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峰
(淮安市婦幼保健院,江蘇 淮安 223002)
預見性護理在對急診高危孕產婦進行院內轉運中的應用效果
王海峰
(淮安市婦幼保健院,江蘇 淮安 223002)
目的:探討預見性護理在對急診高危孕產婦進行院內轉運中的應用效果。方法:將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間在淮安市婦幼保健院就診時進行院內轉運的76例急診高危孕產婦用抽簽法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對對照組孕產婦在進行院內轉運時實施常規護理。對研究組孕產婦在進行院內轉運時實施預見性護理。治護結束后,對比兩組孕產婦進行院內轉運的時間、進行院內轉運過程中意外事件的發生情況及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結果:與對照組孕產婦相比,研究組孕產婦進行院內轉運的時間較短,其進行院內轉運過程中意外事件的發生率較低,其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較高(P<0.05)。結論:對急診高危孕產婦在進行院內轉運時實施預見性護理可顯著縮短其進行院內轉運的時間,降低其進行院內轉運過程中意外事件的發生率,提高其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
預見性護理;高危孕產婦;院內轉運
急診高危孕產婦具有病情復雜、變化快的特點[1]。這類孕產婦在接受急診治療和護理后,往往需要被轉運到其他科室接受檢查和治療。對這類孕產婦進行有效的院內轉運是急診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急診高危孕產婦進行院內轉運的距離雖近、時間雖短,但在轉運過程中極易發生孕產婦的病情惡化、儀器設備出現故障、輸液針及管道脫落或閉塞、與接收科室的溝通不暢等意外事件,增加孕產婦的風險[2]。預見性護理是指在實施護理前和進行護理的過程中,根據患者病情進展的規律及其存在的潛在問題確定護理的重點,并提前實施有針對性的護理,以提高護理質量的一種護理方法[3]。在本次研究中,筆者通過對近年來淮安市婦幼保健院收治的38例急診高危孕產婦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探討對高危孕產婦進行院內轉運時應用預見性護理的臨床效果。
選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間淮安市婦幼保健院收治的76例急診高危孕產婦作為研究對象。用抽簽法將這76例孕產婦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38例/組)。對照組孕產婦的年齡為20~36歲,平均年齡為(26.16±5.17)歲;其孕周為30~39周,平均孕周為(35.78±3.11)周。研究組孕產婦的年齡為21~38歲,平均年齡為(27.04±4.35)歲;其孕周為31~39周,平均孕周為(36.24±3.34)周。兩組孕產婦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對照組孕產婦在進行院內轉運的過程中實施常規護理,即快速將孕產婦運送至相應的科室,在運送途中注意觀察其病情的變化情況,避免使其發生大幅度的顛簸等。對研究組孕產婦在進行院內轉運的過程中實施預見性護理。具體的方法為:1)做好轉運前的護理評估:在對孕產婦進行轉運前,護理人員對其各項生命體征及病情進行全面的評估,預估其在轉運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風險,并做好充分的準備。護理人員提前與孕產婦的接收科室進行電話聯系,向其詳細交代孕產婦的病情,使其迅速做好各項準備,以免增加孕產婦等待的時間,加重其病情。2)進行轉運前的準備:急診科安排具備搶救危重患者經驗和應急能力的醫生、護士對孕產婦進行轉運。護理人員提前準備好孕產婦在轉運過程中可能需要的急救藥品和儀器,規劃好轉運的路線,并確保轉運路線的通暢。在進行轉運前,護理人員通知孕產婦及其家屬,告知其進行轉運的目的和可能出現的風險。在接收孕產婦的科室做好搶救準備后,方可對其進行轉運。對進行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的孕產婦,護理人員提前檢查其人工氣道是否通暢,必要時對原有的固定物進行加固,以保證其管道的位置正確、通暢,防止其管道在轉運過程中不慎滑脫。對于留置引流管、胃管或尿管的孕產婦,護理人員提前對其留置管道進行妥善的固定,以防其發生管道扭曲、折疊、受壓。對存在躁動癥狀的孕產婦,護理人員提前對其進行保護性的約束。3)在轉運途中進行監護:在對孕產婦進行轉運的途中,護理人員密切監測其各項生命體征的變化情況,確保其監測與治療的連續性。孕產婦若出現緊急情況,護理人員必須立即就地對其進行搶救,并通知急診科及附近科室的醫護人員協同進行搶救。4)到達接收科室后進行妥善交接:在將孕產婦轉運至接收科室后,護理人員向該科室的醫護人員詳細地交接孕產婦的病情、檢查指征及用藥情況等,使孕產婦得到合理、連續的治療。在轉運、接收孕產婦的雙方均確認其相關情況后進行簽字備案。
觀察對比兩組孕產婦進行院內轉運的時間、進行院內轉運過程中意外事件的發生情況和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在兩組孕產婦出院前,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調查其對護理服務的滿意情況,并將調查結果分為滿意和不滿意。其中,滿意率=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采用SPSS19.0對本文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與對照組孕產婦相比,對研究組孕產婦進行院內轉運的平均時間較短(P<0.05)。與對照組孕產婦相比,研究組孕產婦中進行院內轉運的時間<10 min和15 min孕產婦所占的比例均較高(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孕產婦進行院內轉運時間的對比
與對照組孕產婦相比,對研究組孕產婦進行院內轉運過程中其血壓異常變化、供氧中斷、管道脫落或堵塞的發生率均較低(P<0.05)。詳見表2。

表2 對兩組孕產婦進行院內轉運過程中其意外事件發生情況的對比 [n(%)]
對照組孕產婦對護理服務表示滿意、不滿意的例數分別為30例、8例,其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率為78.95%(30/38)。研究組孕產婦對護理服務表示滿意、不滿意的例數分別為36例、2例,其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率為94.74%(36/38)。與對照組孕產婦相比,研究組孕產婦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率較高(χ2=4.146,P=0.042)。
急診高危孕產婦的病情復雜多變,其在接受急診處理后,常需被轉運至其他的科室接受檢查和治療。然而,進行院內轉運的過程不只是簡單的科室間轉送,還涉及對孕產婦進行病情監測、護理、治療及交接等。轉運過程的安全直接關系著孕產婦及其胎兒的健康及生命安全[4]。因此,對高危孕產婦在進行院內轉運時對其實施預見性護理具有重要的意義。
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與對照組孕產婦相比,研究組孕產婦平均的轉運時間較短、其在進行轉運過程中血壓異常變化、供氧中斷及管道脫落或堵塞等意外事件的發生率均較低,其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率較高(P<0.05)。由此可見,對急診高危孕產婦在進行院內轉運時實施預見性護理可顯著縮短進行院內轉運的時間,降低其進行院內轉運過程中意外事件的發生率,提高其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
[1]萬林,施素華,孔悅,等.危重患者院內轉運的研究進展[J].中華護理雜志,2016,51(8):975-978.
[2]陳文紅,趙樹娟,孫曄.急診科患者院內轉運專職護士崗位設置效果分析[J].中華護理雜志,2014,49(9):1087-1090.
[3]胡玉蘭,古滿平.危重患者院內轉運集束化策略應用效果分析[J].重慶醫學,2017,46(7):905-907,912.
[4]潘紅等.13例體外膜肺氧合治療危重患者院內轉運的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2017,52(5):561-563.
Application effect of predictive nursing in transit of high risk pregnant women in emergency department
WANG Hai-feng,Huai’an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of Huai’an City,Jiangsu Province 223002
Objective To study application effect of predictive nursing in the transit of high risk pregnant women in emergency department. Methods Sixty-seven patients with high - risk pregnant women who were hospitalized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Experimenta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predictive nursing in transit. After treatment, compare transit time, occurrence rate of accident and satisfaction of the patients. Results Compare with control group, transit time of the patients in experimental group is more shorter, occurrence rate of accident in experimental group is more lower, satisfaction of the patients in experimental group is more higher(P <0.05). Conclus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predictive nursing to high-risk pregnant women in transit will shorten transit time,reduce occurrence rate of accident and improve satisfaction of the patients.
predictive nursing; high-risk pregnant women; intrahospital transport
R473.71
]B
]2095-7629-(2017)21-026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