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艷
(江蘇省宿遷市泗洪縣人民醫院婦產科,江蘇 泗洪 223900)
對自然分娩的產婦進行安全護理的效果分析
陳 艷
(江蘇省宿遷市泗洪縣人民醫院婦產科,江蘇 泗洪 223900)
目的:分析對自然分娩的產婦進行安全護理的效果。方法:將2014年6月至2016年10月期間在江蘇省宿遷市泗洪縣人民醫院婦產科進行自然分娩的210例產婦作為本研究的對象。隨機將這210例產婦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采用常規的護理模式對兩組產婦進行護理,在此基礎上,采用安全護理模式對觀察組產婦進行護理,然后比較兩組產婦送產時機不當的發生率、產后出血的發生率、產后尿潴留的發生率、縮宮素所致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產后乳房脹痛的發生率及其所產新生兒窒息的發生率。結果:與對照組產婦相比,觀察組產婦送產時機不當的發生率、產后出血的發生率、產后尿潴留的發生率、縮宮素所致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產后乳房脹痛的發生率及其所產新生兒窒息的發生率均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自然分娩的產婦進行安全護理的效果顯著,能有效地降低其產后出血、產后尿潴留及所產新生兒窒息等不良事件的發生率,保障母嬰的安全。
自然分娩;產婦;安全護理
分娩是一個自然的生理過程。對于具有自然分娩指征的產婦來說,選擇自然分娩有諸多的益處,如對其身體造成的損傷較小、有利于改善新生兒的呼吸功能等。臨床上在對自然分娩的產婦進行護理干預時,稍有不慎就可能影響其分娩的順利進行,嚴重時甚至可影響母嬰的安全。因此,在對自然分娩的產婦進行護理干預時,不僅要求護理人員要有較高的責任意識、扎實的專業技能,同時還要求其應具有防范護理風險的意識[1]。近年來,臨床上采用安全護理模式對自然分娩的產婦進行護理干預,顯現出良好的效果。在本研究中,筆者主要探討對自然分娩的產婦進行安全護理的效果。
本研究的對象是2014年6月至2016年10月期間在江蘇省宿遷市泗洪縣人民醫院婦產科進行自然分娩的210例產婦。將這210例產婦隨機分為對照組(n=105)和觀察組(n=105)。對照組產婦的年齡為23~34歲,平均年齡為(27.3±4.1)歲;其孕周為38~41周,平均孕周為(39.3±1.2)周;其中,有初產婦50例,經產婦55例;有學歷為本科及本科以上的產婦38例,有學歷為高中或大專的產婦53例,有學歷為初中或初中以下的產婦14例。觀察組產婦的年齡為24~35歲,平均年齡為(28.2±4.3)歲;其孕周為37~42周,平均孕周為(39.1±1.0)周;其中,有初產婦52例,經產婦53例;有學歷為本科及本科以上的產婦35例,有學歷為高中或大專的產婦52例,有學歷為初中或初中以下的產婦18例。兩組產婦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中210例產婦的納入標準是:1)知曉本研究的目的,并自愿簽署了《知情同意書》。2)具有自然分娩的指征。3)精神狀態良好,無溝通障礙。其排除標準是:1)有嚴重的妊娠合并癥。2)為多胎妊娠產婦。3)所孕胎兒為巨大兒。4)存在羊水異常的情況[2]。
采用常規的護理模式對兩組產婦進行護理,方法是:在產前,密切觀察產婦的胎位、胎心音、胎動、宮縮及羊水等情況,告知其分娩時的注意事項。在產中,及時并正確地評估產婦的分娩過程,采用合理的手段協助其分娩。在產后,密切觀察產婦及新生兒的狀態,對新生兒進行基本的檢查等。在此基礎上,采用安全護理模式對觀察組產婦進行護理,方法是:1)成立護理小組。成立護理小組,小組成員包括護士長、主管護師及責任護士,護士長作為小組的總組長。將主管護師和責任護士分成幾個小組,主管護師作為每個小組的分組長,組員為責任護士。對小組成員進行護理安全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其安全意識和防范風險的意識,規范其護理行為。2)對產婦進行風險評估。根據自制的《產婦自然分娩風險評估量表》對產婦在分娩前、分娩時及分娩后可能存在的風險進行評估,然后根據評估的結果制定有針對性的護理措施。3)落實各項護理措施。在產婦分娩的過程中,護理人員要始終陪伴在其身邊,落實好各項護理措施,內容包括:在產前,積極與產婦進行溝通,了解其心理狀態,對其進行必要的心理疏導。向產婦講解分娩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項,指導其進行呼吸訓練。指導產婦適量的進食,以增強其體力。在產中,及時詢問產婦的感受,注意觀察其生命體征和宮縮的情況。指導產婦在宮縮時有規律地呼吸,安全、合理地為其使用縮宮素。在產婦分娩的過程中不斷對其進行鼓勵,并采用按摩、撫觸等方式幫助其放松心情。在產后,及時用語言贊美產婦,以提高其成就感和自豪感。密切觀察產婦的各項生命體征,監測其陰道流血的情況。
統計并比較兩組產婦送產時機不當的發生率、產后出血的發生率、產后尿潴留的發生率、縮宮素所致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產后乳房脹痛的發生率及其所產新生兒窒息的發生率。
用SPSS19.0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用%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與對照組產婦相比,觀察組產婦送產時機不當的發生率、產后出血的發生率、產后尿潴留的發生率、縮宮素所致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產后乳房脹痛的發生率及其所產新生兒窒息的發生率均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產婦各項指標的比較[%(n)]
產科護理的工作量大、內容繁雜,對護理質量和護理細節的要求均較高。過去,臨床上在對進行自然分娩的產婦實施常規護理的過程中常會出現護理制度不規范、護理細節缺失及護理風險防范不到位等情況,進而可影響產婦分娩的順利進行,嚴重時甚至可影響母嬰的安全[3-4]。近年來,臨床上對自然分娩的產婦進行安全護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安全護理是指護理人員在對患者進行護理干預的過程中,嚴格遵循護理制度和相關的操作規程,準確無誤地執行醫囑、實施護理計劃,從而確保患者的身心安全[5]。
本研究的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產婦相比,觀察組產婦送產時機不當的發生率、產后出血的發生率、產后尿潴留的發生率、縮宮素所致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產后乳房脹痛的發生率及其所產新生兒窒息的發生率均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見,對自然分娩的產婦進行安全護理的效果顯著,能有效地降低其產后出血、產后尿潴留及所產新生兒窒息等不良事件的發生率,保障母嬰的安全。
[1]李歡,李春娟,羅惠文.產科安全護理模式對助產專科護理質量指標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4,6(4):37-38.
[2]周振輝,周秀.產科安全護理模式對助產專科護理質量指標的影響[J].醫學信息,2015,11(25):137.
[3]趙希麗,尤應娥,謝穆香,等.淺析產科安全護理模式對助產專科護理質量指標的影響[J].今日健康,2014,8(11):271.
[4]凌清松.醫護合作對助產專科護理質量指標持續改進的效果評價[J].中國當代醫藥,2014,21(7):129-131.
[5]陳蓮芳,朱彩蘭,謝美嬋.前瞻性護理質量管理模式對MICU病房護理質量指標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4,11(1):87-88.
R473
]B
]2095-7629-(2017)21-0239-02
陳艷,女,1977年12月2日出生,漢族,籍貫:江蘇泗洪,本科學歷,主管護師,郵箱:32938769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