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豪
摘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形勢下更需要強化國有企業紀檢監察組織的這種監督職能。但在當前形勢下國有企業紀檢監察組織遇到了諸多問題,比如組織定位及功能認識不清、紀檢監察職能弱化等問題,直接妨礙著其職能作用的發揮,成為當前國有企業發展急需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本文在分析國企紀檢監察職能弱化原因的基礎上,就如何做好紀檢監察工作,解決國有企業紀檢監察組織遇到的難點問題,強化紀檢監察作用,提出了一些建議。
關鍵詞國企紀檢監察 問題 認識
一、正確認識國企紀檢監察部門的定位及功能
黨章規定:各級紀律檢查委員會對黨員領導干部行使權力進行監督;要經常對黨員進行遵守紀律的教育,做出關于維護黨紀的決定;檢查和處理黨的組織和黨員違反黨的章程和其他黨內法規的比較重要或復雜的案件,決定或取消對這些案件中的黨員的處分;保障黨員的權利;受理黨員的控告和申訴。因此,紀委作為黨的紀律檢查機關,其主要任務是檢查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議的執行情況,維護黨的章程和其他黨內法規,協助黨的委員會加強黨風建設和組織協調反腐敗工作。監察部門不同于監事會,是行政部門,在總經理的授權和領導下開展工作。其主要職能為參與制訂公司內部審計監察制度并貫徹執行:定期和不定期地向上級報告審計監察工作狀況,提出完善控制和管理措施的建議;根據確定的審計或監察對象,編制審計或監察計劃與方案,按時完成審計監察任務:配合國家審計機關對企業所進行的審計。
二、客觀分析國企紀檢監察職能弱化的原因
一是組織權限不明。現行的法規沒有對國企紀檢監察組織的職能及其權限作出界定,實際工作中它只能是參照國家機關紀檢監察機構的相關權限執行,并不明確具備或不完全具備這種權限。他們執法執紀的手段不多,措施不夠有力,不足以具備獨立依法行使職責并在職責范圍內量紀定性、追究責任的能力。二是工作機制待改進。在企業中,紀委、監察室一般都是合署辦公的一套機構,國有企業紀檢監察組織所處地位的偏低。企業紀委側重于對黨紀的維護,既受本單位黨委領導,同時又接受上級紀委的領導,而行政監察室更側重于對國家法律、企業政紀的維護,它只接受本單位主要行政負責人的領導。與其他職能部門一樣,都是處于同一層次的企業內設機構,不足以形成權威和威懾。三是“兼職”影響工作力度。一些二級單位紀檢監察部門的人員兼職問題普遍存在,這對紀監工作全面推進、深入開展有著一定影響。由于工作有主次之分,一些兼職人員因有其它工作,對兼管工作的積極性不高,主動性不強,甚至把紀監工作看成了額外的任務,附帶工作,工作的責任心有可能存在打折的現象。四是隊伍素質有待提高。
三、發揮監督保障職能,強化紀檢監察作用
(一)授予必要權限,增強威懾效果
國有企業紀檢監察組織除具備起碼應有的監督權限外,還必須明確具備如下權限_是直接的黨紀政紀處分權。即有權直接對違規違紀的中層干部及以下人員,最高以黨內嚴重警告、行政記過的處分權。可以獨立地管理控告和舉報,獨立進行調查和審理。二是一定的調查權、檢查權、建議權。有權對企業“三重一大”等重大決策情況進行檢查,發現違規違紀問題有權進行調查和有權提出建議,并及時向企業黨政領導班子或上級紀檢監察組織報告,防止決策失誤或保證正確決策的有效實施。三是經濟處罰權,即對造成經濟損失或者取得非法所得的人員,有權給予一定限度內的罰款、沒收處罰,罰沒的財物移交企業財務部門。具備一定的經濟處罰權,可以加強其權力和監督檢查的手段,形成更為直接有效的威懾,使檢查監督更加有效地進行。
(二)加強隊伍建設,提高綜合素質
一是加強專業知識培訓,學習經濟、金融、法律、科技、管理等方面的知識,真正成為國企紀檢監察工作的行家里手。二是加強紀律觀念的教育,引導干部自覺遵守辦案紀律,嚴守辦案秘密,帶頭執行廉潔自律的各項規定,終維護國企紀檢監察干部的良好形象。三是規范言行舉止,嚴格國企紀檢監察干部的“行為制約”,從工作圈延伸到生活圈、社交圈,從個人延伸到配偶、子女、家屬,使其言行舉止置于廣大干部群眾的監督之下。四是培養優良作風。國企紀檢監察干部處于反腐敗斗爭的前沿,要始終保持清正廉潔和秉公執紀的優良作風,進一步強化職責意識、宗旨意識和防治意識,真正把維護和發展國企和廣大員工的根本利益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塑造國企紀檢監察干部隊伍可親、可信、可敬的良好形象。
(三)規范企務公開,發揮監督職能
企務公開把民主監督、企業廉潔建設進一步具體化、制度化,突出發揮職工群眾的監督作用。實行企務公開是加強企業廉潔建設和實行民主監督的重要途徑。重大決定都讓職工議事參與;各項要務、干部的施政行為,都要接受群眾監督:公開企務要事,都讓職工明白了解。企務公開工作必須抓住職工群眾普遍關心和反映強烈的問題,容易引發矛盾和滋發腐敗現象的問題,作為公開的重要內容。一要明確公開標準,要對每項公開的內容所要達到的工作標準進行量化分解,要詳細規定每項內容應采取何種公開形式,何時公開。二要把職工最關注的財、權、物等重點問題,如財務狀況,干部提拔,獎金分配,工程招標等問題予以公開。三要進一步強化公開責任,明確由誰提供資料、誰負責結果反饋、誰負責檢查考核,以形成上下貫通,運作有效的工作格局,做到把權力置于陽光下運作,置于職工面前,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落實。