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昌友,黃文海
(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太宇醫院骨科,江蘇 泰州 225500)
用兩種內固定術對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進行治療的效果對比
李昌友,黃文海
(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太宇醫院骨科,江蘇 泰州 225500)
目的:比較用抗旋股骨近端髓內釘(PFNA)內固定術與動力髖螺釘(DHS)內固定術對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進行治療的效果。方法:將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太宇醫院骨科近年來收治的70例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隨機分為PFNA組與DHS組。用抗旋股骨近端髓內釘內固定術對PFNA組患者進行治療,用動力髖螺釘內固定術對DHS組患者進行治療,然后比較兩組患者手術持續的時間、術中的出血量、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骨折愈合的時間、骨折愈合的優良率及其術后Harris髖關節功能的評分。結果:與DHS組患者相比,PFNA組患者手術持續的時間和骨折愈合的時間均更短,其術中的出血量更少,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更低,其骨折愈合的優良率和術后Harris髖關節功能的評分均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與用動力髖螺釘內固定術對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進行治療相比,用抗旋股骨近端髓內釘內固定術對其進行治療的效果更好,能更有效地減少其術中的出血量,降低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縮短其手術持續的時間和骨折愈合的時間,改善其髖關節的功能。
抗旋股骨近端髓內釘內固定術;動力髖螺釘內固定術;股骨粗隆間骨折;老年患者
股骨粗隆間骨折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骨科疾病。老年人是該病的高發群體[1]。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在接受手術治療后,其骨折端很少有不愈合的情況,但易發生多種并發癥(如髖關節內翻、肢體縮短、肺部感染等)。因此,臨床上應選擇一種合適的術式對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進行治療,以降低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提高其生活質量[2]。本文主要比較用抗旋股骨近端髓內釘內固定術與動力髖螺釘內固定術對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進行治療的效果。
本文選取的70例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均為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太宇醫院骨科在2010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間收治的患者。其中,排除有手術禁忌證、不愿參加本研究、年齡不足60歲及病歷資料缺失的患者。將這70例患者分為PFNA組與DHS組。在DHS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8例;其年齡為62~88歲,平均年齡為(76.2±2.8)歲;其中。有Evans骨折分型為I型的患者9例,為Ⅱ型的患者10例,為Ⅲ型的患者13例,為Ⅳ型的患者2例,為Ⅴ型的患者1例。在PFNA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6例;其年齡為60~85歲,平均年齡為(75.4±3.1)歲;其中。有Evans骨折分型為I型的患者8例,為Ⅱ型的患者9例,為Ⅲ型的患者12例,為Ⅳ型的患者4例,為Ⅴ型的患者2例。PFNA組患者的一般資料與DHS組患者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用抗旋股骨近端髓內釘內固定術對PFNA組患者進行治療,方法是:對患者進行全身麻醉,在C型臂X線機的透視下對其骨折端進行手法復位。復位成功后,在患者股骨大粗隆的頂端做一個5 cm左右的縱向切口,鈍性分離其髖關節的外展肌。在患者股骨大粗隆頂點的左側鉆入導針,對其進行擴髓。然后為患者置入粗細相應的主釘,調整好主釘的高度和前傾角。借助側向瞄準桿將導針插入到患者股骨頭軟骨的下方,擴大其股骨頭外側的皮質,然后插入螺旋刀片。將螺旋刀片鎖定好,并在患者骨折的遠端置入鎖定螺釘,將主釘鎖定。最后沖洗患者的術區,縫合其手術切口。用動力髖螺釘內固定術對DHS組患者進行治療,方法是:對患者進行全身麻醉,在C型臂X線機的透視下對其骨折端進行手法復位。復位成功后,從患者股骨大粗隆的頂點向下延伸做一個10 cm左右的切口,充分暴露其股骨大粗隆和股骨近端。在患者股骨大粗隆下的2~3 cm處用135°導向器鉆入導針。用C型臂X線機確認導針的位置良好后,測量導針的長度,并置入長度適宜的螺釘。選擇合適的鋼板,用螺釘將鋼板固定在患者骨折股骨的外側,最后安裝好螺釘尾帽。沖洗患者的術區,縫合其手術切口。
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手術持續的時間、術中的出血量、骨折愈合的時間及其術后并發癥(包括內置主釘或鋼板松動、肺部感染、髖關節內翻、褥瘡、肢體縮短、下肢深靜脈血栓等)發生率。將兩組患者術后骨折的愈合情況分為優、良、中、差四個等級。優:經治療,患者的骨折端愈合良好,未出現并發癥,不影響其日常活動。良:經治療,患者的骨折端愈合較好,未出現并發癥或出現輕微的并發癥,基本不影響其日常活動。中:經治療,患者的骨折端愈合一般,出現較為嚴重的并發癥,影響其日常活動。差:經治療,患者的骨折端未愈合或發生骨不連,且出現嚴重的并發癥,其無法下床活動。優良率=(優的例數+良的例數)/總例數×100%。術后4個月,用Harris髖關節功能評分量表評價兩組患者髖關節的功能。患者的得分越高表示其髖關節的功能越好。
用SPSS17.0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用%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與DHS組患者相比,PFNA組患者手術持續的時間和骨折愈合的時間均更短,其術中的出血量更少,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手術相關指標的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手術相關指標的比較(±s)
組別 例數 手術持續的時間(min)術中的出血量(ml)骨折愈合的時間(周)DHS 組 35 118.5±22.4 215.47±46.52 15.9±2.8 PFNA 組 35 76.3±18.9 103.26±42.19 10.2±3.1 t值 8.52 13.40 8.07 P值 <0.05 <0.05 <0.05
與DHS組患者相比,PFNA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與DHS組患者相比,PFNA組患者骨折愈合的優良率和術后Harris髖關節功能的評分均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表2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的比較

表3 兩組患者骨折愈合的優良率及其術后Harris髖關節功能評分的比較
股骨粗隆間骨折是一種常見的骨折類型。老年人普遍存在骨質疏松的情況,因此其發生股骨粗隆間骨折的幾率較高[3]。目前,臨床上常采用動力髖螺釘內固定術或抗旋股骨近端髓內釘內固定術對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進行治療。對老年患者進行動力髖螺釘內固定術,需要在其股骨大粗隆處做一個較大的切口,對其造成的創傷較大,且內固定的效果一般。而對老年患者進行抗旋股骨近端髓內釘內固定術,主釘在其髓腔內,且有螺旋刀片防止主釘發生旋轉,內固定的效果更好。另外,此術式對患者造成的創傷較小,其術后恢復較快[4]。
本研究的結果證實,與用動力髖螺釘內固定術對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進行治療相比,用抗旋股骨近端髓內釘內固定術對其進行治療的效果更好,能更有效地減少其術中的出血量,降低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縮短其手術持續的時間和骨折愈合的時間,改善其髖關節的功能。
[1]周濤.微創DHS內固定與PFNA內固定治療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的療效對比研究[J].當代醫學,2013,19(5):102-103.
[2]林少勝,林耿豐.DHS和PFNA治療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臨床療效對比[J].現代醫藥衛生,2014,30(12):1774-1776.
[3]王海軍.微創DHS內固定與PFNA內固定治療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療效對比分析[J].北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15(3):375-378.
[4]朱展慧.PFNA與DHS治療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的臨床療效對比研究[J].中國現代醫生,2015,53(30):42-44.
R683
]B
]2095-7629-(2017)21-01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