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長德
摘要本文闡述了施工企業項目文化建設的特點,并分析了儒家文化在施工項目文化建設中的運用,并提出了把項目文化建設真正的根植于儒家文化,形成文化的良性循環,實現助力企業發展的目的。
關鍵詞儒家文化 施工企業 項目文化
施工企業項目文化建設有其特殊性,有利因素表現為長期駐外、朝夕相處、任務繁重、環境艱苦,員工更容易呈現某些“逃避自由”特征,更容易接受文化引導,靠團結協作去攻堅克難:不利因素表現為臨時組建、遠離總部、工期緊張、注重施工、人員更替頻繁等,員工文化建設意識淡薄,尤其是現場施工人員,日夜倒班,緊盯一線,如果以行政命令手段要求其參與文化建設活動,往往使人服從卻不服氣,項目文化建設就成為形式和累贅。
所以,在施工企業項目開展文化建設工作,要認清形勢,把好脈絡,要讓員工受文化感召而來,而非捧著文化追員工而去。要想提高項目員工文化建設的自覺性,首先要以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為根,讓員工從文化基因上認同;其次要以歷史文化的應用為脈,讓員工產生對學習文化、提升自我的興趣;最后要以歷史文化的精髓為規,讓員工心甘情愿的以這些規范自我約束,達到提升管理、優化團隊的效果。
儒家文化作為入世文化,在中華民族歷史文化中,相比釋家、道家等文化更加深入中國人的血脈基因。對中國人來講,孔子非神,但為圣,所謂“天地君親師”,雖不像基督教的耶穌那樣受頂禮膜拜,但他的主張學說已經浸透到中國人的一言一行中,如仁義禮智信,如恭寬信敏惠,從小父母就教育我們要誠實、要誠信、要禮貌、要儉樸,要善待別人、要孝順老人、尊敬老師、尊敬兄長,走路要從容端正,穿衣要整潔樸素,吃飯要少言慢進等,所以,無論一個企業的文化建設有著怎樣的超越性和獨特性,如果離開儒家文化的土壤,很有可能會“油水難融”,很難達到枝繁葉茂的效果。
一個團隊白誕生之日起,就會產生文化,然而在發展的交融碰撞中,卻有著不同的方向,有些是“狼性”文化,有些是“亮劍”文化,有些倡導“家”文化的和諧,有些崇尚“海”文化的博大,表現出來的作風,有些硬朗,有些穩健,但也有一些呈現出呆滯、疲軟的氣象,導致思想雜亂、人心散亂、管理混亂。
縱觀當下,任何一個團隊對員工的基本要求,必定有團結、忠誠、敬業三要素,“狼”文化講,“羊”文化也講,尤其是項目文化,類似于軍隊的連營級,承擔的任務是正面交鋒,是最直接的執行者,是真正的一線。這就首先需要強調團結,只有具備了團結的特質,才能談協作、談作風、談成敗。從儒家文化來看關于團結的論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周”指包羅萬象,是以道義真誠的融入群體,是真正的團結;但“比”就不是團結,甚至可以稱之為勾結,沒有團結所需要的包容、尊重、誠信。“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一個有道義的人,一個想獲得尊重的人,要莊重自尊,無論是工區還是部門,都應該著眼于項目部共同面臨的任務,應該一團正氣,而非爭強斗勝、拉幫派起山頭。怎樣才能做到團結?孔子說了,“先有司,赦小過,舉賢才”,明確崗位職責,各司其職,調動積極因素,不苛求、有胸懷,公道對待人才,公平評價人才,公正使用人才,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取得共同勝利。
然后是忠誠文化,怎么樣才叫忠誠?忠誠是“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項目履約過程中,無論是克難攻堅還是決戰決勝,都始終風雨同舟,忠誠是一種人格魅力。“居之無倦,行之以忠”,盡職盡責不倦怠,執行政令忠心耿耿,這種員工是施工企業項目部的脊梁,臨危受命,力挽狂瀾,同臺競技也好、征地拆遷也好、工期滯后也好,這些人專挑重擔,問題不上交不下移,以實干擔當的精神見證著忠誠。“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講的是忠誠的力量,項目文化建設中,一旦忠誠文化占主導,往往會一順百順,錦上添花;一旦私利文化占主導,就會一敗涂地,雪上加霜。“驥不稱其力,稱其德也”,忠誠不能是自我感動,而是自我行動,對于一個優秀人才,不能光看能力,更要看忠誠擔當的品德。
敬業是一個人對所從事工作的態度,是一種向往和追求,是一種職業道德和職業榮譽感。一個測量工以測量數據的準確性及時性為己任,一個安全員以減少傷害消除隱患為己任,一個質量員敢說敢負責,確保每一道工序經得起考驗,一個施工員熟悉每道流程工序,改進工藝,心系一線,這種精神就是“敬業”。“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可以把君解釋為企業或團隊,在一個團隊做事,就要先把事做好,再談俸祿的問題,只有敬業才是為自己人生價值增值的一種有效方式,拿多少薪水干多少活的心態,勢必會導致其被企業和時代所拋棄。“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雖指學習,但事業亦然。孔子還對不敬業的人進行了描繪,“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兩個“難矣哉”,嘆息“這種人真是難辦”。作為和平年代的施工企業,“敬業”的文化背后,往往有著眾多的先進人物和豐富的精神內涵。全國勞動模范、全國優秀項目經理包括“大師級”、“院士級”領軍人物,都是“敬業”文化的詮釋和注腳。項目文化建設過程中要善于解讀模范,講好故事,用這些身邊的傳說、身邊的傳記去激勵員工,向實現自我人生價值邁進。
針對施工企業項目的流動性,也可以借鑒儒家文化的論述去“拓市場、樹品牌”,“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官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立則見其參于前也,在實則見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有個叫子張的弟子問孔子,怎樣才能使自己“行走江湖”如魚得水,孔子說:“說話忠誠守信,行為篤實嚴謹,即使到了邊遠的部族國家,也能夠行得通。說話不忠誠守信,行為不篤實嚴謹,即使在本鄉本土,也行不通吧?站立時仿佛看見‘忠信篤敬這幾個字顯現在前面,坐在車中仿佛看見這幾個字在轅前橫木上(衡),能夠做到這樣,便能夠處處通達了。”
毋庸諱言,施工企業項目駐地,尤其是線型工程,雖不能稱之為“蠻貊之邦”,也往往是深山僻壤的落后地區,要想在這陌生之地得到尊重友好、和諧順暢,就要把“忠信篤敬”四個字印在腦子里,溶化在血液中,落實在行動上。
還有針對務實作風的“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訥于言而敏于行”:有針對合作精神的“躬自厚而薄責于人”、“放于利而行,多怨”;針對禮儀行為的“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恭近于禮,遠恥辱也”、“人有禮則安,無禮則危”;針對文明工地的“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天天如也”;針對安全文化的“傷人乎?不問馬”、“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可以用來形容野蠻操作、冒險作業和違章作業這些安全禍根;還有針對廉政文化的“以約失之者鮮矣”、“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等。
施工企業的項目文化建設有其特殊性,但要抓住普遍意義上的切入點,這個切入點就是儒家文化。如果能把項目文化建設真正的根植于儒家文化,融匯于儒家文化,讓員工易于接受并樂于接受,自動自發的以實踐和業績去充實項目文化、提升項目文化,從而形成文化的良性循環,才能真正實現我們以文化建設助力企業發展的目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