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翠平,袁春燕,張小月
(漯河市中醫院,河南 漯河 462000)
護理風險管理在對妊娠期高血壓綜合征產婦進行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
呂翠平,袁春燕,張小月
(漯河市中醫院,河南 漯河 462000)
目的:分析護理風險管理在對妊娠期高血壓綜合征(以下簡稱妊高癥)產婦進行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漯河市中醫院收治的60例妊高癥產婦作為研究對象。將這些產婦平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兩組產婦均進行常規護理。在此基礎上,對觀察組產婦進行護理風險管理。然后比較兩組產婦產后出血的發生率、在產后24 h內其陰道的出血量及SAS(焦慮自評量表)和SDS(抑郁自評量表)的評分。結果:接受護理后,觀察組產婦產后出血的發生率低于對照組產婦(P<0.05),在產后24 h內其陰道的出血量少于對照組產婦(P<0.05),其SAS的評分和SDS的評分均低于對照組產婦(P<0.05)。結論:對妊高癥產婦進行護理風險管理的效果較為理想,可有效地預防其發生產后出血,減少其產后的出血量,緩解其不良情緒。
護理風險管理;妊娠期高血壓綜合征;產后出血
妊娠期高血壓綜合征簡稱妊高癥,是妊娠期女性一種常見的并發癥。此病是以血壓升高、排蛋白尿及出現水腫、昏迷、抽搐、心腎功能衰竭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組癥候群。此病是導致母嬰死亡的重要原因[1]。研究發現,妊高癥產婦易因宮縮乏力而發生產后出血[2]。此類產婦會出現不良情緒,對其血壓進行控制的難度較大。為了預防妊高癥產婦發生產后出血,減少其產后的出血量,緩解其不良情緒,進而確保母嬰的生命安全,對其進行有效的護理風險管理是十分必要的。為了探討護理風險管理在對妊高癥產婦進行護理中的應用效果,筆者進行了本次研究。
本次研究的對象是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期間我院收治的60例妊高癥產婦。這些產婦的年齡為21~45歲,其平均年齡為(30.41±3.52)歲,其平均孕周為(26.80±2.54)周。這些產婦均簽署了自愿參加本次研究的知情同意書。將這些產婦平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產婦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兩組產婦均進行常規護理。進行常規護理的方法是:護理人員協助產婦進行產前的各項常規檢查,對其進行產前的健康宣教,為其營造良好的住院環境,囑產婦多臥床休息,密切觀察其子宮收縮的情況及其胎兒的胎心、胎動、發育情況。在此基礎上,對觀察組產婦進行護理風險管理。具體的方法是:1)醫院制定對發生產后出血的妊高癥產婦進行急救的預案,指派專人負責管理急救設備及藥品,定期對急救設備進行維護、清潔、消毒。醫院在產科成立護理風險管理小組。護理風險管理小組的成員接受相關培訓及考核,在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崗。2)在產婦入院后,護理風險管理小組的成員對產婦妊高癥的病情進行評估,了解其是否存在產后出血史、多產多孕史、宮縮乏力史、瘢痕子宮等可誘發產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在產前協助產婦完成凝血四項、肝功能的檢查。3)對于存在可誘發產后出血高危因素的產婦,護理人員遵醫囑對其預防性地肌內注射縮宮素。在為此類產婦注射縮宮素后,護理人員陪伴在產婦的身邊,指導其補充能量、進行休息。護理人員多與產婦進行溝通,及時了解其情緒的變化情況,據此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疏導。在第一產程時,護理人員嚴密監測產婦的尿量、血壓、脈搏、子宮收縮及其胎兒的胎心等情況。對于血壓水平較高的產婦,護理人員遵醫囑為其使用降壓藥和鎮靜劑。在第二產程時,護理人員嚴格進行無菌操作,嚴密觀察產婦子宮收縮的情況及其胎兒的胎心,掌握對產婦的會陰部位進行側切的時機及指征,合理限制其第二產程的時間。在第三產程時,在胎兒娩出后,護理人員協助產婦將胎盤娩出,密切觀察其胎盤剝離的情況、陰道的出血量、血壓的水平、宮底的高度及子宮收縮的情況,囑產婦在產后的2~4 h及時排空其膀胱。護理人員每半個小時為產婦測量1次陰道的出血量、檢查1次子宮收縮的情況。產婦陰道的出血量若>300 ml,護理人員及時為其建立靜脈通路進行輸血。
1)用容積法或稱重法測量兩組產婦在產后24 h內其陰道的出血量。以陰道的出血量超過500 ml作為診斷產婦發生產后出血的標準。2)在進行護理前后,分別使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評估兩組產婦焦慮、抑郁情緒的程度。
使用SPSS18.0統計軟件對本次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產婦產后出血的發生率低于對照組產婦,在產后24 h內其陰道的出血量少于對照組產婦(P<0.05),詳情見表1。在接受護理前,兩組產婦SAS的評分和SDS的評分相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接受護理后,觀察組產婦SAS的評分和SDS的評分均低于對照組產婦(P<0.05)。詳情見表2。

表1 兩組產婦產后出血的發生率及在產后24 h內其陰道出血量的比較
表2 兩組產婦在接受護理前后其SAS評分、SDS評分的比較(分,±s)

表2 兩組產婦在接受護理前后其SAS評分、SDS評分的比較(分,±s)
注:*與對照組患者相比,P<0.05。
組別 時間 SAS評分 SDS評分對照組(n=30) 護理前 53.12±6.74 49.33±5.81護理后 52.15±6.82 49.24±5.59觀察組(n=30) 護理前 52.77±7.04 48.72±6.05護理后 43.75±7.41* 41.82±5.24*
妊高癥是妊娠期常見的并發癥。此病癥的發生不僅易導致產婦發生妊娠期貧血和產后出血,還會影響其妊娠的周期和進行分娩的方式[3]。研究指出[4],子癇前期產婦發生產后出血的幾率是正常產婦的1.5倍。這主要是由于妊高癥產婦機體的凝血系統及纖溶系統的活性出現失調,使其血液的黏稠度增 加,導致其血液中的凝血因子被大量消耗,進而增加其發生產后出血的風險[5]。護理風險管理是一種新型的護理干預模式。該模式是通過對護理工作中存在的風險進行評估,據此制定出有針對性的防范措施,減少護理風險的發生或能夠及時、有效地處理護理風險事件,進而提高臨床護理的效果或對患者進行急救的成功率。
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觀察組產婦產后出血的發生率低于對照組產婦,在產后24 h內其陰道的出血量少于對照組產婦,其SAS的評分和SDS的評分均低于對照組產婦。說明對妊高癥產婦進行護理風險管理能切實地增強護理人員對產后出血的風險意識,及時建立對發生產后出血的妊高癥產婦進行急救的預案。在妊高癥產婦發生產后出血后,能及時對其進行處理,進而提高其臨床搶救的成功率。同時,在對此類產婦進行護理風險管理的過程中,對其進行心理干預能有效地緩解其不良情緒,使其能夠積極地配合醫護人員的工作,避免因情緒緊張使其子宮收縮的頻率增加,進而導致其血壓水平大幅度升高。
本次研究的結果證實,對妊高癥產婦進行護理風險管理的效果較為理想,可有效地預防其發生產后出血,減少其產后的出血量,緩解其不良情緒。
[1]郭貞,陳琰.護理風險管理在產后出血急救護理中的應用及對護理滿意度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7,36(3):359-361.
[2]唐慧.妊娠期高血壓綜合征產婦產后出血的護理探討[J].中國醫藥指南,2016,14(10):23,25.
[3]李燕.樓月蘭.妊娠期高血壓嚴重程度對母兒結局的影響[J].廣東醫學,2016,37(15):2319-2321.
[4]蘇麗花.優質護理在妊高癥產婦產后出血護理中的應用[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6,9(28):147-148.
[5]孫瀅瀅,劉志新,蘇亞楠.臨床干預治療對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患者的血壓和妊娠結局的影響[J].中國婦幼保健,2015,30(11):1675-1677.
R473
]B
]2095-7629-(2017)21-027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