5分的患者其進行保守治療的失敗率高于GCS評分>5分的患者(P<0.05),腦血腫量>100 ml的患者其進行保守治療的失敗率高于血腫量≤100 ml的患者(P<0.05)。結論:影響急性創傷性硬膜下血腫患者進行保守治療效果的因素主要有年齡<5歲或>60歲、有腦疝、GCS評分≤5分、腦中線移位>1.0 cm及腦血腫量>100 ml。臨床上在對該病患者進行保守治療時,應綜合考慮上述影響因素。
急性創傷性硬膜下血腫;保守治療;效果;影響因素
急性創傷性硬膜下血腫是神經外科的常見病。該病的發病機制主要是患者的頭顱遭受暴力打擊,致使其腦組織的硬膜發生移位,導致其腦皮質與靜脈竇之間的橋靜脈斷裂,從而引起出血。目前,臨床上主要對該病患者進行手術治療或保守治療[1]。近三年來,我院收治的急性創傷性硬膜下血腫患者共有239例,其中進行保守治療的患者有50例。在這50例患者中,有40例患者治療成功,有10例患者治療失敗。本文針對影響急性創傷性硬膜下血腫患者進行保守治療效果的因素進行了研究。
本文的研究對象是宿遷市中醫院神經外科在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間收治的50例進行保守治療的急性創傷性硬膜下血腫患者。在這5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有36例,女性患者有14例;其最小年齡為3歲,最大年齡為73歲,平均年齡為(34.6±2.1)歲;其中,GCS評分≤8分的患者有18例,GCS評分為9~12分的患者有21例,GCS評分為13~14分的患者有11例;其中,腦中線移位<4 mm的患者有36例,腦中線移位為4~9 mm的患者有14例;其中,大腦環池正常的患者有31例,大腦環池存在輕微受壓情況的患者有19例。
本研究中患者的納入標準是:1)病情符合臨床上規定的急性創傷性硬膜下血腫的診斷標準。2)具有進行保守治療的指征[2]:(1)GCS評分>11分或GCS評分不高但進行頭顱CT檢查顯示顱內的情況良好。(2)腦中線移位不超過9 mm。(3)大腦環池正?;虼嬖谳p微受壓的情況。(4)顱內壓≤2.5 Kpa。3)病歷資料齊全?;颊叩呐懦龢藴适牵?)不具有進行保守治療的指征。2)病情呈持續加重的狀態。
對這50例急性創傷性硬膜下血腫患者均進行保守治療,觀察其臨床療效,然后總結影響其進行保守治療效果的因素。對這50例患者進行保守治療的方法是:用酚磺乙胺和氨甲環酸對患者進行止血治療,用甘露醇對其進行脫水治療,同時對其進行利尿、營養腦神經、吸氧等常規治療。對于患有基礎性疾病的患者,應對其進行對癥治療。在此期間,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和病情的變化情況,并及時對其進行CT復查。
用SPSS18.0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用%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在這50例患者中,有40例患者經保守治療后其血腫在兩周內緩慢消散,對其進行保守治療的成功率為80.00%(40/50)。有10例患者在接受保守治療后出現顱內壓(ICP)升高的情況,再次對其進行CT檢查發現其腦血腫加重,需立即對其進行開顱手術或去骨瓣減壓手術,對其進行保守治療的失敗率為20%(10/50)。
在這10例患者中,年齡<5歲和年齡>60歲的患者其進行保守治療的失敗率高于年齡為5~60歲的患者(P<0.05),有腦疝患者進行保守治療的失敗率高于沒有腦疝的患者(P<0.05),腦中線移位>1.0 cm的患者其進行保守治療的失敗率高于腦中線移位<1.0 cm的患者(P<0.05),GCS評分≤5分的患者其進行保守治療的失敗率高于GCS評分>5分的患者(P<0.05),腦血腫量>100 ml的患者其進行保守治療的失敗率高于血腫量≤100 ml的患者(P<0.05)。詳見表1。

表1 影響10例急性創傷性硬膜下血腫患者進行保守治療效果的因素
急性創傷性硬膜下血腫多因遭受直接或間接暴力所致。近年來,隨著我國交通事故和建筑事故的頻發,急性創傷性硬膜下血腫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3]。目前,臨床上主要對該病患者進行手術治療或保守治療。但在對該病患者進行保守治療時,會受各種因素的影響而導致其治療的效果不理想。
本研究的結果證實,影響急性創傷性硬膜下血腫患者進行保守治療效果的因素主要有年齡<5歲或>60歲、有腦疝、GCS評分≤5分、腦中線移位>1.0 cm及腦血腫量>100 ml。臨床上在對該病患者進行保守治療時,應綜合考慮上述影響因素。
[1]丁志良,阮文華,成之奇,等.外傷性急性硬膜下血腫選擇性非手術治療體會[J].臨床神經外科雜志,2010,7(4):209-210.
[2]史丹,鐘小軍,邵弘.急性外傷性硬膜下血腫非手術治療268例臨床分析[J].江蘇大學學報(醫學版),2003,13(1):51-52.
[3]劉杜強,江涌,李定君,等.氨甲環酸保守治療慢性硬膜下血腫19例臨床觀察[J].重慶醫學,2016,45(17):2340-2342.
R742
]B
]2095-7629-(2017)21-01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